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牙科醫療器具,尤其涉及牙齒矯正器。
背景技術:
傳統矯正需要拔除1-4顆第一前磨牙或者通過磨牙縫的方式從而關閉牙縫直至內收,此種矯正方式傷害性大,易造成門牙內傾、改變大牙咬頜關系、牙骨吸收、臉頰凹陷、蛀牙、牙齦萎縮、并且易反彈、后期牙縫過大且無法恢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牙齒矯正器,解決了現有技術問題中的一個或者多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牙齒矯正器,包括左側后移牙套、右側后移牙套、第一推動裝置、第二推動裝置,左側后移牙套設有位于大牙內側的第一后移裝置,右側后移牙套設有位于大牙內側的第二后移裝置;第一推動裝置包括第一彈性復位件、第一固定條,第一固定條一端與第一后移裝置活動連接,另一端固定在右側后移牙套上,第一彈性復位件套設在第一固定條外;第二推裝置包括第二彈性復位件、第二固定條,第二固定條的一端與第二后移裝置活動相連,另一端固定在左側后移牙套上,第二彈性復位件套設在第二固定條外。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牙齒矯正器,通過拔除無用的智齒讓大牙后移,在虎牙及第一磨牙之間產生牙縫繼而內收門牙關閉牙縫從而達到矯正齙牙的效果,如內收過多減少佩戴即可相對恢復。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后移裝置設有第一螺帽、第二螺帽、第一螺紋桿;螺紋桿的一端與第一螺帽螺紋連接,另一端與第二螺帽螺紋連接,第一螺紋桿還設有第一調節孔,第一調節孔位于第一螺紋桿上垂直于中心軸的中間,第一調節孔的兩側第一螺紋桿的螺紋方向相反;
二后移裝置設有第三螺帽、第四螺帽以及第二螺紋桿;第二螺紋桿的一端與第三螺帽螺紋連接,另一端與第四螺帽螺紋連接,第二螺紋桿還設有第二調節孔,第二調節孔位于第二螺紋桿上與垂直中心軸的中間,第二調節孔兩側的第二螺紋桿的螺紋方向相反。
如此,通過分別調節第一調節孔和第二調節孔,使第一螺帽、第二螺帽之間以及第三螺帽、第四螺帽之間的間隙增大,第一螺帽推動第一彈性復位件使右側后移牙套對右側大牙有往后移動的力,第二螺帽推動第二彈性復位件使左側后移牙套對左側大牙有往后移動的趨向,進而使兩側虎牙和第一磨牙之間產生牙縫。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左側后移牙套還設有位于大牙外側第一收牙裝置以及用于將第一后移裝置和第二收牙裝置固定在牙齒兩側的第一透明基托,第一收牙裝置設有第五螺帽、第六螺帽以及第三螺紋桿,第三螺紋桿的一端與第五螺帽螺紋連接,另一端與第六螺帽螺紋連接,第三螺紋桿的中間還設有第三調節孔,第三調節孔兩側第三螺紋桿的螺紋方向相反;
右側后移牙套還設有位于大牙外側的第二收牙裝置以及將第二后移裝置和第二收牙裝置固定在大牙兩側的第二透明基托,第二收牙裝置設有第七螺帽、第八螺帽以及第四螺紋桿,第四螺紋桿的一端與第七螺帽螺紋連接,另一端與第八螺帽螺紋連接,第四螺紋桿的中間還設有第四調節孔,第四調節孔兩側第四螺紋桿的螺紋方向相反;
第一透明基托與第二螺帽和第六螺帽連接并包裹在大牙上,第二透明基托與第四螺帽和第八螺帽連接并包裹在大牙上;
還包括用于連接第一收牙裝置和第二收牙裝置的收牙鋼絲,收牙鋼絲一端與第五螺帽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七螺帽固定連接。
如此,第一透明基托、第二透明基托可以將第一后后移裝置和第一收牙裝、第二后移裝置和第二收牙裝置分別固定在兩側大牙的內外兩側并固定在大牙上。調節第三調節孔和第四調節孔,使第五螺帽、第六螺帽之間和第七螺帽、第八螺帽之間的間隙距離減小時,收牙鋼絲對門牙有一個內收的力,使牙縫關閉,達到矯正牙齒的效果。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后移裝置設有第一平衡桿,第一平衡桿的一端與第一螺帽滑動連接,另一端與第二螺帽滑動連接;
第二后移裝置設有第二平衡桿,第二平衡桿的一端與第三螺帽滑動連接,另一端與第四螺帽滑動連接。
第一收牙裝置設有第三平衡桿,第三平衡桿的一端與第五螺帽滑動連接,另一端與第六螺帽滑動連接;
第二收牙裝置設有第四平衡桿,第四平衡桿的一端與第七螺帽滑動連接,另一端與第八螺帽滑動連接。
如此,在分別調整第一調節孔、第二調節孔、第三調節孔、第四調節孔時,可以使第一螺帽和第二螺帽之間、第三螺帽和第四螺帽之間、第五螺帽和第六螺帽之間、第七螺帽和第八螺帽之間進行平穩的移動。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螺紋桿沿中心軸方向內設有第一通孔,第一固定條的一端穿設第一通孔形成活動連接;
第二螺紋桿沿中心軸方向內設有第二通孔,第二固定條一端穿設第二通孔形成活動連接。
