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鏡噴藥器及使用其的支氣管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支氣管鏡噴藥器及使用其的支氣管鏡,所述噴藥器包括噴藥軟管,所述噴藥軟管的后端與注射器可分離式連接,所述噴藥軟管的前端連接有噴頭,所述噴藥軟管經支氣管鏡插入管插入氣管內,所述噴頭的前端超出于支氣管鏡插入管的前端,所述噴頭超出支氣管鏡插入管的側壁上設有連通噴藥軟管和氣管的噴藥通道。本實用新型在麻醉氣管及左右兩側支氣管時,通過噴頭的中心孔向前、側噴藥孔向側方將局麻藥物均勻地噴灑在氣道管壁上,相比傳統的局麻藥物只能向前注入的方式,能達到更好的局麻效果,減少病人的痛苦和不適,操作完畢后噴藥器可經環氧乙烷消毒后重復使用。
【專利說明】
支氣管鏡噴藥器及使用其的支氣管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支氣管鏡噴藥器及使用其的支氣管鏡。
【背景技術】
[0002]支氣管鏡診療技術是目前臨床廣泛開展的一項操作技術,在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有著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支氣管鏡技術采用的麻醉技術主要有3種:局部麻醉、局部麻醉聯合靜脈鎮靜鎮痛(即所謂無痛支氣管鏡技術)和全身麻醉,隨著軟性支氣管鏡的應用,絕大多數患者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支氣管鏡檢查,具有經濟、方便、安全等優點。局部麻醉使用的藥物主要為丁卡因、利多卡因,術前可以通過霧化吸入、局部噴灑滴入、環甲膜穿刺等方式進行年末表面局部麻醉,術中還可以通過工作孔道注入局麻藥物。但臨床上發現,由于支氣管鏡工作孔道的開口位于最前端,術中注入的麻醉藥噴出支氣管鏡后其流動軌跡也是朝向正前方,對側壁的支氣管粘膜麻醉作用很差,且非常不均勻,從而大大影響局麻效果,對患者的初始麻醉作用很差,特別是敏感患者容易出現精神緊張、恐懼、劇烈咳嗽、屏氣、惡心、躁動及窒息感等不適,并可引起心動過速、血壓增高及心律失常等等,甚至有些患者因不能耐受而使檢查終端,部分患者甚至拒絕此項檢查,因此,需要改變支氣管鏡的藥物注入方式,以使藥物能夠均勻地噴灑在氣道管壁上,保證局麻效果,減少病人的痛苦和不適。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將藥物均勻地噴灑至氣道管壁上的支氣管鏡噴喲器及使用其的支氣管鏡。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支氣管鏡噴藥器,包括噴藥軟管,所述噴藥軟管的后端與注射器可分離式連接,所述噴藥軟管的前端連接有噴頭,所述噴藥軟管平行于支氣管鏡插入管插入氣管內,且所述噴頭的前端超出支氣管鏡插入管的前端,所述噴頭超出支氣管鏡插入管的側壁上設有連通噴藥軟管和氣管的噴藥通道。
[0005]其中,所述噴頭為中空結構,所述噴頭的中心孔與噴藥軟管的內孔連通,所述噴頭的側方設有與中心孔貫通的側噴藥孔,所述噴藥通道為中心孔及其與側噴藥孔連通構成的通道。
[0006]其中,所述噴頭的前端側方沿周向均布有3個所述側噴藥孔,所述側噴藥孔的軸線與中心孔軸線垂直或者側噴藥孔自內向外向上傾斜,也可以幾個側噴藥孔的傾斜角度不一致。
[0007]所述噴藥通道也可以采用下述結構:為沿周向均布于噴頭側方并沿軸向延伸的3條側噴藥槽。
[0008]進一步,所述側噴藥槽自噴頭的后端向前延伸并截止于前端后方,所述側噴藥槽的前端面為自內向外向前傾斜的斜面。
[0009]其中,所述噴藥軟管的后端設有注射器連接頭,用于與注射器可分離式連接。
[0010]優選的,所述噴藥軟管的外徑為1.8-1.9mm。
[0011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使用上述噴藥器的支氣管鏡,包括操作部和連接于操作部下方的插入管,所述插入管內設有工作孔道,所述噴藥器的噴藥軟管及其前端的噴頭穿插于工作孔道內,且所述噴頭的帶有噴藥通道的一段超出插入管的前端。
[0012]其中,所述檢療口處設有可打開的橡膠塞。
[0013]其中,所述噴頭的前端超出插入管的前端0.8?1.2cm。
[0014]優選的,所述噴藥軟管的外徑為1.8?1.9mm,壁厚為0.2?0.3mm,所述插入管的外徑為4.9~5.9mm,壁厚為0.5?2mm。
[0015]其中,所述插入管內還設有導光孔,所述導光孔的前端設有燈珠,所述燈珠通過設于導光孔內的導光束與外部電源相連。所述插入管內還設有視鏡孔,所述視鏡孔的前端設有攝像頭,所述攝像頭通過設于視鏡孔內的導像束與液晶顯示屏或電腦顯示器相連。
