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靜脈留置針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
背景技術:
靜脈留置針具有操作簡便,適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的特點,在臨床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靜脈留置針一方面可以減輕患者反復穿刺帶來的痛苦,另一方面也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在臨床上深受護患歡迎。
傳統的留置針,通過夾在軟導管上定位。由于沒有固定的位置,在關閉狀態下,導管存在打折甚至回旋情況,導致導管的液體流出后又被吸回軟導管內而產生血栓,無法確保留置的精度。
鑒于以上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便攜式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該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解決了現有技術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血液不能確保留置精度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設置有套管、鋼針、軟管、翼 片機構、止流機構、連接座和針座;
所述翼片機構設置有第一腔體、所述連接座設置有第二腔體;
所述翼片機構的第一腔體一端與套管連通,所述翼片機構的第一腔體另一端通過軟管與第二腔體連通,所述止流機構固定于所述翼片機構且所述止流機構設于所述軟管;
所述鋼針固定于所述針座,所述針座裝配于所述連接座,所述鋼針依次穿過第二腔體、軟管、止流機構、第一腔體和套管并部分露出于所述套管。
上述翼片機構與所述止流機構通過插接或者卡扣方式固定裝配。
上述止流機構設置有主通孔,所述軟管穿設所述主通孔;
所述翼片機構設置有裝配孔,所述止流機構設置有與所述裝配孔對應的裝配柱,所述裝配柱固定裝配于所述裝配孔;或者
所述翼片機構設置有裝配柱,所述止流機構設置有與所述裝配柱對應的裝配孔,所述裝配柱固定于所述裝配孔。
上述套管與輔助管連接,所述套管通過所述輔助管與所述第一腔體固定。
上述止流機構設置為按壓式夾緊止流件、推拉式夾緊止流件或者螺旋開關壓緊止流件。止流機構在一定的壓力作用下,可以微量的滲過液體,這個壓力一定要大于人體的靜脈壓,在止流機構關閉的狀態下,血液是不能回流進入套管的,因止流機構是與翼片機構連接,沒有空間位置給發生的打折、按壓從而吸出血液 進入套管,從而防止血液進入套管而形成血栓。
上述連接座設置為直型連接座或Y型連接座。
當所述連接座設置為Y型連接座時,所述Y型連接座加藥端連接堵頭、肝素帽或者正壓接頭或者進行持續的微量供液的持續正壓接頭連接,以達到有針或無針輸液。
上述針座具有呈現中空筒狀的本體部和自本體部向針頭方向懸伸的針座翼,所述本體部設有貫穿本體部的針座通孔,所述連接座與所述針座通孔裝配,空氣過濾片安裝于空氣過濾堵頭尾部內,空氣過濾堵頭自后向前安裝于所述針座的魯爾接頭內;
針座內設置有用于觀察是否扎中血管的透明窗;
所述針座翼包括與本體部連接的連接部、遠離連接部的抓握部、以及連接于抓握部和連接部之間的中間部。
上述抓握部設置有防滑凸點。
上述連接座具有筒狀部以及自筒狀部向外延伸出的耳朵部,第二腔體位于筒狀部;
所述翼片機構包括中間收容部和自中間收容部向左和向右分別延伸出的兩翼部,所述第一腔體位于所述中間收容部;
上述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還設置有用于對所述套管和鋼針進行保護的針套,所述針套與所述翼片機構裝配。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設置有套管、鋼針、軟管、翼片機構、止流機構、連接座和針座;所述翼片機構設置有第一腔體、所述連接座設置有第二腔體;所述翼片機構的 第一腔體一端與套管連通,所述翼片機構的第一腔體另一端通過軟管與第二腔體連通,所述止流機構固定于所述翼片機構且所述止流機構設于所述軟管;所述鋼針固定于所述針座,所述針座裝配于所述連接座,所述鋼針依次穿過第二腔體、軟管、止流機構、第一腔體和套管并部分露出于所述套管。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將止流機構固定于翼片機構,通過止流機構夾緊軟管,能夠避免軟管打折或者回旋,避免了現有技術中夾緊軟管后因為軟管打折或者回旋出現的液體回流現象,本實用新型的止流機構由于緊靠血管,在止流機構關閉后,沒有空間位置可以讓血液回流到的可能,而達到長時間的防血栓,提高輸液精度。
附圖說明
