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口徑可調式擴皮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臨床上心臟、肝臟、腎臟等發生病變時均能產生腹水,當腹腔內液體增加超過200ml即可作為一種病征,臨床在查找病因對癥治療的同時,還需要進行腹腔穿刺引流治療,傳統的腹腔穿刺引流治療的方法為:1在超聲裝置的引導下確定穿刺點后,常規消毒,鋪巾,進針點局麻,將穿刺針垂直刺入腹腔積液區,抽出部分積液;2抽出積液后,經穿刺針的通孔中插入導絲,拔出穿刺針;3沿導絲插入較細的擴皮管A如管外徑為2mm的擴皮管,擴張穿刺進針處,然后退出擴皮管A;4再沿導絲插入擴皮管B其中擴皮管B的管外徑大于擴皮管A,進一步擴張穿刺進針處,然后退出擴皮管B;5再沿導絲插入擴皮管C其中擴皮管C的管外徑大于擴皮管B,進一步擴張穿刺進針處的口徑,然后退出擴皮管C;如此重復,不斷增大擴皮管的管外徑,直到穿刺進針處的穿刺口口徑適合插入引流管;之后沿導絲插入引流管,并退出導絲,由此可知,在傳統的腹腔穿刺引流治療過程中,為了擴張穿刺進針處的口徑,需要不斷增大擴皮管的管外徑,中間過程中大概得更換7-8根擴皮管,不僅操作繁瑣,增加了擴皮管插偏的概率,而且多次重復穿刺,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另外,因為大多數的穿刺制品都以為一次性產品,如此不斷的更換擴皮管,在耗材上較為浪費。綜上所述,亟需一種可以減少穿刺次數且操作便捷的口徑可調式擴皮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便捷且可以減少穿刺次數的口徑可調式擴皮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口徑可調式擴皮裝置,它包括錐形管以及包設于錐形管外圍的橡膠管,所述錐形管中設有上下貫通的通孔A,錐形管包括至少2片橫截面形狀呈圓弧形的弧形片,弧形片的側邊相互拼接形成所述的錐形管。
較之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2)操作便捷: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僅需將其沿導絲進入穿刺進針處,直接將較粗的擴皮管沿手柄中的通孔B進入該擴皮裝置的通孔A中,并進入穿刺進針處,然后退出較粗的擴皮管,之后再換上最粗的擴皮管,沿手柄中的通孔B進入該擴皮裝置的通孔A中,并進入穿刺進針處,最后退出最粗的擴皮管以及該擴皮裝置,沿導絲插入引流管即可,可見利用本實用新型的口徑可調式擴皮裝置,在腹腔穿刺引流的操作過程中,可以減少穿刺次數;3)本實用新型可以大大提高手術效率、減少耗材的使用,同時降低擴皮管插偏的概率,減少患者的痛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截面圖。
圖3是實施例一中弧形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一中錐形管被擴張后的狀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實施例二中弧形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實施例二中錐形管被擴張后的狀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實施例三中弧形片A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實施例三中弧形片B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實施例三中錐形管被擴張后的狀態示意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結構示意圖。
圖13是實施例四中弧形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14是實施例四中錐形管被擴張后的狀態示意圖。
標號說明:1錐形管、2橡膠管、3弧形片、4凸起A、5凹槽A、6凸沿A、7凹槽B、8凸沿B、9凹槽C、10弧形片A、11弧形片B、12凸起B、13凹槽D、14手柄。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實施例對本
