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為發明專利《一種出入口無動力消毒裝置》(申請號:2015103013652)的分案申請,涉及一種消毒裝置,特別是一種適用于病房出入口的無動力消毒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醫護人員進入無菌病房和傳染病病房時,需要進行全身消毒。而現有的消毒方式為,醫護人員穿著防護服在穿過清潔區和非清潔區之間的通道時,使用消毒液噴灑消毒。現有技術方案存在以下缺陷:①進入通道后需要人工開啟按鈕,實現噴淋;②噴淋頭從上至下噴淋,不能變換角度,且需要加壓泵等裝置將消毒液提升到噴淋頭高度進行噴淋操作,這樣浪費了大量的能源,不利于節約成本。此外,出入口消毒廢液直接流入下水道,但不同的出入口消毒廢液可以進行不同的回收處理,例如,傳染病房出口用的消毒液具有傳染性,需要進行回收處理,而無菌病房入口用的廢液,可以回收用來做一般的非無菌病房地面清潔。而現有的操作方法通常時將噴灑后的消毒液直接通過下水道流走,這樣不僅污染環境,而且造成了嚴重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適用于病房出入口的無動力消毒裝置。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壓式助力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壓噴灑裝置、往復擺動裝置和助壓裝置;所述的自壓噴灑裝置包括壓板,底板和儲液罐;所述的底板的下端設有多個儲液罐,所述的壓板與底板之間通過壓縮彈簧連接,所述的儲液罐內設有壓力活塞,所述的壓力活塞的一端與活塞桿的一端連接,所述的底板上設有多個通孔,所述的活塞桿的另一端穿過底板上的通孔與壓板連接;所述的往復擺動裝置包括第一齒輪、第一齒條和轉盤;所述的底板的兩側邊的兩端分別安裝有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所述的兩第二支撐板之間安裝有固定軸,所述的第一支撐板的上端與第一齒輪的中心孔為可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一齒輪與轉盤同軸連接,所述的轉盤的一端面上設有銷軸,所述的銷軸與導向桿的一端鉸接,所述的導向桿上設有一長方形導向孔,所述的固定軸嵌在導向桿的導向孔中;所述的導向桿的一端與連接板的一端連接,所述的底板兩端的連接板之間通過連接軸連接,所述的連接軸上設有多個霧化噴頭;所述的壓板的兩端安裝有第一齒條,所述的第一齒條與第一齒輪相嚙合;所述的儲液罐上設有出液口和進液口,所述的儲液罐的出液口通過管道與霧化噴頭的進液口連接;所述的底板的四周設有回收池;所述的壓縮彈簧與壓板和底板為可拆卸連接;所述的回收池上方的空腔開口處設有柵格板;所述的助壓裝置包括第一鉸接板、第二鉸接板、弧形齒圈與壓桿;所述的第一鉸接板和第二鉸接板安裝在壓板上,所述的第一鉸接板的上端與弧形齒圈的圓心處鉸接,所述的弧形齒圈的圓心處與壓桿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二鉸接板的上端與一轉動軸為可轉動連接,轉動軸的兩端分別與第三齒輪和第四齒輪連接,所述的轉動軸與第三齒輪通過單向軸承連接,所述的單向軸承的外圈嵌在第三齒輪的中心孔內,所述的轉動軸嵌在單向軸承的內圈的孔內,所述的弧形齒圈與第三齒輪相嚙合;所述的底板上安裝有第三齒條,所述的第三齒條與第四齒輪相嚙合。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利用醫護人員的自重作為壓力帶動活塞運動,產生壓力壓動消毒液從霧化噴頭噴出對醫護人員進行噴灑消毒,無需使用其他能源,降低了能耗;
2、本發明具有回收池,能夠將使用后的消毒液進行重新回收利用,提高了消毒液的利用率,減少了消毒液的浪費;
3、本發明的霧化噴頭在對醫護人員進行噴灑消毒時能夠往復擺動,能夠對醫護人員進行充分消毒。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主視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本發明包括自壓噴灑裝置和往復擺動裝置。
如圖1、2所示,實施例1中所述的自壓噴灑裝置包括壓板10,底板11和儲液罐17。所述的底板11的下端設有多個儲液罐17,所述的壓板10與底板11之間通過壓縮彈簧15連接,所述的儲液罐17內設有壓力活塞16,所述的壓力活塞16的一端與活塞桿14的一端連接,所述的底板11上設有多個通孔,所述的活塞桿14的另一端穿過底板11上的通孔與壓板10連接。
