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術洞巾,屬于手術或診斷用器械或附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手術技術的發展,腔鏡手術的普及,各種高端手術儀器的使用。傳統固定方法是用布巾鉗固定電刀、吸引器等的方法是用布巾鉗固定,布巾鉗固定的優點是固定牢靠,缺點:①需要夾透布類,破壞無菌屏障;②固定的時候容易夾到患者皮膚,造成損傷;③容易對電刀線造成破壞,導致電刀漏電等安全隱患,對病人造成不必要電灼傷,同時對醫護人員也存在安全隱患。而在高端儀器的使用,如超聲刀、能量平臺等,傳統固定設備方法是要求洗手護士做一個臺套固定于主刀醫生旁邊,術中便于醫生操作。但缺點:增加了洗手護士的工作量,固定后容易將孔巾帶動朝向重的一方面滑動。不能有效整合手術需求。
基于此,做出本申請。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手術洞巾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請提供一種使用方便、快捷便利、可降低感染發生的手術洞巾。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手術洞巾,由正面、背面以及位于正面中心處并貫穿正面、背面的手術洞口構成,所述的正面上,繞手術洞口外周邊設置有加強片,加強片的上下端與正面連接處設置有鎖扣,加強片的左右兩側與正面連接處設置有儲物袋,所述的背面上,繞手術洞口外周邊設置有膠合件。
進一步的,作為優選:
所述的儲物袋包括袋體、緊固件和固定件,所述的袋體朝向手術洞口的一端通過緊固件安裝在加強片上,并通過安裝于緊固件兩端的固定件在該端形成袋體的開口,遠離手術洞口的一端則為自由端,用于承納開口裝入的物品。更優選的,所述的袋體兩側設置有封邊,用于將袋體兩側與正面固定;所述的緊固件為鋁條;所述的固定件呈U形固定在緊固件兩端。
所述的鎖扣包括保護貼、子母扣和熱合端,保護貼連接于加強片與正面連接處,子母扣一端與保護貼活動連接,另一端通過熱合端固定在正面上。
所述的膠合件繞手術洞口外周邊設置,且膠面朝外,將手術洞口固定在手術區域。
所述的正面設置有折疊線,折疊線包括兩個折疊線一、若干個折疊線二和兩個折疊線三,兩個折疊線一分別位于手術洞口上下兩側,兩個折疊線三位于正面上下兩端的內側,折疊線二位于折疊線一與折疊線三之間。更優選的,所述的折疊線二均勻分布于折疊線一和折疊線三之間,且臨近折疊線三的折疊線二與折疊線三之間的距離與相鄰折疊線二之間距離相同。所述兩個折疊線一之間的距離大于相鄰折疊線二之間的距離,折疊線三與正面上邊緣/下邊緣之間的距離小于相鄰折疊線二之間的距離。
所述的背面上設置有標識卡。
所述的背面為PE流延膜。
所述的加強片為SM親水無紡布。
所述的儲物袋為SM無紡布袋。
所述的保護貼背面備膠。
加工過程中,在袋體正面貼緊固件,并用固定件U形固定,在袋體背面噴膠,貼袋體于正面上,噴膠貼加強片與正面,孔與孔正對居中(即袋體長的一部分在加強片與正面之間);貼子母扣和保護貼;在背面的手術洞口處貼膠合件(除膠朝外);儲存時,可沿正面的折疊線將本申請手術洞巾自長度方向的兩端向中間折疊,然后再沿其寬度方向對著,此時,背面朝外,手術洞口和膠合件處于外面,而正面以及加強片、儲物袋和鎖扣均收納其中,可在背面上距邊緣3-4cm處得適當的位置添加標識卡,標示指向。
其中,本申請在手術洞口的上下兩側各設置兩個鎖扣,該鎖扣結構中,子母扣一端通過熱合端固定,另一端為活動端,通過與保護貼的配合,實現固定或松開:子母扣與保護貼松開,吸管、電刀以及各種線放入熱合端與保護貼之間,并將子母扣扣合在保護貼上,子母扣與保護貼固定,即實現吸管、電刀以及各種線的固定,子母扣拉起,子母扣與保護貼松開,即可取出吸管、電刀以及各種線。
手術洞口的左右兩側各設置兩個儲物袋,該儲物袋結構中,袋體為主要容置結構,其設置有開口的一端通過緊固件和固定件固定,另一端為封閉端,可設置為自由端,也可固定在正面上。由于高端儀器的使用,如超聲刀、能量平臺等,傳統固定設備方法是要求洗手護士做一個臺套固定于主刀醫生旁邊,便于醫生操作。而本申請儲物袋的設計一方面方便醫生操作,另一方面也避免在手術臺上自己增加臺套去使用,從而方便醫生操作。
背面上,手術洞口的四周有膠合件可以固定住,防止鋪好的手術洞巾在手術臺上來回滑動,同時像布類孔巾一樣設計,上下都有鎖扣,左右有儲物袋,在手術中可以放超聲刀,腔鏡的抓鉗等,方便醫生操作,以前做都是用臺套做。本申請中,鎖扣和儲物袋均呈對稱設置在加強片的周邊,而加強片則固定在手術洞口外周邊上,固定后不會出現手術洞巾朝向重的一面滑動的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申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申請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申請中加強片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申請中儲物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申請中鎖扣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申請的折疊狀態示意圖。
