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理療雙槍。
背景技術:
理療槍用于人體經絡調理和按摩。
相關技術中,理療槍是單一槍體,由振動電機驅動單一槍頭振動,以實現對人體穴位的振動按摩功能。
上述理療槍存在的弊端是,理療范圍有限,難以對人體的多個穴位同時進行理療按摩,治療效果有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理療雙槍,旨在對人體的多個穴位同時進行理療按摩,提高治療效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所述理療雙槍,包括理療頭、二理療槍和與所述二理療槍的其中之一連接的控制部;所述二理療槍分別包括槍體、槍頭以及振動部;所述槍體形成第一收容空間,所述槍頭連通所述第一收容空間和所述槍體外部,所述振動部設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間且向所述槍頭方向往復振動;所述理療頭可拆卸連接于每個所述槍頭;所述控制部驅動與其相連的所述理療槍的所述振動部和/或另一所述理療槍的所述振動部振動。
優選地,連接所述控制部的理療槍為第一理療槍,另一所述理療槍為第二理療槍,所述控制部與所述第二理療槍無線通訊連接。
優選地,所述二理療槍還分別包括振板,所述振板設于所述振動部與所述槍頭之間,且所述振板垂直于所述振動部的振動方向設置。
優選地,所述理療頭的用于與人體穴位接觸的一側設有遠紅外部。
優選地,所述槍頭形成具有插接空間的第一插口部,所述理療頭包括第一按摩部和第一插頭部,所述第一按摩部與所述第一插頭部相對背向設置,所述第一插口部與所述第一插頭部配合連接,所述第一按摩部具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凸出方向為遠離所述第一插頭部的方向。
優選地,所述槍頭形成具有插接空間的第二插口部,所述理療頭包括第二按摩部和第二插頭部,所述第二按摩部與所述第二插頭部相對背向設置,所述第二插口部與所述第二插頭部配合連接,所述第二按摩部為多個間隔設置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凸出方向為遠離所述第二插頭部的方向。
優選地,所述槍頭形成具有插接空間的第三插口部,所述理療頭包括第三按摩部和第三插頭部,所述第三按摩部與所述第三插頭部相對背向設置,所述第三插口部與所述第三插頭部配合連接,所述第三按摩部由呈梯形的橫截面延伸形成,使所述第三按摩部具有上底端和下底端,所述下底端與所述第三插頭部連接,所述上底端用于接觸人體。
優選地,所述槍頭形成具有插接空間的第四插口部,所述理療頭包括第四按摩部和第四插頭部,所述第四按摩部與所述第四插頭部相對背向設置,所述第四插口部與所述第四插頭部配合連接,所述第四按摩部呈弧面狀并形成第二收容空間,所述第四插頭部連接于所述第四按摩部的遠離所述第二收容空間的一側。
優選地,所述槍頭形成具有插接空間的第五插口部,所述理療頭包括第五按摩部和第五插頭部,所述第五按摩部與所述第五插頭部相對背向設置,所述第五插口部與所述第五插頭部配合連接,所述第五按摩部呈凸起狀,所述第五按摩部包括若干個第一按摩凸起、凸起表面和安裝面,所述安裝面背離所述凸起表面的凸出方向設置,所述第五插頭部連接于所述凸起表面,若干個所述第一按摩凸起間隔設于所述安裝面的背離所述凸起表面的一側。
優選地,所述槍頭形成具有插接空間的第六插口部,所述理療頭包括第六按摩部和第六插頭部,所述第六按摩部與所述第六插頭部相對背向設置,所述第六插口部與所述第六插頭部配合連接,所述第六按摩部呈罩杯型并形成第三收容空間,所述第六按摩部包括加熱部及第二按摩凸起,所述加熱部設于所述第六按摩部的內側壁,所述第二按摩凸起設于所述加熱部的遠離所述第六按摩部的內側壁的一側。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理療雙槍包括二理療槍和與所述二理療槍其中之一連接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驅動與其相連的所述理療槍的所述振動部和/或另一所述理療槍的所述振動部振動,因此,所述二理療槍可以分別設置于人體的不同穴位,在所述控制部的作用下,可以實現所述理療槍的單獨振動或同時振動,以同時實現對人體的多個穴位的同時理療按摩。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理療雙槍(省略理療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理療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理療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理療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理療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五的理療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六的理療頭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需要說明,本實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
