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搖搖椅,具體涉及一種月牙形搖搖椅。本實用新型是申請號為2015 2 0904418.5,申請日為2015年11月15日,名稱為“按摩搖搖椅”的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背景技術:
搖搖椅也稱作搖椅,它是一種古老的家具,是休閑椅的一種,集藝術造型與功能、技術與材料、價值與實用的高度統一,是在當今家具市場上充滿吸引力和競爭力的家具產品。搖椅最明顯的特征是能夠前后搖晃,通過前后搖擺使得使用者放松身心。在實際應用中,搖椅按風格分可以分成三類,歐式搖椅、中式搖椅、現代搖椅。現有的搖椅都配備有搖擺底座,一般來說搖椅的椅座部、椅背部以及搖擺底座之間都是通過固定連接的方式來保證搖椅的強度。換句話說,現有的搖椅不能夠折疊的,在不使用時,整體占用空間大。另外,現有的搖搖椅普遍沒有設置按摩器,不具備按摩功能,使用的舒適性得不到進一步的提升。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月牙形搖搖椅。
本實用新型的月牙形搖搖椅包括月牙形搖搖椅本體和若干個電動按摩器,所述月牙形搖搖椅本體包括靠背部和座椅部,所述座椅部水平設置,所述靠背部豎直設置,且所述靠背部與座椅部相互鉸接,以便靠背部能夠向前翻折到座椅部的上側;所述若干個電動按摩器分別安裝在靠背部和座椅部上,以便按摩使用者的頭部、肩部、腰部、臀部和腿部。
進一步,所述電動按摩器包括頭部按摩器、肩部按摩器、腰部按摩器、臀部按摩器和腿部按摩器;所述頭部按摩器安裝在靠背部與使用者頭部接觸的區域;所述肩部按摩器安裝在靠背部與使用者肩部接觸的區域;所述腰部按摩器安裝在座椅部與使用者腰部接觸的區域;所述臀部按摩器安裝在座椅部與使用者臀部接觸的區域;所述腿部按摩器安裝在座椅部與使用者腿部接觸的區域。
進一步,所述靠背部、座椅部和若干個電動按摩器均包覆在同一個皮套內。
進一步,所述皮套包括中間皮質面料層和旁側布料層,所述中間皮質面料層的整體外形輪廓呈啞鈴形,所述旁側布料層連接在中間皮質面料層的周側邊緣。
進一步,所述中間皮質面料層的中部區域設置有若干道防滑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該月牙形搖搖椅采用月牙形設計充分考慮了人體使用感受,且外形簡潔、美觀。該月牙形搖搖椅的靠背部能夠向前翻折到座椅部的上側,折疊后體積小,收納方便。
另外,該月牙形搖搖椅配備了多個按摩器,在享受搖搖椅搖擺的輕松閑適的同時還能通過電動按摩器有效緩解腰肌肉酸痛,舒活經絡,促進血液循環,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月牙形搖搖椅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月牙形搖搖椅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月牙形搖搖椅折疊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手控器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標號說明:1-靠背部 2-座椅部 3-頭部按摩器 4-肩部按摩器 5-腰部按摩器 6-臀部按摩器 7-腿部按摩器 8-中間皮質面料層 9-旁側布料層 10-防滑紋 11-側袋 13-手控器 14-全數碼顯示屏 15-按摩手法選擇按鍵 16-頻率快慢調節按鍵 17-紅外加熱燈開關鍵 18-電源開關按鍵 19-按摩器力度調節按鍵 20-定位選擇按鍵。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能夠更好地被理解,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具體的闡述。
如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月牙形搖搖椅包括月牙形搖搖椅本體和若干個電動按摩器。
