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B超探頭用消毒裝置。
背景技術:
B超機是超聲科的主要檢查設備,B超的探頭在使用時需要在探頭的端部涂抹耦合劑,耦合劑可以消除探頭與皮膚間的空氣,使超聲波順利地進入人體,以獲得可靠而清晰的圖像,同時也可起到滑潤作用,以利于檢查時探頭在被檢查者皮膚上滑動。現有技術中多個病人輪流使用探頭進行檢查,探頭使用結束后,其端部的耦合劑僅由衛生紙進行清理即可,并沒有其他消毒步驟,由此可見探頭的消毒并不嚴謹,這樣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然而如果每次使用后均進行手動消毒,也會給醫護人員增大工作量,而且浪費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能對探頭進行消毒且便于探頭放置的B超探頭用消毒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機架,其特征是:所述機架的側部設有可容納待放置探頭的凹槽,凹槽的側部環設有首尾相接的四個擋板,四個擋板上均設有噴孔,四個擋板的頂部設有能將其連接在一起的頂板,頂板的上部設有長條孔,所述凹槽的底壁上設有滑槽,滑槽內密封滑動連接有刮板,所述刮板與待放置探頭的下端部接觸,所述凹槽一側的底部設有出液口。
所述噴孔均傾斜向下設置。
所述機架上設有多個溶液箱,溶液箱與各噴孔之間連接有水管。
所述滑槽的相對內壁上均設有橡膠密封條。
所述長條孔的長度與待放置探頭的長度相適應,長條孔的寬度與待放置探頭的寬度相適應。
所述出液口處安裝有能將其密封的蓋體。
所述刮板包括刮頭和與刮頭固接的手柄,刮頭與待放置探頭的下端部接觸,手柄伸出凹槽且滑動連接在滑槽中。
所述手柄的底部設有圓形回收囊,所述回收囊為中空結構,回收囊上設有多個與其內腔連通的回收孔,回收囊的底部設有出口。手柄在滑移的過程中若出現密封不好的現象時,凹槽內滲漏出的溶液可以流入回收囊中儲存,儲存在回收囊中的溶液可以通過出口排出。
采用上述方案后的優點效果是:機架的側部設有可容納待放置探頭的凹槽,探頭使用結束后通過長條孔插入凹槽內;溶液箱內灌裝消毒液,消毒液通過水管和噴孔進入凹槽內,并對凹槽內的探頭進行消毒殺菌;通過手柄滑動刮頭,使刮頭對探頭端部的耦合劑殘留部分進行刮除,刮除的同時也利用消毒液對探頭端部進行消毒,凹槽一側的底部設有出液口,刮除的耦合劑殘余部分及消毒后的消毒液通過出液口排出,出液口處安裝有能將其密封的蓋體,便于出液口的密封。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該B超探頭用消毒裝置包括機架1,機架1的側部設有可容納待放置探頭的凹槽2,凹槽2的側部環設有首尾相接的四個擋板3,四個擋板3上均設有噴孔31,噴孔31均傾斜向下設置,即噴孔31均向凹槽2內傾斜設置。機架1上設有多個溶液箱5,溶液箱5內灌裝消毒液,溶液箱5與各噴孔31之間連接有水管,水管上設置閥門。四個擋板3的頂部設有能將其連接在一起的頂板4,頂板4將四個擋板3圍成的空腔頂部密封。頂板4的上部設有長條孔41,長條孔41的長度與待放置探頭的長度相適應,長條孔41的寬度與待放置探頭的寬度相適應。現有技術中探頭的結構一般是長方形,使用結束后將探頭與長條孔41對應并插入凹槽2內,也可以將探頭旋轉,這樣即可將探頭固定放置在凹槽2中。
如圖1和圖2所示,凹槽2的底壁上設有滑槽21,滑槽21的相對內壁上均設有橡膠密封條,滑槽21內密封滑動連接有刮板40,滑槽21和刮板40之間的密封滑動連接關系采用現有技術。刮板40與待放置探頭的下端部接觸,本實施例中刮板40包括刮頭401和與刮頭401固接的手柄402,即刮頭401與待放置探頭的下端部接觸,手柄402伸出凹槽2且滑動連接在滑槽21中。手柄402的底部設有圓形回收囊403,回收囊403為中空結構,回收囊403上設有多個與其內腔連通的回收孔404,,回收囊403的底部設有出口,出口處可以設置密封蓋。手柄402在滑移的過程中若出現密封不好的現象時,凹槽2內滲漏出的溶液可以流入回收囊403中儲存,儲存在回收囊403中的溶液可以通過出口排出。
探頭使用結束后通過長條孔41插入凹槽2內放置,溶液箱內灌裝消毒液,打開閥門,消毒液通過水管和噴孔31進入凹槽2內,并對凹槽2內的探頭進行消毒殺菌;通過手柄402滑動刮頭401,使刮頭401對探頭端部的耦合劑殘留部分進行刮除,刮除的同時也利用消毒液對探頭端部進行消毒,凹槽2一側的底部設有出液口22,刮除的耦合劑殘余部分及消毒后的消毒液通過出液口22排出,出液口22處安裝有能將其密封的蓋體23,便于出液口22的密封。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申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申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申請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和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