另外,在本實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連接”、“固定”等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另外,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理療雙槍100。
實施例一
請參照圖1至圖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理療雙槍100包括理療頭150、二理療槍110和與所述二理療槍110的其中之一連接的控制部130;所述二理療槍110分別包括槍體111、槍頭113以及振動部114;所述槍體111形成第一收容空間112,所述槍頭113連通所述第一收容空間112和所述槍體111外部,所述振動部114設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間112且向所述槍頭113方向振動;所述理療頭150可拆卸連接于每個所述槍頭113;所述控制部130驅動與其相連的所述理療槍110的所述振動部114和/或另一所述理療槍110的所述振動部114振動。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理療雙槍100包括二理療槍110和與所述二理療槍110其中之一連接的控制部130,所述控制部130驅動與其相連的所述理療槍110的所述振動部114和/或另一所述理療槍110的所述振動部114振動,因此,所述二理療槍110可以分別設置于人體的不同穴位,在所述控制部130的作用下,可以實現所述理療槍110的單獨振動或同時振動,以同時實現對人體的多個穴位的同時理療按摩。
所述理療頭150分別與所述二理療槍110呈可拆卸連接,因此根據不同穴位的需要,可以更換不同的理療頭150。
所述理療頭150與所述槍頭113可以實現180°旋轉,便于調節理療頭150的角度。
所述振動部114用于驅動所述理療頭150對人體穴位進行振動,以刺激相應穴位,達到按摩作用。
雙槍擊打(或振動)力度分三種程序:輕度擊打、中度擊打、強度擊打或振動;
擊打方式可以分為點擊、連擊以及可控制的擊打頻率。
調理身體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的所述理療頭150(共六種),不同的所述理療頭150作用于不同經絡、穴位、肌肉、骨骼。
所述控制部130設有開關,用于開啟理療動作或關閉理療動作。
所述理療槍110還包括與外接電源連接的電源線116。
優選地,連接所述控制部130的理療槍110為第一理療槍(未標號),另一所述理療槍為第二理療槍(未標號),所述控制部130與所述第二理療槍無線通訊連接。
所述控制部130與所述第二理療槍無線通訊連接,避免所述第一理療槍與所述第二理療槍通過電線連接時,對使用者的操作進行干擾。所述控制部130設置于所述第一理療槍,因此,操控所述第一理療槍時,即可實現所述第一理療槍單獨進行理療動作、所述第二理療槍單獨進行理療動作,或所述第一理療槍和所述第二理療槍同時進行理療動作,以實現所述第一理療槍控制所述第二理療槍的理療動作的功能。
優選地,所述二理療槍110還分別包括振板115,所述振板115設于所述振動部114與所述槍頭113之間,且所述振板115垂直于所述振動部114的振動方向設置。
所述振板115用于將所述振動部114的振動動作傳遞至所述理療頭150,由于所述振板115呈板狀,有利于將所述振動部114的振動力均勻傳遞至所述理療頭150,防止振動力不均勻傳遞導致的振動效果不佳,人體感覺不舒適的問題,也可避免所述振動部114與所述插頭部對位不準,無法傳遞振動效果的問題。
所述振動部114可以為振動電機,也可以為擊打電機,當所述振動部114為擊打電機時,設置所述振板115效果更佳。
優選地,所述理療頭150的用于與人體穴位接觸的一側設有遠紅外部。
所述遠紅外部可以為遠紅外磁片或磁條,可以在理療過程中同步實現磁療效果。
所述遠紅外部的靠近人體穴位的一側,還可以設置保護層,所述保護層有利于保護所述遠紅外部,降低所述遠紅外部的損壞,也可以作為人體穴位與所述遠紅外部之間的隔離層,防止所述遠紅外部與人體穴位直接接觸造成的不適。
優選地,所述槍頭113形成具有插接空間的的第一插口部151,所述理療頭150包括第一按摩部152和第一插頭部153,所述第一按摩部152與所述第一插頭部153相對背向設置,所述第一插口部151與所述第一插頭部153配合連接,所述第一按摩部152具有第一凸起154,所述第一凸起154的凸出方向為遠離所述第一插頭部153的方向。
所述第一插口部151與所述第一插頭部153可以為插接式連接,也可以為螺紋配合連接,便于更換不同的所述理療頭150。
當然,所述第一插口部151與所述第一插頭部153并不僅限于上述連接方式,任意可更換所述理療頭150的連接方式,均同理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實施例二
