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用平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設有避震結構的醫用平車。
背景技術:
醫用平車是醫院最常用的設備,比如:在患者由120救護車送到醫院后,一般都會使用醫用平車對患者進行轉移,或者在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后也會使用醫用平車將患者轉移至病房。申請人發現:在使用醫用平車對患者進行轉移時,由于地面的高低不平,往往導致醫用平車震動非常厲害,極不平穩,從而容易造成患者的二次損傷。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有效減小經過高低不平路面時產生的震動,轉移患者平穩、可靠,安全性極高,且結構簡單、巧妙,生產加工容易,有利于普及應用的設有避震結構的醫用平車。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設有避震結構的醫用平車,其四條支撐腿均包括連接固定在醫用平車上的上支撐腿和下端設有腳輪的下支撐腿,所述上支撐腿的下端和下支撐腿的上端連接、且其之間設有避震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避震結構包括有連接桿和避震彈簧,所述連接桿的一端與上支撐腿或下支撐腿固定連接,另一端可上下運動地與下支撐腿或上支撐腿活動連接;所述避震彈簧套設在連接桿上,且兩端分別頂住上支撐腿和下支撐腿。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桿的一端伸入上支撐腿或下支撐腿內,且末端設 有固定螺孔,并通過固定螺絲穿過上支撐腿或下支撐腿和固定螺孔進行鎖緊、固定;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可上下運動地伸入下支撐腿或上支撐腿內,且末端設有防脫卡部。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螺孔和防脫卡部與連接桿一體成型。
進一步地,所述上支撐腿的下端設有可拆卸的活動卡座,所述活動卡座是上端開口的中空管座,其下端設有安裝通孔;組裝時,所述連接桿從中空管座的上端開口裝入、并從安裝通孔伸出,所述防脫卡部卡在中空管座內。
進一步地,所述中空管座的上端設有外螺紋部,所述上支撐腿的下端設有內螺紋腔,所述中空管座的外螺紋部擰入在上支撐腿的內螺紋腔內。
進一步地,所述活動卡座和下支撐腿的上端端面分別設有上凸臺和下凸臺,所述避震彈簧的兩端分別卡在上凸臺和下凸臺上。
進一步地,所述上支撐腿的下端和下支撐腿的上端之間還設有上下運動行程限制器,其固定端和活動端分別與上支撐腿的下端和下支撐腿的上端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上下運動行程限制器是行程氣缸,所述行程氣缸安裝固定在上支撐腿的下端或下支撐腿的上端上,相應地,所述行程氣缸的驅動軸與下支撐腿的上端或上支撐腿的下端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腳輪是避震腳輪。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即可有效減小醫用平車在經過高低不平路面時產生的震動,避免了使用醫用平車轉移患者所造成的二次傷害,醫用平車使用穩定、可靠,安全性極高,大大保障了患者的救治效果,而且結構十分簡單、巧妙,生產加工容易,有利于普及應用,讓更好患者受惠。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設有避震結構的醫用平車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設有避震結構的醫用平車實施例中避震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和圖2中所示: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設有避震結構的醫用平車,該醫用平車的四條支撐腿1均包括連接固定在醫用平車上的上支撐腿11和下端設有腳輪2的下支撐腿12,所述上支撐腿11的下端和下支撐腿12的上端連接、且其之間設有避震結構3。具體結構可以為:所述避震結構3包括有連接桿31和避震彈簧32,所述連接桿31的一端與下支撐腿12固定連接,另一端可上下運動地與上支撐腿11活動連接,如圖2,所述連接桿31的一端伸入下支撐腿12內,且末端設有固定螺孔311,并通過固定螺絲33穿過下支撐腿12和固定螺孔311進行鎖緊、固定;所述連接桿31的另一端可上下運動地伸入上支撐腿11內,且末端設有防脫卡部312,所述固定螺孔311和防脫卡部312與連接桿31一體成型;所述避震彈簧32套設在連接桿31上,且兩端分別頂住上支撐腿11和下支撐腿12。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醫用平車使用過程中,當經過高低不平的路面時,連接桿31會隨下支撐腿12上下運動,使連接桿31的上端在上支撐腿11內上下運動,同時避震彈簧32也會受壓收縮并自動復原、緩沖下支撐腿12傳遞過來的撞擊力。這樣,即可有效減小醫用平車在經過高低不平路面時產生的震動,避免了使用醫用平車轉移患者所造成的二次傷害,醫用平 車使用穩定、可靠,安全性極高,大大保障了患者的救治效果,而且結構十分簡單、巧妙,生產加工容易,有利于普及應用,讓更好患者受惠。
所述上支撐腿11的下端設有可拆卸的活動卡座4,所述活動卡座4是上端開口的中空管座,其下端設有安裝通孔41,具體結構可以為:所述中空管座的上端設有外螺紋部42,所述上支撐腿11的下端設有內螺紋腔111,所述中空管座的外螺紋部42擰入在上支撐腿11的內螺紋腔111內;組裝時,所述連接桿31從中空管座的上端開口裝入、并從安裝通孔41伸出,所述防脫卡部312卡在中空管座內。這樣,即可提高避震結構安裝的便利性,出現損壞時也可隨時更換,十分方便、快捷,而且也可便于對現有醫用平車升級改造成本實用新型所述醫用平車,既節省費用,也避免造成物資浪費。
而且,所述活動卡座4和下支撐腿12的上端端面分別設有上凸臺43和下凸臺121,所述避震彈簧32的兩端分別卡在上凸臺43和下凸臺121上。這樣,即可防止在避震過程發生移位,避震彈簧32的彈力作用更佳,穩定、可靠。
另外,所述腳輪2可以是避震腳輪,例如:廣州時韞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生產銷售的純橡膠減震腳輪,或者奧奔腳輪(蘇州)有限公司生產銷售的ASC-6509-948彈簧減震萬向輪,又或者上海輔佑工業設備有限公司生產銷售的SA-6509-948減震輪或SA-6508-639減震輪。這樣,即可進一步增強本實用新型醫用平車的避震功能,減震效果更好,轉送患者更平穩、更安全。
當然,本實用新型所述醫用平車的連接桿31的一端還可以與上支撐腿11固定連接,另一端可上下運動地與下支撐腿12活動連接;具體結構也可以為:所述連接桿31的一端伸入上支撐腿11內,且末端同樣設有固定螺孔311,并通過固定螺絲33穿過上支撐腿11和固定螺孔311進行鎖緊、固定;所述連接桿31的另一端可上下運動地伸入下支撐腿12內,且 末端也設有防脫卡部312。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優選方案,所述上支撐腿11的下端和下支撐腿12的上端之間還設有上下運動行程限制器,其固定端和活動端分別與上支撐腿11的下端和下支撐腿12的上端連接。具體結構可以為:所述上下運動行程限制器可以是行程氣缸,所述行程氣缸安裝固定在上支撐腿11的下端或下支撐腿12的上端上,相應地,所述行程氣缸的驅動軸與下支撐腿12的上端或上支撐腿11的下端連接。
這樣,即可對下支撐腿12(連接桿31)的上下運動行程進行限定,避免了因彈簧失效導致下降過度、避震失效,從而患者損傷和事故的發生,避震性能更穩定、更可靠,使用安全性更高。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