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骨科內固定裝置,具體的是涉及一種融合型髓內釘。
背景技術:
融合型髓內釘主要解決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感染不能行翻修術、全膝關節置換術后造成的不可挽回的失敗,例如:假體無菌性松動、伸膝結構無力或軟組織條件差及Charcot等問題。
膝關節為人體負重及活動的主要關節,具有特殊的解剖特點及復雜的生物力學特性。而膝關節疾患的治療就相應的更為復雜、困難。雖然,膝關節人工假體置換,異體關節置換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仍存在許多明顯的缺陷,遠不能像髖關節人工假體置換那樣在臨床廣泛應用。因此,膝關節融合術作為一種治療嚴重膝關節人工假體置換失敗者的方法,仍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目前臨床上所應用的膝關節融合手術方法有:1.外固定架加壓關節融合術,外固定架的適應癥為嚴重的骨性關節炎和結核性關節炎,其最大的特點是在任何部位的加壓作用,固定時間從四周到數月,使用羥基磷灰石涂層的骨針可以促進骨內生長,減少釘道感染和松動,外固定能為骨質差的患者提供最大限度的穩定性,并允許瞬間負重;2.鋼板固定關節融合術,適合于困難的挽救性手術,特別是有骨缺損需要做節段性骨移植患者,有時可用雙鋼板內固定或前方張力帶法固定,當髓腔不通暢或變形時不能使用長髓內釘,鋼板融合可作為一種補充;3. 髓內釘固定關節融合,適用于有廣泛的骨質缺損,使大面積骨松質不能經受加壓作用的患者,如腫瘤切除術后或者全膝關節置換術失敗。與其他固定方式相比,髓內釘固定具有融合率高,可獲得可持續性的牢固固定;術后可立即負重,患者恢復快,無釘道病發癥等,但是現有的髓內釘固定關節融合,需要擴髓,導致術中血液丟失較多,有脂肪栓塞的風險;較難獲得良好的下肢對線;長髓內釘送入較困難,尤其是遠端;嚴重的并發癥較多見。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融合型髓內釘,該髓內釘不僅具有傳統髓內釘固定優勢,如融合率高,術后可立即負重,恢復快,無釘道病發癥等優點,還具有減少擴髓及髓腔內滲血、良好下肢力線、改善步行步態、減少內植物斷裂風險和方便術中植入橫鎖釘、節約手術時間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融合型髓內釘,包括細長桿狀的釘桿和設置在釘頂桿上的鎖定孔,所述釘桿包括股骨部分、脛骨部分和連接部分,所述連接部分的一端與股骨部分相連接,另一端與脛骨部分相連接,所述股骨部分的直徑大于脛骨部分的直徑,并且通過連接部分平滑過渡。
優選的,所述股骨部分包括臨近連接部分的股骨前端和遠離連接部分的股骨末端,所述股骨前端設置成貼合股骨前傾角的弓形弧度。
優選的,所述股骨部分和脛骨部分在垂直軸向方向上設置有4-8°的外翻角。
優選的,所述脛骨部分遠離連接部分的一端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鎖定孔和至少一個第二鎖定孔,所述第一鎖定孔和第二鎖定孔相互垂直;所述股骨末端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鎖定孔和至少一個滑動孔。
優選的,所述股骨前端設置成貼合股骨前傾角的弓形弧度在其軸方向上的角度為10°。
優選的,所述股骨部分和脛骨部分在垂直軸向方向上的外翻角的角度為6°。
優選的,所述股骨部分的直徑為9mm,所述脛骨部分的直徑為8mm。
優選的,所述釘桿為實心釘桿。
本實用新型中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融合型髓內釘,該融合型髓內釘的股骨部分直徑9mm,脛骨部分直徑8mm,遠端直徑較小術中插入方便,減少擴髓及髓腔內滲血;股骨段前弓弧度設計,膝部6度的外翻角,以獲得良好下肢力線,10度屈膝的前傾角,改善步行步態;實心設計,增加髓內釘的強度;減少內植物斷裂風險;股骨部分可接瞄準架,方便術中植入橫鎖釘、節約手術時間。
附圖說明
圖1是融合型髓內釘的俯視圖。
圖2是融合型髓內釘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的細節描述中,組件符號會標示在隨附的圖示中成為其中的一部份,并且以可實行該實施例之特定范例描述方式來表示。這類實施例會說明足夠的細節俾使該領域的一般技藝人士得以具以實施。閱者須了解到本實用新型中亦可利用其他的實施例或是在不悖離所述實施例的前提下作出結構性、邏輯性、及電性上的改變。因此,下文之細節描述將不欲被視為是一種限定,反之,其中所包含的實施例將由權利要求范圍來加以界定。
如圖1-圖2所示,一種融合型髓內釘,包括細長桿狀的釘桿1和設置在釘頂桿上的鎖定孔2,所述釘桿包括股骨部分10、脛骨部分12和連接部分14,所述連接部分14的一端與股骨部分10相連接,另一端與脛骨部分12相連接,所述股骨部分10的直徑大于脛骨部分12的直徑,并且通過連接部分14平滑過渡。連接部分14的直徑在與股骨部分相連接的一端向與脛骨部分連接的一端逐漸減小,使得整個釘桿1呈平滑狀態。參考圖2,優選的,所述股骨部分10包括臨近連接部分的股骨前端100和遠離連接部分的股骨末端102,所述股骨前端100設置成貼合股骨前傾角的弓形弧度,進一步優選的,所述股骨前端設置成貼合股骨前傾角的弓形弧度在其軸方向上的角度為10°。所述股骨部分和脛骨部分在垂直軸向方向上設置有4-8°的外翻角。進一步優選的,所述外翻角的角度為6°。
參考圖1和圖2,所述脛骨部分遠離連接部分的一端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鎖定孔20和至少一個第二鎖定孔22,所述第一鎖定孔20和第二鎖定孔22相互垂直;所述股骨末端102設置有至少一個第一鎖定孔20和至少一個滑動孔24。優選的,所述股骨部分的直徑為9mm,所述脛骨部分的直徑為8mm。進一步優選的,所述釘桿為實心釘桿。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融合型髓內釘使用時,首先,術前先測量健側肢體的下肢全長,評估股骨遠端、脛骨平臺的截骨長度,預估使用髓內釘的長度;然后將患者仰臥位,軀干向健側傾斜10°~15°;觸及大轉子,于大轉子頂點向近端作6~8cm的切口,主釘進釘點在股骨梨狀窩,緊靠大轉子內側、股骨頸略向后的位置;最后將髓內釘的置入,按照擴髓、置入主釘及植入遠近端橫鎖釘等常規手術操作進行。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與范圍內,所作的更動及潤飾的等效替換,仍為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