技術實現要素:
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1、圖2所示:一種口徑可調的擴皮裝置,它包括錐形管1以及包設于錐形管1外圍的橡膠管2,所述錐形管1中設有上下貫通的通孔A,錐形管1包括至少2片橫截面形狀呈圓弧形的弧形片3,弧形片3的側邊相互拼接形成所述的錐形管1。通孔A用于容納用于擴張穿刺進針處口徑的擴皮管或者其他類型的管狀物,所述的擴皮管為一種錐形管A,錐形管A中設有容納導絲的通孔C。
如圖3所示:所述弧形片3的一側邊上設有凸起A4,弧形片3的另一側邊上設有與凸起A4相匹配的凹槽A5,弧形片3與弧形片3之間通過凸起A4與凹槽A5的相互拼接,形成所述的錐形管1。
如圖1所示:所述口徑可調的擴皮裝置,它還包括與錐形管1上端連接的手柄14,所述手柄14中設有上下貫通的通孔B,通孔B與通孔A相通。
通孔B的孔徑大于通孔A最初的孔徑,手柄不僅起到了方便操作的作用,而且起到了導向作用,便于擴皮管進入通孔A中。
如圖2、4所示:所述弧形片的片數優選為3片。弧形片的片數不宜過多,因為在橡膠管的壓力作用下,弧形片太多容易發生錯位,因此弧形片的最好為2-3片。
實施例二:
如圖5-7所示:實施例二的結構與實施例一的結構大體相同,其主要區別在于弧形片的結構以及弧形片的片數上。
實施例二中:所述弧形片3的一側邊的外側設有凸沿A6,凸沿A6與該側邊的內側形成一凹槽B7,所述弧形片3的另一側邊的內側設有與凹槽B7相匹配的凸沿B8,凸沿B8與該側邊的外側形成與凸沿A6相配的凹槽C9,弧形片3與弧形片3之間通過凸沿A6與凹槽C9、凸沿B8與凹槽B7的相互拼接,形成所述的錐形管1。
所述弧形片的片數優選為2片。
實施例二中的這種結構的弧形片具有很好的抗錯位能力,當橡膠管對弧形片產生一定的壓力時,實施例二中的弧形片之間能夠很好的平均橡膠片所給的壓力,所以實施例二中的弧形片之間能夠防止錯位。
實施例三:
如圖8-11所示:實施例三的結構與實施例一的結構大體相同,其主要區別在于弧形片的結構以及弧形片的片數上。
實施例三中:所述的弧形片包括交替設置的弧形片A10和弧形片B11,所述弧形片A10的兩側邊分別設有凸起B12,所述弧形片B11的兩側邊分別設有與凸起B12相匹配的凹槽D13。所述弧形片的片數為2片。
因為在實施例三中,組成錐形管的弧形片A和弧形片B為兩種不同的型材,因此加工起來相對于實施例一、實施例二中的弧形片而言不夠簡便。所以,從加工的難易程度上來看,優選實施例一、實施例二的方案。
實施例四:
如圖12-14所示:實施例四的結構與實施例一的結構大體相同,其主要區別在于弧形片的結構以及弧形片的片數上。
實施例四中:所述弧形片3一側邊的形狀呈階梯狀A,弧形片3另一側邊的形狀呈與階梯狀A相匹配的階梯狀B,弧形片3與弧形片3之間通過階梯狀A的側邊與階梯狀B的側邊相互拼接,形成所述的錐形管1。實施例四中,呈階梯狀A、階梯狀B的側邊中每階階梯的尺寸相同,使得階梯狀A的側邊與階梯狀B的側邊之間能夠更好的嚙合,從而防止弧形片之間錯位。
因為實施例四中的弧形片型材加工難度大于實施例一、實施例二中的弧形片,所以,從加工的難易程度上來看,優選實施例一、實施例二的方案。
當然本實用新型的口徑可調式擴皮裝置的相鄰弧形片之間還可以通過彈性連接件進行連接,如橡膠條,所述橡膠條的一端與相鄰弧形片中的其中一片弧形片連接,橡膠條的另一端與另一弧形片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口徑可調式擴皮裝置利用于腹腔穿刺引流中的操作方法如下:1在超聲裝置的引導下確定穿刺點后,常規消毒,鋪巾,進針點局麻,將穿刺針垂直刺入腹腔積液區,抽出部分積液;2抽出積液后,經穿刺針的通孔中插入導絲,拔出穿刺針;3沿導絲插入本實用新型的口徑可調式擴皮裝置,再沿導絲往錐形管的通孔A中插入較粗的擴皮管A,擴張穿刺進針處的口徑,然后退出擴皮管A;5再沿導絲往錐形管的通孔A中插入最粗的擴皮管C,進一步擴張穿刺進針處的口徑,然后再退出擴皮管C和該口徑可調式擴皮裝置,之后沿導絲插入引流管,并退出導絲即可。當然,不同管外徑的擴皮管更換次數,根據實際需要而定,但是,使用了本實用性的口徑可調式擴皮裝置,一般情況下,只需更換1-2次擴皮管就能將穿刺進針處的口徑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