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臨床醫用護理用品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鼻胃管(鼻腸管)固定時預防鼻腔內壓瘡的固定鼻貼。
背景技術:
壓瘡是由于某部位長期受壓導致的局部皮膚黏膜缺血、壞死。目前對于骨突出部如骶尾、足跟、枕部、肩胛部、脊柱等突出部位的壓瘡臨床關注較多。留置鼻胃管(鼻腸管)是臨床上常用的護理操作,適用于需要進行胃腸減壓和胃腸內營養的患者,在臨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臨床研究發現鼻胃管(鼻腸管)留置在3d內的患者,鼻內黏膜壓瘡較少,鼻胃管(鼻腸管)留置3d以上的患者由于管道壓迫,鼻內部黏膜形成壓瘡的幾率大大增加。
在臨床工作中大部分患者留置鼻胃管(鼻腸管)時間大于3d,有的甚至長達幾個月之久。長期固定鼻胃管(鼻腸管)所致的鼻內部黏膜壓瘡很容易被忽視,成為護理工作中的死角。留置管道患者由于壓瘡,鼻內部皮膚黏膜出血、炎癥或結痂。輕者疼痛不適,重者局部經久不愈甚至感染,最后產生瘢痕影響患者形象。
目前,還沒有能防止鼻腔內黏膜壓瘡的有效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既能牢固、安全的固定鼻胃管(鼻腸管),且又能防止鼻腔內黏膜壓瘡的鼻貼。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預防鼻腔內黏膜壓瘡的固定鼻貼,包括:扇形鼻貼、固定帶和扇形泡沫輔料;在所述扇形鼻貼的底端設置有兩條固定帶,扇形鼻貼與固定帶背面設置有黏貼層;所述扇形鼻貼的背面下部并排設置有兩個扇形泡沫輔料,所述扇形泡沫輔料的弧邊連接扇形鼻貼,扇形泡沫輔料的大小能塞進鼻腔。
所述扇形鼻貼和固定帶的黏貼層外設置有保護背紙。
所述固定帶的長度為5~10cm。
所述扇形泡沫輔料的厚度為2~10mm,厚度以不堵塞鼻腔為宜。
所述扇形泡沫輔料和扇形鼻貼的連接處設置有壓撕線。
在使用時,將扇形鼻貼和固定帶的黏貼層外的保護背紙撕下,將扇形鼻貼粘貼于鼻翼,將沒有插鼻胃管和鼻腸管一側的扇形泡沫輔料沿壓撕線撕下,將插有鼻胃管和鼻腸管一側的扇形泡沫輔料塞入鼻腔,置入鼻內黏膜與管道之間,然后將固定帶一條纏繞黏貼于鼻胃管,一條纏繞黏貼于鼻腸管,如只有一根置管時,兩條固定帶纏繞黏貼于同一根管道上,對置管進行固定。
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使用便捷,實現了鼻胃管(鼻腸管)固定時對鼻腔黏膜的保護,與現有的技術相比,具有操作簡單,舒適性好。能有效的防止鼻腔壓瘡的發生,完全能滿足臨床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固定鼻貼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固定鼻貼的結構示意圖,包括:扇形鼻貼1、固定帶2和扇形泡沫輔料3。
在扇形鼻貼的底端設置有兩條固定帶,扇形鼻貼與固定帶背面設置有黏貼層。扇形鼻貼和固定帶的黏貼層外設置有保護背紙4。固定帶的長度為5~10cm。
扇形鼻貼的背面下部并排設置有兩個扇形泡沫輔料,扇形泡沫輔料的弧邊連接扇形鼻貼,扇形泡沫輔料和扇形鼻貼的連接處設置有壓撕線5。扇形泡沫輔料的大小能塞進鼻腔,扇形泡沫輔料的厚度為2~10mm,厚度以不堵塞鼻腔為宜。
在使用時,將扇形鼻貼和固定帶的黏貼層外的保護背紙撕下,將扇形鼻貼粘貼于鼻翼,將沒有插鼻胃管和鼻腸管一側的扇形泡沫輔料沿壓撕線撕下,將插有鼻胃管和鼻腸管一側的扇形泡沫輔料塞入鼻腔,置入鼻內黏膜與管道之間,然后將固定帶一條纏繞黏貼于鼻胃管,一條纏繞黏貼于鼻腸管,如只有一根置管時,兩條固定帶纏繞黏貼于同一根管道上,對置管進行固定。
使用時先將扇形鼻貼黏貼層上的保護滑紙4撕下,將扇形鼻貼1黏貼于鼻翼;再將扇形泡沫輔料3塞進鼻腔(以圓心角部分為進鼻端),置于鼻內黏膜與管道之間,將無管道鼻腔一側的泡沫輔料3沿虛線壓痕撕下;最后將固定帶2上的保護性滑紙5撕下,兩條固定帶2一條纏繞黏貼于鼻胃管,一條纏繞黏貼于鼻腸管,如只有一根置管時,兩條固定帶纏繞黏貼于同一根管道上。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和方法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和方法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