利用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附圖中的內容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的另一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4的另一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7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的止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在圖1至圖9中,包括:
翼片機構100、
裝配孔110、收容部120、兩翼部130、第一腔體140、
止流機構200、
主通孔210、裝配柱220、
連接座300、
筒狀部310、耳朵部320、第二腔體330、
針座400、
本體部410、
針座通孔411、空氣過濾堵頭412、
針座翼420、
連接部421、抓握部422、中間部423、防滑凸點424、
套管500、鋼針600、軟管700、輔助管800、
針套900、Y型連接座10、加藥端11。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一種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如圖1至圖3所示,設置有套管500、鋼針600、軟管700、翼片機構100、止流機構200、連接座300和針座400。
翼片機構100設置有第一腔體140、連接座300設置有第二腔體330。
翼片機構100的第一腔體140一端與套管500連通,翼片機構100的第一腔體140另一端通過軟管700與第二腔體330連通,止流機構200固定于翼片機構100且止流機構200設于軟管700。
鋼針600固定于針座400,針座400裝配于連接座300,鋼針600依次穿過第二腔體330、軟管700、第一腔體140和套管500并部分露出于套管500。當穿刺完畢時,可以通過針座400抽出鋼針600,僅僅使套管500部分留置于血管中。
其中,翼片機構100與止流機構200通過插接方式固定裝配。如圖2、圖3所示,止流機構200設置有主通孔210,軟管700穿設于主通孔210,當止流機構200夾緊時,軟管700將被關閉,液體無法通過軟管700流通。止流機構也可以調節夾緊程度,使得到在一定的夾持狀態下,可以微量滲過輸液液體但人體的靜脈壓是不能通過液體的,此時輸液液體的壓力要大于人體靜脈壓,因止流機構是與翼片機構連接,沒有空間位置發生打折、按壓等導致產生壓力使得吸出血液進入套管,從而能夠有效防止血液進入套管而形成血栓。當打開止流機構200時,軟管700打開,液體通過軟管700流通。
翼片機構100設置有裝配孔110,止流機構200設置有與裝配孔110對應的裝配柱220,裝配柱220固定裝配于裝配孔110使得止流機構200與翼片機構100固定。該配合方式,結構簡單,裝配方便。
需要說明的是,翼片機構與止流機構的固定方式不局限于本實施例的插接方式固定裝配,也可以以卡扣方式裝配,也可以設置為其它固定方式。也可以是,翼片機構設置裝配柱,而在止流機構對應設置裝配孔。
本實施例中,止流機構200設置為螺旋開關壓緊止流件,需要說明的是,止流機構200不局限于螺旋開關壓緊止流件,也可以設置為實施例2所示的按壓式夾緊止流件或者如附圖9中的推拉式夾緊止流件等。
為了便于套管500與翼片機構100連接,還設置有輔助管800。套管500與輔助管800連接,套管500通過輔助管800與第一腔體140固定。通過該結構方式,可以預先將套管500粘結于輔助管800,在整體粘結于第一腔體140內,也可以采用其它插接方式連接。此結構設置,避免了現有技術中需要專業機器才能制備的缺陷。
針座400具有呈現中空筒狀的本體部410和自本體部410向針頭方向懸伸的針座翼420,本體部410設有貫穿本體部410的針座通孔411,連接座300與針座通孔411裝配,空氣過濾片自后向前安裝至空氣過濾堵頭尾部內,空氣過濾堵頭安裝于針座的魯爾 接頭內。針座400內還設置有透明的透明窗,用于觀察是否扎中血管。
針座翼420包括與本體部410連接的連接部421、遠離連接部421的抓握部422、以及連接于抓握部和連接部421之間的中間部423。
抓握部422設置有防滑凸點424,便于在抽出鋼針600的過程中起到防滑作用。
連接座300具有筒狀部310以及自筒狀部310向外延伸出的耳朵部320,第二腔體330位于筒狀部310。
翼片機構100包括中間收容部120和自中間收容部120向左和向右分別延伸出的兩翼部130,第一腔體140位于所述中間收容部120。
還設置有用于對所述套管500和鋼針600進行保護的針套900,針套900與翼片機構100裝配。
本實用新型的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其使用是這樣的:穿刺時,通過整體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進行穿刺,此時止流機構呈夾緊狀態,當在連接座300后部的筒狀部310位置的觀察窗位置看到有血液時,此時,抽出可移動鋼針600座,將鋼針600連通針座400抽出,待鋼針600抽出時止流機構的彈力自動夾緊軟管,當連接好所有的連接管后,再打開止流機構進行正常輸液,當輸完液體后,無論是連接的是正壓接頭、肝素帽或持續正壓接頭等,都是先進行關閉止流機構,再撤開輸液接頭。由于止流機 構固定于翼片機構100位置,止流機構夾緊軟管700的部位非??拷?,軟管700不會產生彎折或者旋轉,故不會出現因為軟管700折彎或者旋轉而導致的回血現象發生,避免血栓產生,有效提高了注射的安全性和精確性。抽出鋼針600和鋼針600座后,由于止流機構的作用,醫護人員可以根據具體需要再連接座300的端部安裝堵頭、肝素帽或者安裝正壓接頭液或者安裝持續正壓接頭或者直接連接輸液裝置進行輸液。
