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特別提供一種踝關節自我康復裝置。
背景技術:
腦血栓、腦出血、小兒腦癱、帕金森等心腦血管疾病通常會導致患者肢體不能自如活動,尤其表現為單側下肢體不靈活,患者踝關節不能自主活動造成生活無法自理。為了消除此癥狀,一般需要醫護人員及患者家屬不斷的幫助患者進行踝關節活動康復,其康復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僅僅靠這種方法治療需要浪費大量的時間及人力、物力。現有的踝關節康復裝置其結構較為復雜,需通過他人幫助進行操作,患者不能進行自我康復訓練。
因此,人們迫切需要一種性能優良的踝關節自我康復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踝關節自我康復裝置,可有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踝關節自我康復裝置,包括:底架1、底板2、腳托3;所述底架1上左右對稱設有支撐耳柄4,所述底板2兩側通過水平軸5固定于兩個支撐耳柄4之間,所述腳托3數量為兩個,兩個腳托3下部分別通過垂直軸6固定于底板2上,所述兩個腳托3之間設有連接桿7。
優選的,所述腳托3上設有腳部固定帶8。
優選的,所述底板2上表面兩側固定有立桿9,所述立桿9外套設有套管10,所述套管10外部設有轉盤部11及把手部12,所述腳托3前端通過繩子13固定于相鄰的套管10的轉盤部11。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適用于醫院、康復中心、老年公寓及家庭使用,可實現患者踝關節自我康復訓練,康復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架;2、底板;3、腳托;4、支撐耳柄;5、水平軸;6、垂直軸;7、連接桿;8、腳部固定帶;9、立桿;10、套管;11、轉盤部;12、把手部;13、繩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踝關節自我康復裝置,包括:底架1、底板2、腳托3;底架1上左右對稱設有支撐耳柄4,底板2兩側通過水平軸5固定于兩個支撐耳柄4之間,腳托3數量為兩個,兩個腳托3下部分別通過垂直軸6固定于底板2上,兩個腳托3之間設有連接桿7,腳托3上設有腳部固定帶8。
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時,將兩腳通過腳部固定帶8固定在腳托3上,通過健側腳的水平周向(腳部左右運動)及垂直周向(腳部屈身運動)運動從而帶動患側腳的水平周向(腳部左右運動)及垂直周向(腳部屈身運動)運動,達到患側腳踝關節的康復訓練。
實施例2
實施例2與實施例1結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底板2上表面兩側還固定有立桿9,立桿9外套設有套管10,套管10外部設有轉盤部11及把手部12,腳托3前端通過繩子13固定于相鄰的套管10的轉盤部11,如圖2所示。
通過健側手控制套管10水平周向及控制立桿9垂直周向運動從而帶動健、患側腳的水平周向(腳部左右運動)及垂直周向(腳部屈身運動)運動,達到患側腳踝關節的康復訓練。
本實施例相對于實施例1既能手控,也能腳控,各組件間采用可拆卸連接,方便拆卸。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實現患者踝關節自我康復訓練,康復效率高。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