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用連接器,尤其是一種用于輸液或輸氣的多通道連接器。
背景技術:
醫用三通閥是常用醫療用品,一般與其它醫療器械配合,作為對人體的靜脈注射或輸液輸血使用,其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目前的醫用三通閥通過把手帶動閥芯轉動,需要輸液時,閥芯轉動到相應的位置才可使通道導通,由于沒有準確的定位,操作時容易出現通道未能完全導通的情況,影響輸液效率,操作不方便,且由于結構的局限性,僅可實現單通道或雙通道混合輸液,需要多通道同時輸液時將多個三通閥連接在一起,使用操作不便利。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易操作的多通道連接器,能夠實現多通道同步輸液或輸氣,結構更實用可靠。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多通道連接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設有一輸出接頭和至少兩個輸入接頭,各輸入接頭與輸出接頭相互連通形成多通道內腔,所述輸入接頭內設有薄膜開關和用于打開薄膜開關的驅動裝置。
優選的,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閥桿和復位彈簧,所述閥桿通過復位彈簧活動安裝在輸入接頭的腔體內,所述閥桿的前端設有與輸入接頭端口對應的觸發頭,所述閥桿的尾端延伸至薄膜開關。
優選的,所述閥桿的尾端側壁上設有螺紋。
優選的,所述薄膜開關包括與閥桿尾端對應的兩片薄膜,所述的兩片薄膜設置左右對稱并相互貼合。
優選的,所述輸入接頭和輸出接頭上均設有蓋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多通道連接器通過在輸入接頭內設置薄膜開關和用于打開薄膜開關的驅動裝置,如需要輸液時,將注射器插入輸入接頭,當注射器的接頭觸碰到驅動裝置時,驅動裝置觸發打開薄膜開關,從而使輸入接頭與輸出接頭導通進行輸液,無需手動操作閥芯,不使用時薄膜開關處于閉合狀態,輸液與輸氣的工作原理相同,其中薄膜開關具有單向導通作用,避免輸液或輸氣發生逆流,可實現多通道同時輸液或輸氣,結構實用可靠,操作更容易方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一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一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二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實施例三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多通道連接器,包括殼體1,該殼體1上設有一輸出接頭12和至少兩個輸入接頭11,各輸入接頭11與輸出接頭12相互連通形成多通道內腔,在輸入接頭11內設有薄膜開關2和用于打開薄膜開關2的驅動裝置3,輸出接頭12與輸入接頭11能夠匹配常用的注射器、輸液器、輸氣接頭等醫療器材,能夠實現多通道同步輸液或輸氣。
其中,驅動裝置3包括閥桿31和復位彈簧32,閥桿31通過復位彈簧32活動安裝在輸入接頭11的腔體內,具體的,在腔體內設有用于卡緊復位彈簧32的卡槽,復位彈簧32套在閥桿31上,閥桿31的前端設有與輸入接頭11端口對應的觸發頭311,閥桿31的尾端延伸至薄膜開關2。例如,需要輸液時,將注射器插入輸入接頭11,當注射器的接頭觸碰到觸發頭311時,閥桿31向腔體內推進,從而使閥桿31尾端推開薄膜開關2,實現輸入接頭11與輸出接頭12的導通,輸液液體從輸出接頭12輸出至人體內。當拔除注射器時,在復位彈簧32的彈力作用下閥桿31復位至原來位置,薄膜開關2重新閉合。
上述的薄膜開關2包括與閥桿31尾端對應的兩片薄膜,兩片薄膜設置左右對稱并相互貼合,薄膜密封性高,可以確保出現負壓時兩片薄膜之間貼合緊密,具有單向導通作用,避免液體的倒流。進一步的,在閥桿31的尾端側壁上設置螺紋312,螺紋312的設置有利于更好地撐開兩薄膜,但并不局限于采用螺紋312結構,也可以通過設置凸起的結構實現相同的作用。
實施例一,如圖1和2所示,在殼體1上設置有兩個輸入接頭11和一個輸出接頭12,即三通道連接器,兩個輸入接頭11內均設有薄膜開關2和驅動裝置3,該實施例中,可選擇其中一個輸入接頭11進行單通道輸液或輸氣,也可以使用兩輸入接頭11同時進行輸液或輸氣。
實施例二,如圖3所示,在殼體1上設置有三個輸入接頭11和一個輸出接頭12,即四通道連接器,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輸入接頭11的結構相同,該實施例中,可選擇其中一個輸入接頭11進行單通道輸液或輸氣,也可以使用兩個或三個輸入接頭11同時進行輸液或輸氣,即具有實施例一的功能,也適用于三種藥液同時輸液或輸氣。
實施例三,如圖4所示,在殼體1上設置有四個輸入接頭11和一個輸出接頭12,即五通道連接器,該實施例中,可選擇其中一輸入接頭11進行單通道輸液或輸氣,也可以使用兩個、三個或四個輸入接頭11同時進行輸液或輸氣,適用于二、三或四種藥液同時輸液或輸氣。
上述實施例中,在輸入接頭11和輸出接頭12上均設有蓋帽,這樣能夠有效避免輸入接頭11和輸出接頭12受污染,使用更安全衛生。
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的結構,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達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