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軟式內鏡清洗消毒裝置,屬于醫用清洗消毒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軟式內鏡清洗消毒裝置是醫藥衛生部門的一種常用設備,目前,軟式內鏡清洗消毒設備設計較為簡單,一般為單一的內管道灌流,外表面浸泡式的清洗消毒方式,且多個內管道采用一個灌流泵,且無流量測量裝置,這樣的設計存在一定的隱患,無法檢測流量或循環泵的損壞與否。且外表面為浸泡式清洗消毒方式,外表面的清洗無法達到有效清洗;且灌流浸泡使得清洗用水或消毒液都比較多,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費。此外,現有軟式內鏡清洗消毒裝置的灌流都是一個循環泵通過分流模塊與接頭相連,從而實現同時對多個軟式內鏡進行灌流,這樣一方面會發生消毒液分配不均造成清洗不全面的問題,并且在其中一根或幾根灌流管發生故障時不易察覺,從而造成無效沖洗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打破了傳統的一個循環泵對多個管道灌流的傳統做法,實現管道單獨灌流,清洗消毒效果好的軟式內鏡清洗消毒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軟式內鏡清洗消毒裝置,包括消毒裝置主體,消毒裝置主體內設有灌流機構以及噴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灌流機構包括灌流泵以及用于與內鏡管腔連接的接頭,灌流泵有多個,接頭安裝在消毒池內壁上,多個灌流泵的進水口同時與消毒池下部連通,每個灌流泵的出水口均連接接頭。
優選的,所述噴淋機構包括上噴淋單元和下噴淋單元,消毒裝置主體內設有消毒池,下噴淋單元安裝在消毒池內,上噴淋單元轉動安裝在密封門下部。
優選的,所述的噴淋機構還包括循環泵,循環泵的進水口與消毒池下部連通,循環泵的出水口同時連接上噴淋單元和下噴淋單元。
優選的,所述的上噴淋單元為噴淋管,噴淋管的中部轉動安裝在密封門上,噴淋管上設有多個通孔。
優選的,所述的下噴淋單元為旋轉噴嘴,旋轉噴嘴安裝在消毒池的底部。
優選的,所述的灌流泵與接頭之間設有故障檢測單元。
優選的,所述的故障檢測單元為流量測量裝置。
優選的,所述的消毒裝置主體為上端開口的長方體箱體,消毒池設置在消毒裝置主體上部,密封門設置在消毒池的上方。
優選的,所述的消毒池下部設有排水口和排水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軟式內鏡清洗消毒裝置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灌流泵抽取消毒池內的水,并經接頭后對軟式內鏡內腔進行灌流沖洗,使消毒池內的水循環使用,減少了清洗用水、酶液和消毒液的用量,打破了傳統的一個灌流泵對多個管道灌流的傳統做法,實現單獨灌流,并且一個灌流泵損壞不會影響別的灌流泵的工作,灌流效果好。
2、上噴淋單元和下噴淋單元能夠對軟式內鏡外表面進行噴淋清洗和沖洗,一方面能夠保證外表面的清洗效果,另一方面通過噴淋沖洗,不必要全部浸泡內鏡,減少了清洗用水、酶液和消毒液的用量,降低了清洗消毒成本。
3、循環泵抽取消毒池內的水并經過上噴淋單元和下噴淋單元噴出,使消毒池內的水循環使用,減少了清洗用水、酶液和消毒液的用量。
4、上噴淋單元為噴淋管,噴淋管在水流的作用下轉動,從而能夠實現對整個消毒池內的軟式內鏡進行噴淋,噴淋均勻,不存在噴淋死角。
5、下噴淋單元為旋轉噴嘴,旋轉噴嘴在水流的作用下轉動,從而能夠全面的對消毒池內的軟式內鏡進行沖洗。
6、流量測量裝置能夠實時監測流量,從而確保有效的灌流沖洗,避免由于管道堵塞或灌流泵損壞造成無效的清洗消毒。
