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了一種鼻管。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鼻管僅僅是起到病人呼吸傳到的作用,但對病人呼出的氣體本身不做任何處理,病人呼出氣體經過鼻管傳到到末端的呼吸檢測儀器時,仍舊不平穩且氣壓、流量波動較大,使最終測得的指數偏離正確值,但是現有技術中尚未有一種能夠對病人呼出氣體能夠做出恒壓處理的鼻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缺點,提供了一種小兒鼻管。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一種小兒鼻管,包括鼻插管、過濾套管、內腔管和出氣管,鼻插管插入過濾套管內,過濾套管、出氣管均伸入內腔管內,內腔管內設有過濾腔,過濾腔內設有過濾網,鼻插管、出氣管均與過濾腔連通。
作為優選,還包括硅膠套管,鼻插管穿過硅膠套管,過濾套管伸入硅膠套管內,鼻插管固定連接在過濾套管內側。
作為優選,還包括殼體,內腔管位于殼體內,殼體上設有頂管,出氣管穿過所述的頂管,所述的殼體內還設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頂住內腔管。
作為優選,內腔管上設有管軸肩,所述的管軸肩頂住過濾套管。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病人呼出的氣體經過本鼻管后能夠變得均衡,從而減小了最終測得病人生理參數值的誤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數字標號所指代的部位名稱如下:1—鼻插管、2—硅膠套管、3—內腔管、31—過濾腔、32—管軸肩、4—殼體、5—過濾套管、6—過濾網、7—頂管、8—出氣管、9—限位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一種小兒鼻管,如圖1所示,包括鼻插管1、過濾套管5、內腔管3和出氣管8,鼻插管1插入過濾套管5內,過濾套管5、出氣管8均伸入內腔管3內,內腔管3內設有過濾腔31,過濾腔31內設有過濾網6,鼻插管1、出氣管8均與過濾腔31連通。
還包括硅膠套管2,鼻插管1穿過硅膠套管2,過濾套管5伸入硅膠套管2內,鼻插管1固定連接在過濾套管5內側。
還包括殼體4,內腔管3位于殼體4內,殼體4上設有頂管7,出氣管8穿過所述的頂管7,所述的殼體4內還設有限位凸起9,限位凸起9頂住內腔管3。
內腔管3上設有管軸肩32,所述的管軸肩32頂住過濾套管5。
出氣管8連接氣壓檢測儀器,病人的呼出的氣體經過過濾網6后,變得平穩均衡,再通入到氣壓檢測儀器后即可測得病人各項生理指數。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