本實用新型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將止流機構固定于翼片機構,通過止流機構夾緊軟管,能夠避免軟管打折或者回旋,避免了現有技術中夾緊軟管后因為軟管打折或者回旋出現的液體回流現象,本實用新型的止流機構由于緊靠血管,在加緊機構關閉后,沒有空間位置可以讓血液回流到的可能,而達到長時間的防血栓,提高輸液精度。
此外,該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還具有結構簡單、制備方便的特點。
實施例2。
一種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如圖4至圖6所示,其它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止流機構200設置為按壓式夾緊止流件。需要說明的是,止流機構200不局限于按壓式夾緊止流件,也可以為其它止流機構,如螺旋開關壓緊止流件或者推拉式夾緊止流件等。
本實用新型的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其使用是這樣的:穿 刺時,通過整體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進行穿刺,此時止流機構呈夾緊狀態,當在連接座300后部的筒狀部310位置的觀察窗位置看到有血液時,此時,抽出可移動鋼針600座,將鋼針600連通針座400抽出,待鋼針600抽出時止流機構的彈力自動夾緊軟管,當連接好所有的連接管后,再打開止流機構進行正常輸液,當輸完液體后,無論是連接的是正壓接頭、肝素帽或持續正壓接頭等,都是先進行關閉止流機構,再撤開輸液接頭。由于止流機構固定于翼片機構100位置,止流機構夾緊軟管700的部位非常靠近血管,軟管700不會產生彎折或者旋轉,故不會出現因為軟管700折彎或者旋轉而導致的回血現象發生,避免血栓產生,有效提高了注射的安全性和精確性。抽出鋼針600和鋼針600座后,由于止流機構的作用,醫護人員可以根據具體需要再連接座300的端部安裝堵頭、肝素帽或者安裝正壓接頭液或者安裝持續正壓接頭或者直接連接輸液裝置進行輸液。
本實用新型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將止流機構固定于翼片機構,通過止流機構夾緊軟管,能夠避免軟管打折或者回旋,避免了現有技術中夾緊軟管后因為軟管打折或者回旋出現的液體回流現象,本實用新型的止流機構由于緊靠血管,在加緊機構關閉后,沒有空間位置可以讓血液回流到的可能,而達到長時間的防血栓,提高輸液精度。
此外,該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還具有結構簡單、制備方便的特點。
實施例3。
一種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其它結構與實施例1或2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如圖7、圖8所示,本實施例中,連接座300設置為Y型連接座10,Y型連接座10的加藥端11與堵頭、肝素帽或者正壓接頭或者持續正壓接頭連接,具有使用廣泛的特點。
此外,本實施例中,止流機構設置為螺旋開關,通過旋轉實現軟管700的關閉或者打開。
該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將止流機構固定于翼片機構,通過止流機構夾緊軟管,能夠避免軟管打折或者回旋,避免了現有技術中夾緊軟管后因為軟管打折或者回旋出現的液體回流現象,本實用新型的止流機構由于緊靠血管,在止流機構關閉后,沒有空間位置可以讓血液回流到的可能,而達到長時間的防血栓,提高輸液精度。
此外,該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還具有結構簡單、制備方便的特點。
實施例4。
一種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其它結構與實施例1或2或3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止流機構200為如圖9所示的推拉式夾緊止流件。
該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將止流機構固定于翼片機構,通過止流機構夾緊軟管,能夠避免軟管打折或者回旋,避免了現有技術中夾緊軟管后因為軟管打折或者回旋出現的液體回流現象, 本實用新型的止流機構由于緊靠血管,在加緊機構關閉后,沒有空間位置可以讓血液回流到的可能,而達到長時間的防血栓,提高輸液精度。
此外,該直管防血栓靜脈留置針還具有結構簡單、制備方便的特點。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