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心血管內科引流器,屬于心血管內科用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
心內科,即心血管內科,是各級醫院大內科為了診療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設置的一個臨床科室,治療的疾病包括心絞痛、高血壓、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齊、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現有的心血管內科引流器在使用時不方便,而且浪費時間,效率低,操作復雜。
技術實現要素:
: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心血管內科引流器。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心血管內科引流器,它包含引流箱、隔板、單向閥、引流管、引流頭、抽氣泵、控制開關、蓄電池、限位筒、浮球、報警器、檢測開關、排液閥;引流箱的底部安裝有支撐腳,引流箱的內部安裝有隔板,隔板將引流箱分隔成引流倉與儲液倉,引流倉與儲液倉通過單向閥連接,引流倉的上端安裝有引流管,引流管的前端安裝有引流頭,抽氣泵安裝在引流箱的上端,且抽氣泵的抽氣管與引流倉的上端連接,抽氣泵的側面安裝有控制開關,控制開關的一端與蓄電池連接,控制開關的另一端與抽氣泵連接,儲液倉的內壁上安裝有限位筒,限位筒的底部設置有進液孔,限位筒的內部設置有浮球,限位筒的上端安裝有檢測開關,檢測開關的一端與蓄電池連接,檢測開關的另一端與報警器連接,儲液倉的右下端安裝有出液管,出液管上安裝有排液閥。
作為優選,所述的隔板為加強隔板。
作為優選,所述的檢測開關為防水式開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便于實現快速引流與排液,且能實現實時檢測,操作簡便,工作效率高,節省時間。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由下述的具體實施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引流箱;2-隔板;3-單向閥;4-引流管;5-引流頭;6-抽氣泵;7-控制開關;8-蓄電池;9-限位筒;10-浮球;11-報警器;12-檢測開關;13-排液閥。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過附圖中示出的具體實施例來描述本實用新型。但是應該理解,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在以下說明中,省略了對公知結構和技術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實用新型的概念。
如圖1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引流箱1、隔板2、單向閥3、引流管4、引流頭5、抽氣泵6、控制開關7、蓄電池8、限位筒9、浮球10、報警器11、檢測開關12、排液閥13;引流箱1的底部安裝有支撐腳,引流箱1的內部安裝有隔板2,隔板2將引流箱1分隔成引流倉與儲液倉,引流倉與儲液倉通過單向閥3連接,引流倉的上端安裝有引流管4,引流管4的前端安裝有引流頭5,抽氣泵6安裝在引流箱1的上端,且抽氣泵6的抽氣管與引流倉的上端連接,抽氣泵6的側面安裝有控制開關7,控制開關7的一端與蓄電池8連接,控制開關7的另一端與抽氣泵6連接,儲液倉的內壁上安裝有限位筒9,限位筒9的底部設置有進液孔,限位筒9的內部設置有浮球10,限位筒9的上端安裝有檢測開關12,檢測開關12的一端與蓄電池8連接,檢測開關12的另一端與報警器11連接,儲液倉的右下端安裝有出液管,出液管上安裝有排液閥13。
進一步的,所述的隔板2為加強隔板。
進一步的,所述的檢測開關12為防水式開關。
本具體實施方式的工作原理為:使用時,通過引流頭5與引流管4的配合實現引流,控制開關7控制抽氣泵6通電工作實現抽氣,使得引流倉形成負壓式引流,液體進入引流倉后,由單向閥3進行儲液倉,當液體進入限位筒9內時,浮球10浮起,當浮球10觸碰到檢測開關12并使檢測開關12閉合時,報警器11通電實現報警,此時,提示需要放液,而且由排液閥13放液時,不會影響引流倉正常工作,節省時間,且操作簡便。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