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床配件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兩搖床可升降扶手。
背景技術:
為了能夠提高護理的便捷性,特別是病床。
目前,現有的病床其扶手一般為可升降式結構。
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床用升降扶手[申請號:201420211196.4]:其包括一對把手、一對連接把手與擺桿的上鉸鏈座,一對一端連接上鉸鏈座、一端連接下鉸鏈座的擺桿及固定在床框上的下鉸鏈座;所述的上鉸鏈座是一個凹型槽體,在其凹型槽中一側設有擋部,另一側兩壁部上設有安裝孔,在其底部設有連接扶手的安裝孔;所述的下鉸鏈是由擺桿限位部和床框連接部構成的一個可放入擺桿作90°旋轉的金屬體,其擺桿限位部的一端是一個中間貫通的兩壁體;另一端是一個帶有U型開口槽的擋塊;該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擺桿只能做單向旋轉,帶動扶手上升與下降。
上述的方案雖然具有以上的諸多優點,但是,上述的方案還至少存在以下的技術缺陷:安裝穩定性較差,其次,整體的結構強度較低,使用壽命較短。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安裝穩定性,能夠提高結構強度和延長使用壽命的兩搖床可升降扶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本兩搖床可升降扶手包括水平設置的定位桿且定位桿的底面為定位平面,在定位平面上設有若干沿著定位平面長度方向設置的接觸凸起且相鄰的兩條接觸凸起之間形成槽體,本扶手還包括扶手桿,所述的扶手桿和定位桿之間通過若干擺桿連接,在任意一根擺桿與扶手桿之間設有加強結構,所述的扶手桿上表面設有若干陣列分布的凸起。
由于設置了接觸凸起的結構,能夠進一步提高安裝后的結構穩定性。由于設置了加強結構能夠進一步提高結構強度,無形中延長了使用壽命。由于設置了凸起能夠進一步提高扶手桿的結構強度,同時,還能夠提高觸摸手感。
在上述的兩搖床可升降扶手中,所述的加強結構包括設置在扶手桿上的支撐塊,所述的擺桿與支撐塊鉸接,在扶手桿和支撐塊之間設有抵靠塊。
在上述的兩搖床可升降扶手中,所述的定位桿兩端分別設有水平定位孔。
在上述的兩搖床可升降扶手中,所述的加強結構設置在所述擺桿最外側的兩根擺桿中的任意一根擺桿與扶手桿之間。
在上述的兩搖床可升降扶手中,所述的定位桿由塑料制成。
在上述的兩搖床可升降扶手中,所述的扶手桿由金屬材料制成。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兩搖床可升降扶手的優點在于:1、由于設置了接觸凸起的結構,能夠進一步提高安裝后的結構穩定性。2、由于設置了加強結構能夠進一步提高結構強度,無形中延長了使用壽命。3、由于設置了凸起能夠進一步提高扶手桿的結構強度,同時,還能夠提高觸摸手感。4、結構簡單且制造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定位桿橫向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定位桿1、接觸凸起11、水平定位孔12、扶手桿2、擺桿3、支撐塊41、抵靠塊4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2所示,本兩搖床可升降扶手包括水平設置的定位桿1且定位桿1的底面為定位平面,定位桿1由塑料制成。在定位平面上設有若干沿著定位平面長度方向設置的接觸凸起11且相鄰的兩條接觸凸起11之間形成槽體,在定位桿1兩端分別設有水平定位孔12。所述的定位桿1與接觸凸起11連為一體式結構。
本扶手還包括扶手桿2,扶手桿2由金屬材料制成。在扶手桿2上表面設有若干陣列分布的凸起。在扶手桿2上包覆有經編面料層,所述的凸起設置在經編面料層上。
扶手桿2和定位桿1之間通過若干擺桿3連接,在任意一根擺桿3與扶手桿2之間設有加強結構,這里的加強結構包括設置在扶手桿2上的支撐塊41,所述的擺桿3與支撐塊41鉸接,在扶手桿2和支撐塊41之間設有抵靠塊42。
加強結構設置在所述擺桿3最外側的兩根擺桿3中的任意一根擺桿3與扶手桿2之間。
在扶手桿2的兩端分別套設有柔性套。扶手桿2與柔性套周向固定連接。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 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定位桿1、接觸凸起11、水平定位孔12、扶手桿2、擺桿3、支撐塊41、抵靠塊42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