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學設備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微循環觀察裝置。
背景技術:
微循環觀察裝置主要用于家兔失血性休克實驗和其他科學研究中觀察腸系膜,配合生物信號采集與處理系統實驗軟件使用。
家兔失血性休克實驗是功能學科實驗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由于機體在短期內大量失血,機體血容量下降,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強烈興奮,導致微循環血流灌注障礙,引起休克。通過對家兔血氣指標、生命體征以及觀察腸系膜微循環的變化來判斷其是否到達休克狀態。微循環觀察術作為本實驗的重要觀察指標之一,可以直接影響本實驗的結果。
微循環觀察裝置的主體由生物顯微鏡和灌流盒組成,通常采用體視生物顯微鏡,具有較多缺點:
價格貴成本高,體視生物顯微鏡一般在數千至上萬元不等,教學實驗中多組同時實驗,成本更高;
體視生物顯微鏡體積大、分量重,底座更重且體積更大,支撐體視生物顯微鏡較困難,因此體視生物顯微鏡搬動移動不便,空間位阻大,影響實驗操作,且由于體視生物顯微鏡自重大,易產生自沉降現象,導致無法維持在合適的焦距,影響觀察測量;
由于體視生物顯微鏡只能上下調節焦距,無法前后左右調節視野,即使將體視生物顯微鏡固定在萬向搖臂上,搖臂用夾子固定在手術臺邊緣,但搖臂較長易產生抖動。即使將萬向搖臂直徑增粗到10cm,也不穩定;
將生物顯微鏡鏡頭固定,通過將腸系膜灌流盒固定于載物臺上,移動載物臺來調節視野,這樣易拖動腸段,造成出血,或牽拉腸段致使腸段自發蠕動,或在移動過程中視野丟失;
體視生物顯微鏡多采用上方直射光源,穿透性差;采用下方透射光源,透射光源多和鏡頭及灌流槽分離,移動載物臺調節視野時,光源無法同步移動,需要手動調節,麻煩不方便;
通常采用數字溫控的加熱棒直接加熱對灌流盒保溫,不需要接恒溫水浴泵,不用接水管。但實際上,需要單獨一臺恒溫控制器,反倒增加了一臺多余的設備。另外加熱是通過電熱棒進行,測溫探頭如果沒有完全浸入灌流液中,往往會過度加熱。另外,增加了灌流槽的體積,進一步影響實驗空間。同時需要接電線,增加危險隱患。
綜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決生物顯微鏡鏡頭不能萬向穩定移動等問題,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微循環觀察裝置,該微循環觀察裝置有效地解決了生物顯微鏡鏡頭不能萬向穩定移動等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微循環觀察裝置,包括灌流盒、生物顯微鏡以及解剖臺,所述灌流盒固定于所述解剖臺設定位置,所述解剖臺和所述灌流盒對應位置開設有通光的通光孔,所述解剖臺的下方設置有光源,所述生物顯微鏡固定于能夠水平移動的載物臺上。
優選地,所述載物臺包括開設于地面的滑道和卡接于所述滑道內的載物底座,所述生物顯微鏡固定于所述載物底座上。
優選地,所述生物顯微鏡的底座拆除,所述載物底座上面安裝有保護塑膠片。
優選地,所述光源固定于所述生物顯微鏡下部的支架上。
優選地,所述灌流盒包括用于盛放生理鹽水的盒本體和分布于所述盒本體外周和底部的保溫夾層,所述保溫夾層的進液口與恒溫灌流裝置的一端連通,出液口與所述恒溫水管的另一端連通。
優選地,所述恒溫灌流裝置包括恒溫水管和與所述恒溫水管連接的恒溫泵,所述恒溫水管預埋于墻壁內。
優選地,所述解剖臺上具有兩個固定所述灌流盒的固定位,且兩個所述固定位對稱分布。
優選地,所述通光孔的外周開設有若干個開孔,所述灌流盒的底部設置有與所述開孔相配合的突起。
優選地,所述灌流盒的盒蓋上朝向盒內部的一側具有用于固定腸段的半月形固定片。
