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保健器械,尤其是一種可旋轉及諧振理療床。
背景技術:
在整脊等骨科治療時,醫務人員常常需要對患者進行關節曲伸、擺動、牽引等手法治療。但現有的多功能理療床,床面都是固定的無法旋轉,導致治療時諸多不便,為達到上述手法,往往需要醫務人員圍著患者運動。既影響治療效果,又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強度。
同時在整脊、按摩及運動損傷等骨科康復和放松治療時,醫務人員常常需要對患者進行肢體抖動、震顫等手法治療。但現有的多功能理療床,床面都是固定的,在患者臥姿狀態下,無法實施上述手法,即便實施由于床面的阻礙,治療效果也大打折扣。從而往往需要患者改變體姿或使用其他治療設備,導致治療時諸多不便,既影響患者的舒適度及治療效果,又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強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的理療床床面固定,醫務人員需要圍著患者走動,即影響治療效果,也增加醫務人員的工作強度,提供一種可旋轉及諧振理療床,床面可以轉動,醫務人員只需站在固定位置即可對患者全方位治療,保證治療效果,也減輕醫務人員工作強度。
本實用新型還解決了現有的理療床床面屬于固定形式,床面無法隨醫務人員的動作進行適應性變化,醫務人員需要更大的力氣來保證動作到位的問題,提供一種可旋轉及諧振理療床,床面采用彈性支撐,能隨醫務人員的動作產生適應性隨動,起到輔助醫務人員并降低醫務人員工作強度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旋轉及諧振理療床,包括床架及設置于床架上部的床體,床體上部固定安裝床面,床體包括上連接板和下連接板,下連接板上設置有轉動軸承,上連接板通過彈性減震器支撐于轉動軸承上,上連接板與轉動軸承之間連接有振幅限位裝置,上連接板與下連接板之間還設置有死點防松鎖止機構。下連接板上設置轉動軸承,上連接板能隨轉動軸承轉動,從而使得床面在水平面內轉動,醫務人員只需站在固定位置即可對患者進行全方位治療,減輕了醫務人員工作強度;上連接板由彈性減震器支撐,使得上連接板能產生上下振動,在醫務人員實施治療時,能隨醫務人員的動作適應性改變床面角度并振動,輔助醫務人員并降低醫務人員工作強度。
作為優選,彈性減震器與振幅限位裝置相錯開,彈性減震器為多個,多個彈性減震器相對轉動軸承的直徑對稱布置。
作為優選,彈性減震器共5個,其中三個彈性減震器處于轉動軸承的一條直徑上,另兩個彈性減震器對稱分置于該直徑兩側形成Y形分布。
作為優選,處于同一直徑上的三個彈性減震器中有兩個共同設置于一塊墊塊上,墊塊固定于轉動軸承的圓周上,另一個彈性減震器設置于轉動軸承相對墊塊的圓周上,對稱分布于兩側的兩個彈性減震器設置于靠近該單個彈性減震器的圓周上。
作為優選,振幅限位裝置包括一穿透上連接板的限位螺桿,限位螺桿上旋有兩限位塊,上連接板對應限位螺桿的位置設置有穿孔,限位塊的外徑大于穿孔的直徑,限位螺桿端部伸出到穿孔外,同一限位螺桿上的兩限位塊分置于上連接板上下兩側。
作為優選,鎖止機構包括兩鎖板、鉸接于其中一鎖板上的手柄及連接手柄與另一鎖板的拉桿,鎖板上設置有鎖塊。
作為優選,鎖板鉸接于上連接板側邊位置,鎖塊固定于兩鎖板朝向下連接板的內側面,鎖塊上設置有V形鎖口,手柄鉸接于其中一鎖板的外側面,拉桿的一端與手柄相鉸接,拉桿的另一端與另一鎖板的內側面相鉸接。
作為優選,手柄鉸接拉桿的位置與手柄鉸接鎖板的位置相錯開,拉桿呈彎曲狀并避讓開鎖板的側邊,鎖止后,手柄鉸接拉桿的位置處于手柄鉸接鎖板的位置與拉桿鉸接鎖板的位置之間的連線下方。
作為優選,下連接板兩端對應鎖板的位置設置有缺口,缺口的位置正好與鎖板上鎖塊的鎖口相對應。