[0016]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在噴藥器的噴頭的側方設置多個側噴藥孔,在麻醉氣管及左右兩側支氣管時,通過噴頭的中心孔向前、側噴藥孔向側方將局麻藥物均勻地噴灑在氣道管壁上,相比傳統的局麻藥物只能向前注入的方式,能達到更好的局麻效果,減少病人的痛苦和不適,操作完畢后噴藥器可經環氧乙烷消毒后重復使用。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實施例一中噴頭的剖面放大圖;
[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4為實施例二中噴頭的剖面放大圖;
[0021]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6為圖5中沿線B-B的剖視放大圖。
[0023]附圖標記說明:
[0024]1、噴藥器;100、噴藥軟管;101、噴頭;1010、噴藥通道;102、注射器連接頭;
[0025]2、注射器;
[0026]3、支氣管鏡;300、操作部;301、插入管;3010、視鏡孔;3011、工作孔道;3012、導光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0028]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的支氣管鏡只能將局麻藥物向前噴灑,局麻效果不佳的問題,提供一種支氣管鏡噴藥器及使用其的支氣管鏡。
[0029]實施例1: 一種支氣管鏡噴藥器,用于在支氣管鏡檢療時向氣管和左右兩側支氣管內噴灑局麻藥物。
[0030]如圖1、圖2所示,所述噴藥器I包括噴藥軟管100,所述噴藥軟管100的后端通過注射器連接頭102與注射器2可分離式連接,所述噴藥軟管100的前端連接有中空的噴頭101,所述噴頭101的中心孔與噴藥軟管100的內孔連通。
[0031]所述噴藥軟管100經支氣管鏡插入管插入氣管、支氣管內,所述噴頭101的前端超出支氣管鏡插入管的前端,所述噴頭101超出支氣管鏡插入管的那部分的側壁上設有連通噴藥軟管100和氣管的噴藥通道1010。
[0032]本實施例中,所述噴頭101的前端側方沿周向均布有3個側噴藥孔,所述噴藥通道1010為中心孔及其與側噴藥孔連通構成的通道。側噴藥孔的軸線與中心孔軸線垂直或者側噴藥孔自內向外向上傾斜,也可以幾個側噴藥孔的傾斜角度不一致。
[0033]所述噴藥軟管100為外徑1.9mm的中空細管,所述噴頭101為金屬頭。
[0034]實施例2:如圖3、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支氣管鏡噴藥器,其結構與實施例1的結構基本相同,區別在于:所述噴藥通道1010為沿周向均布于噴頭101側方并沿軸向延伸的3條側噴藥槽。
[0035]所述側噴藥槽自噴頭101的后端向前延伸并截止于前端后方,所述側噴藥槽的前端面為自內向外向前傾斜的斜面。
[0036]實施例3:如圖5、圖6所示,一種使用實施例1所述的噴藥器的支氣管鏡3,包括操作部300和連接于操作部300下方的插入管301,所述插入管301內設有視鏡孔3010、工作孔道3011和2個導光孔3012,所述視鏡孔3010的前端設有攝像頭(圖中未示出),所述攝像頭通過設于視鏡孔3010內的導像束與液晶顯示屏或電腦的顯示器相連。所述導光孔3012的前端設有燈珠(圖中未示出),所述燈珠通過設于導光孔3012內的導光束與外部電源相連。
[0037]所述工作孔道3011可用于活檢、刷檢、分泌物和壞死物吸取等。
[0038]所述噴藥器I的噴藥軟管100及其前端的噴頭101穿插于工作孔道3011內,所述噴頭101的前端超出插入管301的前端I Cm,但要保證噴藥通道1010突出于插入管的前端。
[0039]本實施例中,所述噴藥軟管100的外徑為1.9mm,壁厚為0.3mm,所述插入管301的外徑為4.9mm,壁厚為0.5mm 0
[0040]本實施例中,所述噴藥器I可在有需要時插入工作孔道3011內,不需要噴灑藥物時抽出。
[004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工作原理為:支氣管鏡操作擬注入局麻藥物之前或檢療過程中,在麻醉氣管及左右兩側主支氣管時,先經插入管置入噴藥器,使噴藥器的金屬噴頭超出插入管前端約lcm,推送支氣管鏡至目標麻醉部位后,在噴藥軟管的后端連接帶有局麻藥的注射器,快速注入局麻藥,在支氣管鏡前端就可以看見局麻藥物呈四道水柱向前、向側方噴射而出,均勻的噴灑在氣道管壁上。