如此,可以在調節第一后移裝置和第二后移裝置的過程中,第一固定條和第二固定條可以分別在第一螺紋桿和第二螺紋桿內滑動。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收牙鋼絲上套設收牙透明膠。如此,隔絕了收牙鋼絲與牙齒和牙肉的直接接觸。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第一平衡鋼絲、第二平衡鋼絲,第一平衡鋼絲一端包裹在第一透明基托內部并固定,另一端設有第三通孔并伸出第一透明基托外,第二平衡鋼絲一端包裹在第二透明基托內部并固定,另一端設有第四通孔并伸出第二透明基托外;收牙鋼絲一端穿過第三通孔與第五螺帽固定連接,另一端穿過第四通孔與第七螺帽固定連接。如此,可以防止在啟動第一收牙裝置和第二收牙裝置時收牙鋼絲上下跳動。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固定條、第二固定條均為1.2U型鋼絲。如此,鋼絲彎曲成U型,穩固的固定在牙弓內,且不易變形及受力效果佳。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彈性復位件、第二彈性復位件均為不銹鋼彈簧。如此,通過擠壓彈簧產生力,對大牙施加力,且不銹鋼的彈簧在口腔中不易被腐蝕生銹。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螺帽、第三螺帽、第五螺帽、第七螺帽、外部均覆蓋基托膠。如此,可保護空腔內部,不會刮傷口腔牙肉或牙齒。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牙齒矯正器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第一后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第一收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的第二后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的第二收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1的第一推動裝置與第一后移裝置連接示意圖;
圖7為圖1的第二推動裝置與第二后移裝置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牙齒矯正器,包括左側后移牙套1,右側后移牙套2,第一推動裝置3,第二推動裝置4。此外,牙齒矯正器還包括收牙鋼絲5、第一平衡鋼絲7、第二平衡鋼絲8。
其中,左側后移牙套1包括第一后移裝置11、第一收牙裝置12以及第一透明基托13;右側后移牙套2包括第二后移裝置21、第二收牙裝置22、以及第二透明基托23;
如圖2所示,第一后移裝置11設有第一螺帽111、第二螺帽112、第一螺紋桿113、第一平衡桿114。第一螺紋桿113的一端與第一螺帽111螺紋連接,另一端與第二螺帽112螺紋連接。第一螺紋桿113垂直于中心線的中部設有第一調節孔1131,第一調節孔1131兩側第一螺紋桿113上的螺紋方向相反,當用調節桿插入第一調節孔1131內以第一螺紋桿113為中心旋轉,第一螺帽111和第二螺帽112可以在第一螺紋桿113上相對或相向移動,進而調整第一螺帽111和第二螺帽112之間的距離。第一平衡桿的114的一端與第一螺帽111滑動連接,另一端與第二螺帽112滑動連接,當調節第一螺帽111和第二螺帽112之間的距離時,可以使第一螺帽111和第二螺帽112在第一螺紋桿113平穩移動。第一螺紋桿113沿中心軸方向還設有第一通孔,供下述第一固定條32穿設,形成活動連接。
如圖3所示,第一收牙裝置12設有第五螺帽121、第六螺帽122、第三螺紋桿123、第三平衡桿124。第三螺紋桿123的一端與第五螺帽121螺紋連 接,另一端與第六螺帽122螺紋連接。第三螺紋桿123垂直于中心軸方向的中部設有第三調節孔1231,第三調節孔1231兩側的第三螺紋桿123上的螺紋方向相反,當用調節桿插入1231內以第三螺紋桿123為中心旋轉時,第五螺帽121和第六螺帽122可以在第三螺紋桿123上相向或相對移動,即可調整第五螺帽121和第六螺帽122之間的距離。第三平衡桿124的一端與第五螺帽121滑動連接,另一端與第六螺帽122滑動連接,當調節第五螺帽121和第六螺帽122之間的距離時,可以使第五螺帽121和第六螺帽122在第三螺紋桿123平穩移動。
其中,第一后移裝置11位于大牙內側,第一收牙裝置12位于與第一后裝置11相對應的大牙外側,第一透明基托13與第二螺帽112和第六螺帽122連接固定并包裹在大牙上。第一透明基托13前端放置位置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開牙縫的位置來進行放置,本實施例中的第一透明基托13前端部分放置在虎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間。