請參照圖3,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
所述槍頭(未圖示)形成具有插接空間的第二插口部(未圖示),所述理療頭250包括第二按摩部252和第二插頭部253,所述第二按摩部252與所述第二插頭部253相對背向設置,所述第二插口部與所述第二插頭部253配合連接,所述第二按摩部252為多個間隔設置的第二凸起254,所述第二凸起254的凸出方向為遠離所述第二插頭部253的方向。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254為間隔設置的兩個,有利于匹配人體膝關節的穴位,因此所述第二按摩部252對人體膝關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實施例三
請參照圖4,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
所述槍頭(未圖示)形成具有插接空間的第三插口部(未圖示),所述理療頭350包括第三按摩部352和第三插頭部353,所述第三按摩部352與所述第三插頭部353相對背向設置,所述第三插口部與所述第三插頭部353配合連接,所述第三按摩部352由呈梯形的橫截面延伸形成,使所述第三按摩部352具有上底端354和下底端355,所述下底端355與所述第三插頭部353連接,所述上底端354用于接觸人體。
所述第三按摩部352呈鏟狀,且所述上底端354作用于人體,由于所述上底端354接觸面積窄,有利于按摩骨縫等位置。
實施例四
請參照圖5,實施例四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
所述槍頭(未圖示)形成具有插接空間的第四插口部(未圖示),所述理療頭450包括第四按摩部452和第四插頭部453,所述第四按摩部452與所述第四插頭部453相對背向設置,所述第四插口部與所述第四插頭部453配合連接,所述第四按摩部452呈弧面狀并形成第二收容空間454,所述第四插頭部453連接于所述第四按摩部452的遠離所述第二收容空間454的一側。
進一步的,所述第四按摩部452的連接所述第四插頭部453的一側向所述第二收容空間454的一側厚度逐漸遞減。
所述第四按摩部452呈弧面狀,便于匹配人體的腰、臂、腿等部位,可以緊密貼合人體穴位,具有更好的理療效果。
實施例五
請參照圖6,實施例五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
所述槍頭(未圖示)形成具有插接空間的第五插口部(未圖示),所述理療頭550包括第五按摩部552和第五插頭部553,所述第五按摩部552與所述第五插頭部553相對背向設置,所述第五插口部與所述第五插頭部553配合連接,所述第五按摩部552呈凸起狀,所述第五按摩部552包括若干個第一按摩凸起554、凸起表面555和安裝面556,所述安裝面556背離所述凸起表面555的凸出方向設置,所述第五插頭部553連接于所述凸起表面555,若干個所述第一按摩凸起554間隔設于所述安裝面556的背離所述凸起表面555的一側。
所述第一按摩凸起554有利于加強按摩作用。
優選地,所述第一按摩凸起554的凸起表面呈球狀表面,接觸人體的舒適度更好。
實施例六
請參照圖7,實施例六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
所述槍頭(未圖示)形成具有插接空間的第六插口部(未圖示),所述理療頭650包括第六按摩部652和第六插頭部653,所述第六按摩部652與所述第六插頭部653相對背向設置,所述第六插口部與所述第六插頭部653配合連接,所述第六按摩部652呈罩杯型并形成第三收容空間654,所述第六按摩部652包括加熱部655及第二按摩凸起656,所述加熱部655設于所述第六按摩部652的內側壁,所述第二按摩凸起656設于所述加熱部655的遠離所述第六按摩部652的內側壁的一側。
所述加熱部655可以為多層,多層所述加熱部655可以在所述第五按摩部552的內側壁上逐層疊設,設置加熱效果,具有溫熱穴位的作用。
所述第二按摩凸起656為一個或多個,加強對穴位的按摩刺激作用,優選多個。
所述第二按摩凸起656呈圓球形,圓球形的振動第二按摩凸起656,首創了豐胸按摩和消除乳房腫塊理療新模式。
所述罩杯型的第六按摩部652可調整大小,匹配不同使用者的胸部型號,實現理療過程中,貼合使用者的身體進行振動和加熱,理療效果更好。
針對市場上理療槍110為單一搶體,缺乏治療效果,本產品提供了一種雙槍治療理療模式,遵循了古老中醫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前病后治、內病外治以及雙穴調節、陰陽調節的理論,研發了人體調理萬能搶。所述理療雙槍100可將穴位與經絡、穴位與肌肉、穴位經絡與骨腘窩等同時調節,達到治療疾病和預防疾病以及瘦身的作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在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構思下,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