以上結構可以滿足通過醫護人員的體重使壓板10向下運動,獲得始動力。并且,所述的壓縮彈簧15與壓板10和底板11為可拆卸連接,通過更換不同彈力的壓縮彈簧15能夠調節壓板10下降的速度。
所述的往復擺動裝置包括第一齒輪4、第一齒條3和轉盤5。所述的底板11的兩側邊的兩端分別安裝有第一支撐板1和第二支撐板2,所述的兩第二支撐板2之間安裝有固定軸6,所述的第一支撐板1的上端與第一齒輪4的中心孔為可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一齒輪4與轉盤5同軸連接,所述的轉盤5的一端面上設有銷軸,所述的銷軸與導向桿9的一端鉸接,所述的導向桿9上設有一長方形導向孔,所述的固定軸6嵌在導向桿9的導向孔中。所述的導向桿9的一端與連接板的一端連接,所述的底板11兩端的連接板之間通過連接軸7連接,所述的連接軸7上設有多個霧化噴頭8。所述的壓板10的兩端分別安裝有第一齒條3,所述的第一齒條3與第一齒輪4相嚙合。
當醫護人員站在壓板10上時,醫護人員依靠自身重力使壓板10向下運動,第一齒條3帶動第一齒輪4轉動,第一齒輪4帶動轉盤5轉動,轉盤5帶動導向桿9繞固定軸6往復擺動,從而帶動連接軸7上的霧化噴頭8往復擺動。
所述的儲液罐17上分別設有出液口和進液口,所述的儲液罐17的進液口用以向儲液罐17中注入消毒液,所述的出液口通過管道與霧化噴頭8的進液口連接,其連接方式可以為通過帶有多個分支的軟管進行管路連接,因軟管結構過于細小,且為了不影響主體結構體現,附圖1中并未畫出。
所述的底板11的四周設有回收池13,所述的回收池13上方的空腔開口處設有柵格板12。
操作流程如下:使用本發明時,醫護人員身著防護服站在壓板10上,醫護人員利用自身重力作為壓力壓縮壓縮彈簧15,并通過活塞桿14帶動壓力活塞16運動,產生壓力壓動消毒液從霧化噴頭8噴出對醫護人員進行消毒。當醫護人員帶動壓板10向下運動時,第一齒條3帶動第一齒輪4旋轉,第一齒輪4帶動轉盤5轉動,轉盤5帶動導向桿9繞固定軸6往復擺動,從而帶動霧化噴頭8往復擺動,對醫護人員進行充分消毒。消毒后的消毒液通過底板11流入到回收池13中進行處理或重新利用。
實施例1中的設計適合于單人使用,重力變化范圍小,但當出入口設計為多人時,重力變化范圍加大,就會造成單人出入的時候,僅僅依靠單人自身的重力無法壓動壓板10的情況,此時可以采用實施例2中的設計。實施例2在實施例1的結構基礎上加入了下述優化結構:所述的壓板10上設有支架板20和耳板24,所述的兩支架板20之間安裝有一曲軸18,所述的曲軸18與兩支架板20之間為可轉動連接。所述的兩耳板24之間安裝有一腳踏板23,所述的腳踏板23的中間位置與兩耳板24為可轉動連接。所述的耳板24的一端與連接桿22的一端鉸接,連接桿22的另一端與曲軸18鉸接,所述的曲軸18穿過第二齒輪19的中心孔與第二齒輪19連接。所述的底板11上安裝有第二齒條21,所述的第二齒條21與第二齒輪19相嚙合。當醫護人員自身的重力無法壓動壓板10時,通過踩動腳踏板23,使腳踏板23往復擺動,通過連接桿22帶動曲軸18轉動,從而帶動第二齒輪19沿第二齒條21向下轉動,使壓板10向下運動。
實施例3在實施例1的結構基礎上加入了助壓裝置,所述的助壓裝置包括第一鉸接板28、第二鉸接板25、弧形齒圈29與壓桿31;所述的第一鉸接板28和第二鉸接板25安裝在壓板10上,所述的第一鉸接板28的上端與弧形齒圈29的圓心處鉸接,所述的弧形齒圈29的圓心處與壓桿31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二鉸接板25的上端與一轉動軸32為可轉動連接,轉動軸32的兩端分別與第三齒輪30和第四齒輪27連接,所述的轉動軸32與第三齒輪30通過單向軸承連接,所述的單向軸承的外圈嵌在第三齒輪30的中心孔內,所述的轉動軸32嵌在單向軸承的內圈的孔內,所述的弧形齒圈29與第三齒輪30相嚙合。所述的底板11上安裝有第三齒條26,所述的第三齒條26與第四齒輪27相嚙合。當醫護人員自身的重力無法壓動壓板10時,通過向下按壓壓桿31,使壓桿31帶動弧形齒圈29轉動,弧形齒圈29帶動第三齒輪30轉動,第三齒輪30通過轉動軸32帶動第四齒輪27沿第三齒條26向下轉動,使壓板10向下運動。當向上抬動壓桿31時,壓桿31通過弧形齒圈29帶動第三齒輪30轉動,由于單向軸承的作用,第三齒輪30空轉,不會通過轉動軸32帶動第四齒輪27沿第三齒條26向上轉動。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的特定實施方案已經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描述,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對它進行的各種顯而易見的改變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