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手術沖洗引流貼膜。
背景技術:
外科手術膜是由聚氨酯膜、醫用壓敏膠和防粘紙組成,一般采用25KGY高劑量Co60輻射源進行輻射消毒,無毒無菌,血液相容性好,透明柔軟且富有彈性,防水透氣又具粘性。適用于一般手術,如胸外科、普外科、骨科、及其他外科,以及眼部手術、整形手術、矯形手術及放射療法,能防止污染物進入術區皮膚,防止毛孔內細菌滲入傷口,減少感染。
操作時,先將手術部位皮膚按常規方法消毒,待皮膚干燥后蓋上手術洞巾,不用手術洞巾時,可以用四塊手術巾蓋成一個洞;選擇比手術洞巾之洞口大一些的薄膜,打開消毒包裝將薄膜取出;將薄膜拉平,將隔離紙撕下,把薄膜貼在洞巾洞口的皮膚上,連同洞巾一起貼緊,有些手術不用手術巾,僅貼此薄膜即可;貼時邊貼邊撫平,以驅趕空氣,使薄膜與皮膚緊密接觸;上刀前,先用手術刀柄在上刀部位的薄膜上劃幾下再上刀,則不易脫落;手術完畢后,將切口邊緣薄膜掀開少許,切口縫合后將薄膜扯去。
往往手術過程中,需要對切口進行沖洗,但由于水流無法完全控制,則會出現將水流沖到手術巾上,造成手術切口感染或不易愈合,為患者的康復帶來一定的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手術沖洗引流貼膜,本實用新型產品在傳統貼膜表面增設了兩道引流板,與貼膜共同形成引流槽,將沖洗手術切口的液體引流至接水袋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切口感染的風險,確保患者手術切口盡快愈合。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手術沖洗引流貼膜,包括矩形的貼膜,所述貼膜背面兩條相對邊的邊緣處設有背膠,所述貼膜上設有背膠的兩條相對邊為粘貼側,所述貼膜的兩條粘貼側所在位置的正面處沿所述粘貼側延伸方向上設置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為可豎起或折疊的長條形擋板,所述貼膜的其中一條非粘貼側邊緣處設置有接水袋;
在手術中,需要對手術切口進行沖洗,由于手術切口位于皮膚表面,沖洗液沖入切口處后會四散流開,弄濕手術巾,往往會造成切口感染,不利于患者切口愈合,先將貼膜正面設置兩片可豎起或折疊的長條形擋板置即引流板,手術時將引流板折疊,不影響醫生操作,沖洗切口時將兩片引流板豎起,形成引流槽,將沖洗液引流至接水袋中,保護手術巾不被沾濕,減少患者切口感染的概率。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限定的技術方案是:
前述引流板為可塑性材料制成。
前述述貼膜為PE材質。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手術中,需要對手術切口進行沖洗,由于手術切口位于皮膚表面,沖洗液沖入切口處后會四散流開,弄濕手術巾,往往會造成切口感染,不利于患者切口愈合,先將貼膜正面設置兩片可豎起或折疊的長條形擋板即引流板,手術時將引流板折疊,不影響醫生進行手術操作,沖洗切口時將兩片引流板豎起,形成引流槽,將沖洗液引流至接水袋中,保護手術巾不被沾濕,減少患者切口感染的概率;
本實用新型產品在傳統貼膜表面增設了兩道引流板,與貼膜共同形成引流槽,將沖洗手術切口的液體引流至接水袋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切口感染的風險,確保患者手術切口盡快愈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圖;
其中,1-貼膜,2-引流板,3-背膠,4-接水袋,5-手術巾,6-手術患處。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手術沖洗引流貼膜,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矩形的貼膜1,所述貼膜1背面兩條相對邊的邊緣處設有背膠3,所述貼膜1上設有背膠3的兩條相對邊為粘貼側,所述貼膜1的兩條粘貼側所在位置的正面處沿所述粘貼側延伸方向上設置有引流板2,所述引流板2為可豎起或折疊的長條形擋板,所述貼膜1的其中一條非粘貼側邊緣處設置有接水袋4;在手術中,需要對手術切口進行沖洗,由于手術切口位于皮膚表面,沖洗液沖入切口處后會四散流開,弄濕手術巾,往往會造成切口感染,不利于患者切口愈合,先將貼膜正面設置兩片可豎起或折疊的長條形擋板置即引流板,手術時將引流板折疊,不影響醫生操作,沖洗切口時將兩片引流板豎起,形成引流槽,將沖洗液引流至接水袋中,保護手術巾不被沾濕,減少患者切口感染的概率。
前述引流板2為可塑性材料制成;前述述貼膜1為PE材質。
以上實施例僅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是按照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技術思想,在技術方案基礎上所做的任何改動,均落入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