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灸療器,例如艾灸器,具體地,涉及一種手柄式灸療器。
背景技術:
艾灸是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通過點燃用艾草制成的艾條、艾絨等,熏烤人體的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目的,屬于中醫自然療法的傳承。中醫認為,艾葉制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可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
艾灸一般采用艾灸盒,在艾灸盒之外,為了更加便利的操作艾灸裝置,適應更多人體部位,人們還發明了其他結構的艾灸裝置。
例如,中國專利文獻CN201189284公開了一種溫灸棒,設有可拆卸的頭部和手柄,但這樣的溫灸棒存在結構設計和功能不完善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和功能更加完善的手柄式灸器。
本發明的手柄式灸器,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頂蓋、灸腔、轉接環、底座和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環可以沿所述底座旋轉。
本發明的手柄式灸器還可進一步包含以下任一段所記載的方案。
所述底座包括上柱體和下柱體,所述上柱體的直徑小于所述下柱體,所述轉接環套置在所述上柱體外側,所述轉接環的側面高度大于所述上柱體的的側面高度。
所述轉接環與所述上柱體之間的連接為不可拆卸式連接。
所述頂蓋的頂面設有通風孔,所述頂面呈拱形。
所述灸腔的結構為圓柱形結構,側面設有通風孔。
所述底座的下柱體套置在所述手柄的上部,所述底座側面設有2個以上的螺絲孔,螺絲被通過該螺絲孔鉆入所述手柄中。所述手柄底部設有磁環,最頂端設有滾珠。
所述底座的上柱體上設有一垂直于所述上柱體頂面的金屬針。
所述灸腔內部設有一金屬網,所述金屬網在所述灸腔中被從平面狀卷成圓柱形。
本實用新型的效果在于,重新設計了組件結構并添加了新的組件,使結構和功能更加完善,詳細的技術效果請參見具體實施方式中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頂蓋;2、灸腔;3、轉接環;4、底座;5、手柄;6,7,8、通風孔;9、螺絲孔;10、金屬網;11、磁環;12、滾珠;13,14、可拆卸螺紋口;15、金屬針。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以下的實施方式。
為了方便說明,在本實用新型中,以艾灸器頂蓋1所處的位置為上方,手柄5所處的位置為下方。
本發明的手柄5式灸器,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頂蓋1、灸腔2、轉接環3、底座4和手柄5,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環3可以沿所述底座4旋轉。
此時,該轉接環3還可以帶動灸腔2相對于底座4旋轉,使用者可以握持手柄5,將艾灸器在人體上推動,以使灸腔2在人體表面滾動。各組件的形狀和尺寸不必過分限制,但優選下述那樣。
所述手柄5式艾灸器的上部,主要指灸腔2等手柄5之外的部件,其組合優選呈大致的圓柱形,方便滾動,圓柱的直徑優選6-15cm,更優選7-8m,其最主要的灸腔2的高度優選5-12cm,更優選7-9cm。這樣的大小可以使得灸腔2的大小足夠進行艾草燃燒,實行溫灸,且大小適合被人手握持操作,在人體上滾動。
其中,頂蓋1的厚度優選2cm以下,更優選1cm以下。這是綜合考慮制作成本和便攜性而得出的優選尺寸。頂蓋1的制作材料優選五金和玉石,表面可設計為弧面較平滑的拱形,可兼顧面部/眼部的按摩作用,頂蓋1下方優選通過可拆卸的螺紋口13與灸腔2相連接。
手柄5的最大寬度優選小于艾灸器上部的直徑,可以設計成適合人手握持的形狀,例如,長10cm左右,最大寬度3-5cm,兩端粗,中部細,頂部與底座4相接處可以設計為與艾灸器上部大致相同的尺寸。手柄5底部還可設置磁環11,最頂端設有滾珠12,優選該滾珠12也是磁性體。
所述底座4包括上柱體和下柱體,所述上柱體的直徑小于所述下柱體,所述轉接環3套置在所述上柱體外側,所述轉接環3的側面高度大于所述上柱體的的側面高度。
將底座4分層后,灸器整體的寬度即可保持一致,既不用為了連接而擴大灸腔2,也不必縮減底座4與手柄5的連接部位,可以設計的更窄、更牢固。轉接環3整體上高度優選5cm左右,上柱體和下柱體均可保持在2-3cm,轉接環3的高度可以比上柱體多出0.4-1cm左右,從而可以在轉接環3上部留出空間與灸腔2相連接,轉接環3和灸腔2優選使用螺紋連接,旋轉時不會脫落且便于拆卸。
所述轉接環3與所述上柱體之間的連接為不可拆卸式連接。即,轉接環3卡在上柱體上無法輕易取下,且可以沿著該上柱體旋轉。因而使用時,即使人體上滾動,也不會出現零件脫落等現象。轉接環3的底部優選使用可360°旋轉的軸承結構與底座4接合。
所述頂蓋1的頂面設有通風孔,所述頂面呈拱形。通風孔優選2-10個,更優選5-6個,排列優選呈中心對稱。通風孔的尺寸優選0.5cm左右,數量多時尺寸可以調小,數量少時尺寸可以擴大。
所述灸腔2的結構為圓柱形結構,側面設有通風孔。灸腔底部通過可拆卸螺紋口14與轉接環相連接。
灸腔2外側由于面積較大,通風孔的設計方式可以更多,例如,可設計大小兩種通風孔,小的即為小圓孔,大的可以為條形(方形)、圓角矩形或短邊被圓弧所替代的方形等。更具體地,可以像附圖所示的那樣,兩種通風孔各自成列,相間排列在灸腔2側壁上。小孔優選0.5cm左右的圓形,大孔的面積優選小孔的2-3倍。
所述底座4的下柱體套置在所述手柄5的上部,所述底座4側面設有2個以上的螺絲孔9,螺絲被通過該螺絲孔9鉆入所述手柄5中。螺絲孔9的尺寸沒有特別限制,例如0.5cm左右即可,只要滿足連接的穩固性即可。
2個以上的螺絲可以穩定固定底座4與手柄5的連接,而且方便拆卸。
所述頂蓋1灸腔2、轉接環3、底座4為金屬制品,所述手柄5為木制品。
所述金屬可以為不銹鋼、鐵、銅、鋁等,優選不銹鋼或銅。其中,鐵的成本較低,不銹鋼不易生銹,銅制品在設計上更為美觀。
所述底座4的上柱體上設有一垂直于所述上柱體頂面的金屬針15。
所述針優選位于灸腔2正中,可以方便地將艾條插在該針上,艾條四周不與灸腔2接觸,可使各個面燃燒都更為均勻。
所述灸腔2內部設有一金屬網10,所述金屬網10在所述灸腔2中被從平面狀卷成圓柱形。金屬網10的可以用來容納艾絨,金屬網10原本為平面狀,例如長方形,彎曲放入灸腔2內,優選其大小剛好可以貼合灸腔2內壁,從而最大限度的利用灸腔2內的空間。取出后便可展開為平面狀,容易清理。在艾草燃燒的過程中,金屬網10可以起到阻止燃料得到的草灰從通風孔露出,因此,當本產品在人體上滾動使用時,不會沾染內部的草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