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臨床麻醉領域,主要用于全身麻醉和需要控制呼吸的急癥患者的聲門上通氣,并可以進行胃管引流。
背景技術:
喉罩屬于聲門上通氣裝置。由于喉罩置入較氣管插管刺激小、并發癥發生率低,在臨床麻醉中成為全身麻醉首選的通氣裝置。英國皇家麻醉學院和困難氣道學會進行的第四次全國調查項目(NAP4)中全身麻醉中喉罩占比56.2%。并且在困難氣道中占據重要地位,最新的困難氣道指南指出,在嘗試氣管插管失敗后,立即采用聲門上通氣裝置給患者供氧。雙管喉罩在喉罩遠端有胃管吸引通道,可以使用更高的通氣壓,適用于肥胖和腹腔鏡手術的全麻患者,因而,具有明顯的優勢。然而,市場銷售的雙管喉罩有兩個缺點,首先是充氣套囊到達喉罩尖端,在充氣時因不對稱擴張或因卷曲等原因容易造成漏氣,氣體則會漏入食管和胃部常常造成返流誤吸,引起嚴重的臨床并發癥;其次是喉罩中下部寬度過大,不容易通過食道入口而無法到達合適位置,這就給喉罩的臨床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并且有一定的失敗率。因而,本人在臨床需求的基礎上,根據喉結構特點設計出基于生理結構的新型雙管喉罩。
技術實現要素:
一種新型雙管喉罩,由罩體、通氣管、胃管引流通道和氣囊壓力指示裝置組成,罩體由罩杯和氣囊組成,通氣管下端有氣體出口,上端有呼吸回路接口,通氣管管腔內有胃管引流通道,胃管引流通道上端開口為胃管引流入口,下端開口為胃管引流出口,氣囊壓力指示裝置由指示氣囊和止回閥組成,罩杯下部縮窄形成舌形末端,無氣囊覆蓋,末端為胃管引流出口。新型雙管喉罩根據臨床使用過程中問題啟發,基于人體咽部鑄型設計而成,喉罩罩杯下部縮窄形成舌形末端,舌形末端沒有氣囊覆蓋,這種設計在置入時可以順利通過食道入口的狹窄部分,降低了喉罩罩體的高度,其到位率將明顯提高,從而降低氣體進入食管和胃部的可能性,增加了對位準確性和穩定性,新型雙管喉罩還具有引流功能,進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新型雙管喉罩的正面圖;圖2是新型雙管喉罩的背面圖,具體組件如下:呼吸回路接口1;胃管引流入口2;指示氣囊3;止回閥4;通氣管5;氣囊6;通氣管出口7;罩杯8;罩杯向下延續成舌形末端9;胃管引流出口10;胃管引流通道11。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新型雙管喉罩主體由罩體、通氣管、胃管引流通道和氣囊壓力指示裝置組成,罩體由罩杯8和氣囊6組成。
通氣管5遠端有通氣管出口7,上端開口即呼吸回路接口1可以接呼吸回路。
通氣管5管腔內有胃管引流通道11,上端開口為胃管引流入口(2),下端開口為胃管引流出口(10)。
氣囊壓力指示裝置由指示氣囊3、止回閥4和指示氣囊導管組成,氣囊導管埋藏于主通氣管5內。
新型喉罩在下部縮窄以吻合從咽部到到食道入口的狹窄,遠端形成舌形末端9,無氣囊覆蓋,末端為胃管引流出口(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