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口腔醫療器械領域,涉及牙齒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牙齒夾持器。
背景技術:
在牙齒移植手術、根尖外科手術等治療過程中,很多時候需要在口腔外夾持牙齒。現有臨床上通常采用拔牙鉗、鑷子、血管鉗等器械去夾持牙齒,或用手指抓取牙齒。這樣操作不但夾持不穩固,牙齒容易從鉗口或手中脫落,而且常會損傷牙根表面的牙周膜,影響后續治療效果,在臨床過程中會造成很大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牙齒夾持器,能夠橫向夾持牙齒頸部,使得牙齒不會脫落,不會損傷牙周膜,便于對牙冠和牙根尖的操作,以提高臨床操作效率。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牙齒夾持器,包括鉗體,所述的鉗體包括左鉗頭和右鉗頭,所述的左鉗頭上設置有左連接柱,所述的右鉗頭上設置有右連接柱;
左連接柱上安裝有左連接帽,右連接柱上安裝有右連接帽,左連接帽上連接有鋸齒帶的一端,右連接帽上設置有鎖扣,鋸齒帶的另一端從鎖扣中穿出,使得鋸齒帶與鎖扣之間能夠實現止退卡接配合。
本發明還具有如下區別技術特征:
所述的左連接柱為螺紋柱,所述的右連接柱為螺紋柱,所述的左連接帽為螺紋帽,所述的右連接帽為螺紋帽。
所述的左連接帽與鋸齒帶之間為轉動式連接。
所述的左連接帽頂端開設有通孔,左連接帽內還放置有球體,所述的球體的直徑大于通孔的直徑,球體上連接有連接件的一端,連接件的另一端從通孔穿出并與鋸齒帶的端部固接。
所述的右連接柱下方的右鉗頭上設置有導向圈,從鎖扣中穿出的鋸齒帶也從導向圈中穿出。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牙齒夾持器能夠很好地夾持牙齒,鋸齒帶為柔軟材質,能夠與牙齒緊密貼合,防止脫落,本實用新型的夾持器還能夠及時更換鋸齒帶,鋸齒帶為一次性使用,而鉗體可以消毒后反復使用,既節約成本,又能夠保證夾持器的干凈衛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拆分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左連接帽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中各個標號的含義為:1-鉗體,2-左鉗頭,3-右鉗頭,4-左連接柱,5-右連接柱,6-左連接帽,7-右連接帽,8-鋸齒帶,9-鎖扣,10-通孔,11-球體,12-連接件,13-導向圈,14-牙齒。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內容作進一步詳細解釋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體實施例,凡在本申請技術方案基礎上做的等同變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
遵從上述技術方案,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給出一種牙齒夾持器,包括鉗體1,所述的鉗體1包括左鉗頭2和右鉗頭3,所述的左鉗頭2上設置有左連接柱4,所述的右鉗頭3上設置有右連接柱5;
左連接柱4上安裝有左連接帽6,右連接柱5上安裝有右連接帽7,左連接帽6上連接有鋸齒帶8的一端,右連接帽7上設置有鎖扣9,鋸齒帶8的另一端從鎖扣9中穿出,使得鋸齒帶8與鎖扣9之間能夠實現止退卡接配合。
左連接柱4為螺紋柱,所述的右連接柱5為螺紋柱,所述的左連接帽6為螺紋帽,所述的右連接帽7為螺紋帽。螺紋連接,便于拆卸和更換。
左連接帽6與鋸齒帶8之間為轉動式連接。左連接帽6頂端開設有通孔10,左連接帽6內還放置有球體11,所述的球體11的直徑大于通孔10的直徑,球體11上連接有連接件12的一端,連接件12的另一端從通孔10穿出并與鋸齒帶8的端部固接。
右連接柱5下方的右鉗頭3上設置有導向圈13,從鎖扣9中穿出的鋸齒帶8也從導向圈13中穿出。便于導向,使得鋸齒帶8長出來的部分不至于影響臨床操作。
鋸齒帶8的寬度為1mm,鋸齒帶8采用樹脂材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所述:
本實用新型的夾持器使用時,首先將全新的無菌的左連接帽6安裝在左連接柱4上,將全新的無菌的右連接帽7安裝在右連接柱5上,將鋸齒帶8預先穿入鎖扣9和導向圈13中,做好準備工作。然后將鋸齒帶8套在牙齒14上,使得牙齒14正向放置,牙冠朝上,壓根朝下,鋸齒帶8套在牙齒14中間位置,手工拽動鋸齒帶8,使得鋸齒帶8預先箍住牙齒14,鋸齒帶8位塑料材質的柔性帶,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韌性。最后將嵌體1鎖死,嵌體1的構造與止血鉗相同,嵌體1鎖死后,給鋸齒帶8一個緊箍力,使得鋸齒帶8與牙齒14完全貼緊,實現緊固夾緊。一個夾持工作完成后,更換整個塑料材質的部件,更換新的繼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