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喉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氣道檢查和治療的喉罩。
背景技術:
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傳統喉罩只具有通氣功能,不具有吸引功能,無法在通氣的同時將分泌物、血液等吸引出來,且對插管技術要求較高。本方案在現有的一次性雙管喉罩基礎上加以改進,一則方便喉罩的置入,二則如果發生意外可直接插入氣管導管,易于管理氣道,在檢查的同時可進行分泌物、血液等的吸引,擴大了氣道檢查和治療的范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引流功能,能夠將分泌物、血液等吸引出來的用于氣道檢查和治療的喉罩。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氣道檢查和治療的喉罩,具有:
充氣罩囊,其上設有通氣口;
充氣管,與所述充氣罩囊內部連通;
通氣導管,一端與所述充氣罩囊的通氣口連通;
引流導管,設置在所述通氣導管內部,所述引流導管的一端正對所述通氣口,另一端從所述通氣導管管口向外延伸。
所述充氣管端部設有充氣接頭。
所述通氣導管內部設有用于放置所述引流導管的導向管,所述導向管與所 述通氣導管為一體式結構,導向管外端有蓋帽,不吸引時防止氣體外漏,所述引流導管能夠伸入或伸出所述導向管。
上述技術方案中的一個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或有益效果,引流導管能夠伸入或伸出充氣罩囊,正對充氣罩囊的通氣口,從而將分泌物、血液等吸引出來,方便實用,不需要占用通氣道進行吸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的用于氣道檢查和治療的喉罩的結構示意圖;
上述圖中的標記均為:1、充氣罩囊,11、通氣口,2、通氣導管,3、引流導管,4、充氣管,41、充氣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參見圖1,一種用于氣道檢查和治療的喉罩,具有:
充氣罩囊,其上設有通氣口;
充氣管,與充氣罩囊內部連通;
通氣導管,一端與充氣罩囊的通氣口連通;用于充氣。
引流導管,設置在通氣導管內部,引流導管的一端正對通氣口,另一端從通氣導管管口向外延伸。引流導管容易定位,直接正對通氣口。
充氣管端部設有充氣接頭。
通氣導管內部設有用于放置引流導管的導向管,導向管與通氣導管為一體式結構,引流導管能夠伸入或伸出導向管。
上述技術方案中的一個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或有益效果,引流導管能夠 伸入或伸出充氣罩囊,正對充氣罩囊的通氣口,從而將分泌物、血液等吸引出來,方便實用,不需要占用通氣道進行吸引。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