作為優選,鎖板的上側邊連接有處同一平面的連接柱,連接柱與上連接板之間連接有拉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下連接板上設置轉動軸承,上連接板能隨轉動軸承轉動,從而使得床面在水平面內轉動,醫務人員只需站在固定位置即可對患者進行全方位治療,減輕了醫務人員工作強度;上連接板由彈性減震器支撐,使得上連接板能產生上下振動,在醫務人員實施治療時,能隨醫務人員的動作適應性改變床面角度并振動,輔助醫務人員并降低醫務人員工作強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鎖止側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彈性部件安裝俯視圖;
圖中:1、下連接板,2、轉動軸承,3、拉桿,4、連接臂,5、鎖板,6、連接柱,7、拉簧,8、上連接板,9、限位塊,10、限位螺桿,11、手柄,12、鎖塊,13、彈性減震器,14、缺口,15、墊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一種可旋轉及諧振理療床(參見圖1圖2),包括床架及設置于床架上部的床體,床體上部固定安裝床面。
床體包括上連接8和下連接板1,下連接板上固定有轉動軸承2,轉動軸承上部對稱固定有四根限位螺桿10,每一限位螺桿上旋有兩個限位塊9,上連接板上對應限位螺桿的位置設置有穿孔,限位塊的外徑大于穿孔的內徑,限位螺桿的上端伸出到上連接板上部外,同一限位螺桿上的兩限位塊分處于上連接板的上下位置,兩限位塊之間的距離為上連接板諧振的最大振幅。轉動軸承上表面與上連接板之間連接有5個彈性減震器13,其中三個彈性減震器處于上連接板的中心對稱面上,另兩個彈性減震器對稱分置于兩側形成Y形分布(參見圖3)。中心對稱面上的三個彈性減震器中有兩個共同設置于一塊墊塊15上,墊塊固定于轉動軸承的圓周上,另一個彈性減震器設置于轉動軸承相對墊塊的圓周上,對稱分布于兩側的兩個彈性減震器設置于靠近該單個彈性減震器的圓周上。 彈性減震器與限位螺桿的位置相錯開。下連接板呈圓形,下連接板的圓周邊緣設置有4個缺口14,4個缺口分為兩組,每一組為兩個缺口,同一組的兩缺口處于一條線上,兩組缺口相對下連接板的其中一條直徑對稱,5個彈性減震器的對稱面正好過該條直徑。
床體上設置有死點原理的鎖止機構(參見圖2),鎖止機構包括鉸接于上連接板兩側的鎖板5、驅動鎖板轉動的驅動桿,鎖板分為左鎖板和右鎖板,驅動桿包括與右鎖板相鉸接的手柄11及連接手柄與左鎖板的拉桿3,手柄鉸接于右鎖板的外側面上,左鎖板的內側面上固定有連接臂4,連接臂的端部為U形連接頭,U形連接頭與拉桿端部相鉸接,拉桿與手柄相鉸接,拉桿呈彎曲狀,鎖板的兩側邊為斜邊,斜邊正好與拉桿相避開。鎖板朝向下連接板的內側面上固定有帶V形鎖口的鎖塊12,鎖塊上鎖口的位置與下連接板上的缺口相對應。鎖板鉸接的側邊設置有連接柱6,連接柱與鎖板處于同一平面,上連接板固定有螺釘,連接柱與螺桿之間連接拉簧7,拉簧總共有兩根,一鎖板配一根拉簧。
操作手柄,手柄驅動右鎖板克服拉簧的拉力并繞著其鉸接部位轉動,轉動過程中鎖口向著缺口靠近直到與缺口卡接,手柄通過拉桿驅動左鎖板克服拉簧的拉力并繞著其交接部位轉動,同樣左鎖板上鎖塊的鎖口向著對應的缺口靠近并卡接,卡接到位后,手柄與拉桿鉸接的位置越過了手柄鉸接于右鎖板上的鉸接點與拉桿鉸接于連接臂上的鉸接點之間的連線,從而形成過死點防松開鎖緊。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較佳方案,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前提下還有其它的變體及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