圖4所示,第二后移裝置21設有第三螺帽211、第四螺帽212、第二螺紋桿213、第二平衡桿214。第二螺紋桿213的一端與第三螺帽211螺紋連接,另一端與第四螺帽212螺紋連接。第二螺紋桿213垂直于中心軸方向的中部設有第二調節孔2131,第二調節孔2131兩側的第二螺紋桿213上的螺紋方向相反,當用調節桿插入第二調節孔2131內以第二螺紋桿213為中心旋轉時,第三螺帽211和第四螺帽212可以在第二螺紋桿213相對或相向移動,即可調整第三螺帽211和第四螺帽212之間的距離。第二平衡桿214的一端與第一螺帽111滑動連接,另一端與第四螺帽212滑動連接,當調節第三螺帽211和第四螺帽212之間的距離時,可以使第三螺帽211和第四螺帽212在第二螺紋桿213平穩移動。第二螺紋桿213沿中心線方向還設有第二通孔,供下述第二固定條42穿設,形成活動連接。
如圖5所示,第二收牙裝置22設有第七螺帽221、第八螺帽222、第四螺紋桿223、第四平衡桿224。第四螺紋桿223的一端與第七螺帽221螺紋連接,另一端與第八螺帽222螺紋連接。第四螺紋含223上垂直與中心軸方向的中部設有第四調節孔2231,第四調節孔2231兩側的第四螺紋桿223上的螺紋方向相反,當用調節桿插入2231內以第四螺紋桿223為中心旋轉時,第七螺帽221和第八螺帽222可以在第四螺紋桿223上相向或相對移動,即可 調整第七螺帽221和第八螺母222之間的距離。第四平衡桿224的一端與第七螺帽211滑動連接,另一端與第八螺帽222滑動連接,當調節第七螺帽221和第八螺帽222之間的距離時,可以使第七螺帽221和第八螺母222在第四螺紋桿223上平穩移動。
其中,第二后移裝置21位于大牙內側,第二收牙裝置位于與第二后移裝置相對應的大牙外側,第二透明基托23與第四螺帽212和第八螺帽222連接固定并包裹在大牙上。第二透明基托23前端放置位置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開牙縫的位置來進行放置,本實施例中的第二透明基托23前端部分放置在虎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間。
本實施例中,第一螺帽111、第三螺帽211、第五螺帽121、第七螺帽221外部均覆蓋基托膠,以保護口腔內部不被刮傷。
如圖6所示,第一推動裝置3包括第一彈性復位件31,第一固定條32。第一固定條32的一端與第二透明基托23固定連接,另一端穿設第一螺紋桿113上的第一通孔,形成活動連接,當調節第一螺帽111和第二螺帽112之間的距離時,由于第二螺帽112與第一透明基托13固定連接,所以第一螺紋桿113與第二螺帽112形成相對運動,第一固定條32可以在第一通孔內上下移動。其中,第一彈性復位件31套設在第一固定條32外,當增大第一螺帽111和第二螺帽112的距離時,第二螺帽112推動第一彈性復位件31受力,第一彈性復位件31沿著第一固定條32將力傳給第二透明基托23上,此時被第二透明基托23包裹的大牙有往后移動的力,使右側虎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間產生牙縫。
如圖7所示,第二推動裝置4包括第二彈性復位件41、第二固定條42。第二固定條42的一端與第一透明基托13固定連接,另一端穿設第二螺紋桿213上的第二通孔,形成活動連接,當調節第三螺帽211和第四螺帽212之間的距離時,由于第第四螺帽212與第二透明基托23固定連接,所以第二螺紋桿213與第四螺帽212形成相對運動,第二固定條42可以在第二通孔內上下移動。其中,第二彈性復位件41套設在第二固定條42外,當增大第三螺帽211和第四螺帽212的距離時,第三螺帽211推動第二彈性復位件41受力,第二彈性復位件41沿著第二固定條42將力傳到第一透明基托13上,此時被第一透明基托13包裹的大牙有往后移動的力,使左側虎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間 產生牙縫。
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復位件31、第二彈性復位件32均采用不銹鋼彈簧,第一固定條32、第二固定條42均采用1.2U型鋼絲。
如圖1所示,收牙鋼絲5的一端與第五螺帽121連接,另一端與第七螺帽221連接,當縮小第五螺帽121和第六螺帽122、第七螺帽221和第八螺帽222之間的距離時,收牙鋼絲5對門牙產生一個內收的力直至牙縫關閉。其中,收牙鋼絲5上套設有收牙透明膠6,可以隔絕收牙鋼絲5與牙齒及牙肉的直接接觸。
第一平衡鋼絲7一端包裹在第一透明基托13內部并固定,另一端設有第三通孔并伸出第一透明基托13外,第二平衡鋼絲8一端包裹在第二透明基托23內部并固定,另一端設有第四通孔并伸出第二透明基托23外。收牙鋼絲5端穿過第三通孔再與第五螺帽121連接,另一端穿過第四通孔再與第七螺帽221連接。當同時啟動第一收牙裝置12和第二收牙裝置22時,可以避免收牙鋼絲5上下跳動。
工作流程:帶上牙齒矯正器,同時啟動第一后移裝置11、第二后移裝置21,使兩側大牙均產生向后移動的力直至虎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間產生牙縫,此時,同時啟動第一收牙裝置12、第二收牙裝置22,使門牙產生內收的力直至門牙關閉牙縫并且內收,最終牙齒矯正完成。如果內收過多,減少佩戴牙齒矯正器,即可相對恢復。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