優選地,所述盒蓋合閉后,所述半月形固定片的下端與所述灌流盒的底部距離1.2-1.8mm。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微循環觀察裝置,包括灌流盒、生物顯微鏡以及解剖臺,動物放置于解剖臺上,灌流盒固定于解剖臺設定位置,家兔、腸段和灌流盒相對固定。解剖臺和灌流盒對應位置開設有通光的通光孔,解剖臺的下方設置有光源,采用下方透射光源,穿透性較強。和體視顯微鏡相比,生物顯微鏡還具有價格低、重量輕、使用方便等特點,并且可以更換不同放大倍數的鏡頭,同時用于其它形態觀察實驗。生物顯微鏡固定于載物臺上,載物臺能夠水平移動,利用載物臺帶動顯微鏡整體移動以實現鏡頭在水平維度的移動,從而實現顯微鏡鏡頭萬向穩定移動。生物顯微鏡既可以上下移動鏡頭,又可以前后左右移動鏡頭。可以自由穩定地萬向移動顯微鏡鏡頭,通過將腸系膜灌流盒固定于載物臺上,不固定顯微鏡鏡頭可以尋找到合適視野,水平移動載物臺來調節視野,移動過程中視野不易丟失。并且,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微循環觀察裝置體積小,重量輕,價格低,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提供的微循環觀察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盒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如下:
1-生物顯微鏡、2-鏡頭、3-灌流盒、4-恒溫泵、5-恒溫水管、6-解剖臺、7-光源、8-盒蓋、9-半月形固定片、10-通光孔。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種微循環觀察裝置,該微循環觀察裝置有效地解決了生物顯微鏡鏡頭不能萬向穩定移動等問題。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考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提供的微循環觀察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盒蓋的結構示意圖。
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微循環觀察裝置,包括灌流盒3、生物顯微鏡1以及解剖臺6,動物放置于解剖臺6上,灌流盒3的作用主要是對腸段起到保溫、保濕和固定的作用。灌流盒3直接固定于解剖臺6設定位置,家兔、腸段和灌流盒3相對固定,不會被牽拉移動,便于實驗操作。解剖臺6和灌流盒3對應位置開設有通光的通光孔10,比如在解剖臺6上開3cm的圓孔。解剖臺6的下方設置有光源7,采用下方透射光源7,便于光源7從底部透過通光孔10進行采光,穿透性較強。和體視顯微鏡相比,生物顯微鏡1還具有價格低、重量輕、使用方便等特點,并且可以更換不同放大倍數的鏡頭2,同時用于其它形態觀察實驗。生物顯微鏡1固定于載物臺上,載物臺能夠水平移動,利用載物臺帶動顯微鏡整體移動以實現鏡頭2在水平維度的移動,從而實現顯微鏡鏡頭2萬向穩定移動。生物顯微鏡1既可以上下移動鏡頭2,又可以前后左右移動鏡頭2。可以自由穩定地萬向移動顯微鏡鏡頭2,通過將腸系膜灌流盒3固定于載物臺上,不固定顯微鏡鏡頭2可以尋找到合適視野,水平移動載物臺來調節視野,移動過程中視野不易丟失。并且,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微循環觀察裝置體積小,重量輕,價格低,使用壽命長。
上述微循環觀察裝置僅是一種優選方案,具體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礎上可根據實際需要做出具有針對性的調整,從而得到不同的實施方式,載物臺包括滑道和載物底座,滑道開設于地面上,也可以開設于放置于地面處的平臺上,滑道與解剖臺6的外邊界可以平行,也可以呈設定角度,具體位置可以根據實際應用情況而定,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載物底座的下部設置有與滑道相配合的滑塊,滑塊能夠卡于滑道內,并能夠沿滑道移動,生物顯微鏡1固定于載物底座上,用于支撐生物顯微鏡1。此結構的載物臺結構簡單,便于水平移動,易于控制。