上述月牙形搖搖椅本體包括靠背部1和座椅部2,所述座椅部2水平設置,所述靠背部1豎直設置,且所述靠背部1與座椅部2相互鉸接,以便靠背部1能夠向前翻折到座椅部2的上側。
上述若干個電動按摩器分別安裝在靠背部和座椅部上,以便按摩使用者的頭部、肩部、腰部、臀部和腿部。所述電動按摩器包括頭部按摩器3、肩部按摩器4、腰部按摩器5、臀部按摩器6和腿部按摩器7;所述頭部按摩器3安裝在靠背部與使用者頭部接觸的區域;所述肩部按摩器4安裝在靠背部與使用者肩部接觸的區域;所述腰部按摩器5安裝在座椅部與使用者腰部接觸的區域;所述臀部按摩器6安裝在座椅部與使用者臀部接觸的區域;所述腿部按摩器7安裝在座椅部與使用者腿部接觸的區域。
具體地,所述搖搖椅定點定位地內置有9個電動按摩器。為了便于理解電動按摩器的安裝位置,圖1中在搖搖椅的表面繪示虛線圓以此來表示各個電動按摩器的安裝位置,具體參閱圖1。其中:頭部按摩器1個,針對人體的頭部進行振動按摩,促進腦部血液循環,舒緩頭疼、頭暈、頸椎疼痛、上肢麻木具有康復保健作用;肩部按摩器2個,針對人體的肩部進行振動按摩,解除頸項肌肉痙攣,恢復和保持頸椎生理曲度,對頸椎病所引起的頭疼、頭暈、頸椎疼痛、上肢麻木具有康復保健作用,對肩周炎有緩解疼痛感和疏通經絡的作用,能有效的改善和提高睡眠質量,提高人體自身免疫能力,具有綜合學位按摩作用,舒活經絡,達到去癥的目的;腰部按摩器2個,針對腰背部振動按摩,有效緩解腰背部酸痛,促進腰部氣血循環,消除腰肌疲勞,緩解肌肉痙攣,是腰部活動靈活,健壯有力,尚有益氣補腎之功效;臀部分布2個,針對臀部和大腿進行振動按摩,有效放松臀部和大腿肌肉,能有效消除疲勞,活絡大腿關節血液循環,增強活力;腿部分布2個,針對小腿部振動按摩,有效緩解腿部肌肉酸痛;所述按摩墊的臀部還內置有遠紅外碳纖維發熱絲,便于實現加熱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上述靠背部1、座椅部2和若干個電動按摩器均包覆在同一個皮套內。所述皮套包括中間皮質面料層8和旁側布料層9,所述中間皮質面料層8的整體外形輪廓呈啞鈴形,所述旁側布料層9連接在中間皮質面料層的周側邊緣。所述中間皮質面料層的中部區域設置有若干道防滑紋10。
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座椅部2的一側部設置有用于放置和保護手控器的側袋11。
如圖4所示,所述手控器13的控制器面板上設置有全數碼顯示屏14、按摩手法選擇按鍵15、頻率快慢調節按鍵16、紅外加熱燈開關鍵17、電源開關按鍵18、按摩器力度調節按鍵19以及定位選擇按鍵20,所述定位選擇按鍵用于選擇按摩墊不同的部分的按摩器工作。
手控器13的使用方法:
1、電源開關按鍵(ON/OFF)18,按第一次為了啟動按摩功能,并默認定時10分鐘,全數碼顯示屏14顯示“10”。按第二次為20分鐘。按第三次為30分鐘。按第四次為整體停止工作,全數碼顯示屏14顯示“OF”。
2、按摩手法選擇按鍵15:本機共有個9中工作模式可供用戶選擇,開機默認自動,全數碼顯示屏14顯示“AU”,按下該按鍵依次為F1—F9多種模式選擇。
3、頻率快慢調節按鍵16:本機工作頻率有9檔控制,開機默認為中檔,按下該按鍵逐級增加檔位,到達最高檔后,返回最低檔,如此循環。
4、紅外加熱燈開關鍵17:開機默認為無加熱,按下該按鍵,全數碼顯示屏14顯示“HE”為加熱狀態。
5、按摩器力度調節按鍵19:本機工作強度有9檔,開機默認為中檔,按下該按鍵逐級增加檔位,到達最高檔后,返回最低檔,如此循環。
6、定位選擇按鍵20:按該按鍵可選著不同位置定點按摩,開啟該按鍵時,按摩器力度調節按鍵19不可用。
上述按摩墊的面料為記憶棉或防靜電滌綸面料;所述按摩墊的周邊設置有尼龍面料的包邊,更耐用,更美觀。
本實用新型采用最新高科技電子技術,將人體工程學原理與傳統中醫按摩學原理完美結合,它集專業按摩師的多種按摩手法對人體頭、背、腰、大腿等部位施以多種按摩,舒展全身緊張的筋骨和肌肉,減輕人體的緊張與壓迫感,增強細胞組織的新陳代謝能力,促進血液循環,提高關節活動能力。中醫認為,背部按摩能提高人體免疫,尤其適合中老年的養身保健,平衡陰陽。
本實用新型的額定電壓為AC220V 50Hz或者DC12V 1000Ma;額定功率≤25W。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