[0042]本實用新型在噴藥器的噴頭的側方設置多個側噴藥孔,在麻醉氣管及左右兩側支氣管時,通過噴頭的中心孔向前、側噴藥孔向側方將局麻藥物均勻地噴灑在氣道管壁上,相比傳統的局麻藥物只能向前注入的方式,能達到更好的局麻效果,減少病人的痛苦和不適,操作完畢后噴藥器可經環氧乙烷消毒后重復使用。
[0043]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支氣管鏡噴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噴藥軟管(100),所述噴藥軟管(100)的后端與注射器(2)可分離式連接,所述噴藥軟管(100)的前端連接有噴頭(101),所述噴藥軟管(100)平行于支氣管鏡插入管插入氣管內,所述噴頭(101)的前端超出支氣管鏡插入管的前端,所述噴頭(101)超出支氣管鏡插入管的側壁上設有連通噴藥軟管(100)和氣管的噴藥通道(1lO)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氣管鏡噴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噴頭(101)為中空結構,所述噴頭(101)的中心孔與噴藥軟管(100)的內孔連通,所述噴頭(101)的側方設有與中心孔貫通的側噴藥孔,所述噴藥通道(1010)為中心孔與側噴藥孔連通構成的通道。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支氣管鏡噴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噴頭(101)的前端側方沿周向均布有3個所述側噴藥孔。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氣管鏡噴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噴藥通道(1010)為沿周向均布于噴頭(101)側方并沿軸向延伸的3條側噴藥槽。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支氣管鏡噴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噴藥槽自噴頭(101)的后端向前延伸并截止于前端后方,所述側噴藥槽的前端面為自內向外向前傾斜的斜面。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氣管鏡噴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噴藥軟管(100)的后端設有注射器連接頭(I 02)。7.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支氣管鏡噴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噴藥軟管(100)的外徑為1.8~1.9mm。8.—種使用如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噴藥器的支氣管鏡,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部(300)和連接于操作部(300)下方的插入管(301),所述插入管(301)內設有工作孔道(3011),所述噴藥器(I)的噴藥軟管(100)及其前端的噴頭(101)穿插于工作孔道(3011)內,且所述噴頭(101)的帶有噴藥通道(1010)的一段超出插入管(301)的前端。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支氣管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噴頭(101)的前端超出插入管(301)的前端0.8~1.20110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支氣管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噴藥軟管(100)的外徑為1.8?.1.9mm,壁厚為0.2?0.3mm,所述插入管(301)的外徑為4.9?5.9mm,壁厚為0.5?2mm。
【文檔編號】A61M19/00GK205729308SQ201620564545
【公開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4日
【發明人】顧俊, 馮健
【申請人】南通大學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