附圖說明
圖1為軟式內鏡清洗消毒裝置的主視示意圖。
圖2為軟式內鏡清洗消毒裝置的左視剖視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1、消毒裝置主體 2、密封門 3、噴淋管 4、消毒池 5、灌流泵 6、旋轉噴嘴 7、三通管 8、循環泵 9、流量測量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圖1~3是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下面結合附圖1~3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軟式內鏡清洗消毒裝置,包括消毒裝置主體1,消毒裝置主體1內設有灌流機構以及噴淋機構,灌流機構包括灌流泵5以及用于與內鏡管腔連接的接頭,灌流泵5有多個,接頭安裝在消毒池4內壁上,多個灌流泵5的進水口同時與消毒池4下部連通,每個灌流泵5的出水口均連接接頭。灌流泵5抽取消毒池4內的水,并經接頭后對軟式內鏡內腔進行灌流沖洗,使消毒池4內的水循環使用,減少了清洗用水、酶液和消毒液的用量,打破了傳統的一個灌流泵5對多個管道灌流的傳統做法,實現單獨灌流,并且一個灌流泵5損壞不會影響別的灌流泵5的工作,灌流效果好。
具體的:如圖1所示:消毒裝置主體1為上部敞口的長方體箱體,消毒池4設置在消毒裝置主體1的上部,密封門2的后側安裝在消毒裝置主體1的后側,密封門2用于將消毒池4的上口密封。
如圖2~3所示:上噴淋單元為噴淋管3,噴淋管3的中部轉動安裝在密封門2上,噴淋管3上設有多個通孔。下噴淋單元為旋轉噴嘴6,下旋轉噴嘴6安裝在消毒池4的底部。
噴淋機構還包括循環泵8,循環泵8的進水口與消毒池4的底部連通,循環泵8的出水口同時與旋轉噴嘴6和噴淋管3連通。旋轉噴嘴6和噴淋管3在水流的作用下轉動,從而能夠全面對消毒池4內的軟式內鏡進行噴淋清洗和沖洗,不存在死角,清洗消毒效果好。
灌流機構包括灌流泵5以及接頭。接頭安裝在消毒池4的左側壁上,灌流泵5的進水口與消毒池4底部連通,灌流泵5的出水口與接頭連通。接頭方便與軟式內鏡管腔連通,從而方便對軟式內鏡的管腔進行灌流沖洗,清洗消毒的效果好。灌流泵5的出水口與接頭之間設有故障檢測單元,故障檢測單元為流量測量裝置9,流量測量裝置9用于對每個灌流管道實時監測流量,從而確保有效的灌流沖洗,避免由于管道堵塞或灌流泵5損壞造成無效的清洗消毒,而且對于管道堵塞或灌流泵5損壞的檢測伴隨著整個清洗過程,從而保證每個軟式內鏡都能得到充分的灌流沖洗。
灌流泵5有多個,灌流泵5與接頭一一對應,且每個灌流泵5和接頭之間均設有流量測量裝置9,打破了傳統的一個灌流泵5對多個管道灌流的傳統做法,實現管道單獨灌流。在本實施例中,灌流泵5設置有五個。
消毒池4的下部安裝有三通管7,三通管7上部的端口與消毒池4底部連通,三通管7下部的端口與循環泵8的進水口連通,三通管7左側的端口同時與五個灌流機構的灌流泵5進水口連通。
消毒池4的下部還設有排水口和排水閥,用于在消毒完畢后將消毒池4內的水或者消毒液排出。
該軟式內鏡清洗消毒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工作時,準備就位后開啟電源,關閉密封門2,消毒池4開始進清洗水或者消毒液,此時灌流泵5啟動,流量測量裝置9對灌流管道的流量實時檢測,灌流泵5啟動后使液體通過安裝在消毒池4上的接頭實現對軟鏡內管道的灌流。在對軟鏡內管道灌流的同時,循環泵8啟動,從而使旋轉噴嘴6和噴淋管3進行旋轉噴淋,在旋轉噴淋過程中有較大的沖刷力,從而保證了清洗消毒效果。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