其中標號:1. 正面;2. 背面;3. 手術洞口;4. 加強片;5. 儲物袋;5a. 儲物袋一;5b. 儲物袋二;5c. 儲物袋三;5d. 儲物袋四;51. 袋體;52. 緊固件;53. 固定件;54. 封邊;6. 鎖扣;6a. 鎖扣一;6b. 鎖扣二;6c. 鎖扣三;6d. 鎖扣四;61. 保護貼;62. 子母扣;63. 熱合端;7. 膠合件;8. 折疊線;81. 折疊線一;82. 折疊線二;83. 折疊線三;9. 標識卡。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手術洞巾,結合圖1和圖2,由正面1、背面2以及位于正面1中心處并貫穿正面1、背面2的手術洞口3構成,其中,正面1上,繞手術洞口3外周邊設置有加強片4,加強片4的上下端與正面1連接處設置有鎖扣6,加強片4的左右兩側與正面1連接處設置有儲物袋5,背面2上,繞手術洞口3外周邊設置有膠合件7,膠合件7繞手術洞口3外周邊設置,且膠面朝外,將手術洞口3固定在手術區域。本實施例中,背面2為PE流延膜,加強片3為SM親水無紡布,儲物袋5為SM無紡布袋。
結合圖3,手術洞口3位于正面1和加強片4的正中心處,儲物袋5設置有四個,且左右兩側各有兩個,儲物袋一5a、儲物袋二5b與儲物袋三5c、儲物袋四5d對稱設置在手術洞口3的兩側,鎖扣一6a、鎖扣二6b與鎖扣三6c、鎖扣四6d對稱設置在手術洞口3的兩側。
結合圖4,儲物袋5包括袋體51、緊固件52和固定件53,袋體51朝向手術洞口3的一端通過緊固件52安裝在加強片4上,并通過安裝于緊固件52兩端的固定件53在該端形成袋體51的開口,遠離手術洞口3的一端則為自由端,用于承納開口裝入的物品;緊固件52為鋁條,固定件53呈U形固定在緊固件52兩端。
結合圖5,鎖扣6包括保護貼61、子母扣62和熱合端63,保護貼61連接于加強片4與正面1連接處,子母扣62一端與保護貼61活動連接,另一端通過熱合端63固定在正面上,保護貼61背面備膠。
正面1設置有折疊線8,折疊線8包括兩個折疊線一81、若干個折疊線二82和兩個折疊線三83,兩個折疊線一81分別位于手術洞口3上下兩側,兩者之間的距離L1為42cm;兩個折疊線三83位于正面1上下兩端的內側,且折疊線三83與正面1的邊緣之間距離L3為19cm;折疊線二82均勻分布于折疊線一81與折疊線三83之間,臨近折疊線三83的折疊線二與折疊線三83之間的距離、相鄰折疊線二82之間距離均為L1,即L2為20cm。
加工過程中,在袋體51上貼緊固件52,并用固定件53U形固定,在袋體51背后噴膠,貼袋體51于正面1上,噴膠貼加強片4與正面1,孔與孔正對居中(即袋體51長的一部分在加強片4與正面1之間);貼子母扣62和保護貼61;在背面2的手術洞口3處貼膠合件7(除膠朝外);儲存時,可沿圖1中折疊線8,沿箭頭方向將手術洞巾自長度方向的兩端向中間折疊,然后再沿其寬度方向對著,此時,結合圖6,背面2朝外,手術洞口3和膠合件7處于外面,而正面1以及加強片4、儲物袋5和鎖扣6均收納其中,可在背面2上距邊緣3-4cm處添加標識卡9,標示指向。
其中,本申請在手術洞口3的上下兩側各設置兩個鎖扣6,該鎖扣6結構中,子母扣62一端通過熱合端63固定,另一端為活動端,通過與保護貼61的配合,實現固定或松開:子母扣62與保護貼61松開,吸管、電刀以及各種線放入熱合端63與保護貼61之間,并將子母扣62扣合在保護貼61上,子母扣62與保護貼61固定,即實現吸管、電刀以及各種線的固定,子母扣62拉起,子母扣62與保護貼61松開,即可取出吸管、電刀以及各種線。
手術洞口3的左右兩側各設置兩個儲物袋5,該儲物袋5結構中,袋體51為主要容置結構,其設置有開口的一端通過緊固件52和固定件53固定,另一端為封閉端,可設置為自由端,由于高端儀器的使用,如超聲刀、能量平臺等,傳統固定設備方法是要求洗手護士做一個臺套固定于主刀醫生旁邊,便于醫生操作。而本實施例儲物袋5的設計一方面方便醫生操作,另一方面也避免在手術臺上自己增加臺套去使用,從而方便醫生操作。
背面2上,手術洞口3的四周有膠合件7固定住,防止鋪好的手術洞巾在手術臺上來回滑動,同時像布類孔巾一樣設計,上下都有鎖扣6,左右有儲物袋5,在手術中可以放超聲刀,腔鏡的抓鉗等,方便醫生操作,以前做都是用臺套做。本實施例中,鎖扣6和儲物袋5均呈對稱設置在加強片4與手術洞口3的周邊,而加強片4則固定在手術洞口3外周邊上,固定后不會出現手術洞巾朝向重的一面滑動的現象。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設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區別在于:儲物袋5包括袋體51、緊固件52、固定件53和封邊54,袋體51朝向手術洞口3的一端通過緊固件52安裝在加強片4上,并通過安裝于緊固件52兩端的固定件53在該端形成袋體51的開口,袋體51兩側設置有封邊54,用于將袋體51兩側與正面1固定。
以上內容是結合本實用新型創造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所提供技術方案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創造具體實施只局限于上述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創造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創造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