顯然,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具體場合的不同對上述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若干改變,生物顯微鏡1的本身的底座較重,拆除底座,將生物顯微鏡1直接固定于載物底座上,既可以簡化整體結構,又可以減輕生物顯微鏡1的重量。載物底座上面安裝有保護塑膠片,可以保護載物臺,避免血液或其它溶液滲入滑道,方便清洗維護,防止生物顯微鏡1和載物底座被銹蝕。
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具體場合的不同,對微循環觀察裝置進行若干改變,光源7固定于生物顯微鏡1下部的支架上,光源7和生物顯微鏡1形成整體,光源7始終對準鏡頭2,在水平移動鏡頭2的過程中光源7亮度不會改變,使圖像的亮度和對比度基本維持恒定,無需反復調節。光源7的亮度可調節,并可選擇性使用鹵素燈或冷光源7。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微循環觀察裝置不應被限制于此種情形,灌流盒3包括盒本體和保溫夾層,盒本體用于盛放生理鹽水,比如事先在灌流盒3中倒入39℃生理鹽水,水量以滿過載物臺為度。保溫夾層分布于盒本體外周和底部,保溫夾層的具有進液口和出液口,優選地,進液口和出液口設置于灌流盒3左右兩側。進液口與恒溫灌流裝置的一端連通,出液口與恒溫水管5的另一端連通。當恒溫灌流裝置打開時,恒溫水會通過灌流盒3的保溫夾層以保證灌流盒3中心區域的盒本體水溫恒定,比如讓灌流盒3保溫夾層循環水的溫度恒定在39℃以保證灌流盒3的盒本體中生理鹽水保持恒溫。采用傳統的恒溫水循環方式稍作改良來實現灌流盒3的保溫,結構簡單,便于連接,保溫溫度較為準確,減少了灌流槽的體積,進一步節約實驗空間。同時不需要接電線,降低危險隱患。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微循環觀察裝置,在其它部件不改變的情況下,恒溫灌流裝置包括恒溫水管5和恒溫泵4,恒溫泵4與恒溫水管5連接,由大功率恒溫泵4遠程統一供水,溫度控制持續可靠,控制方便。恒溫水管5預埋于墻壁內,只需從墻上引出兩根水管與灌流盒3連接即可,節省了實驗空間,溫度控制持續可靠,且避免了安全隱患。當然,恒溫水管5預埋于墻壁內只是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并不是唯一的,也可以不埋于墻壁內,外漏于室內,保溫水管出現故障后,易于檢測故障。
對于上述各個實施例中的微循環觀察裝置,解剖臺6上具有一個或者若干個固定灌流盒3的固定位,多個固定位做同樣處理。當具有兩個固定位時,兩個固定位可以對稱分布,也可以任意分布,灌流盒3可以固定在任意一邊,并可從任意一側進行觀測,使用更為方便。
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通光孔10的外周開設有若干個開孔,可以為通孔,也可以為盲孔,開孔的具體形狀不受限制,可以根據具體使用情況的不同自行設定。灌流盒3的底部設置有與開孔相配合的突起,也就是說突起能夠卡于開孔內。比如在解剖臺6通光孔10的四周再開四個小孔,可與灌流盒3底部的四個突起吻合固定,只要將灌流盒3按照位置擺放至解剖臺6上即可,無需對光和調節位置,固定方法簡便易行。同時這樣使得灌流盒3方便安裝拆洗,可反復使用并延長灌流盒3的使用壽命。
在上述各個具體實施例的基礎上,灌流盒3的盒蓋8上朝向盒內部的一側具有用于固定腸段的固定片,固定片具體可以為半月形固定片9,也可以為其它適宜的形狀。灌流盒3蓋上設置一個突起的半月形固定片9,剛好可以固定腸段。優選地,盒蓋8合閉后,半月形固定片9的下端與灌流盒3的底部距離1.2-1.8mm,比如半月形固定片9和灌流盒3底部距離1.5mm,既能固定腸段,又不會壓迫腸系膜和血管。距離太大,腸子無法固定,距離太小壓迫血管會缺血或出血。將灌流盒3固定在解剖臺6上,家兔、腸段、腸系膜和灌流盒3相對固定,不會被牽拉移動,便于實驗操作。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