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醫學成像系統。
背景技術:
可傾斜CT設備一般由機架、機架支撐部件(機架基座)以及床體組成,床體是承載和運送待檢對象至指定檢查位置的專用設備。
一般地,床體直接固定到機房的地面,從而整體設備占地面積較大。此外,由于床板移動行程較大,床板在檢查位置處變形量較大,由此對床體的床身剛性要求非常高。
因此,諸如CT設備這樣的醫學成像系統存在占地面積大且成本高等不足之處。
需要提供一種醫學成像系統來改善上述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醫學成像系統。
根據一種實施方式,醫學成像系統包括:一機架;一左機架基座和一右機架基座,分別設置在所述機架的左右兩側;以及一床體,所述床體包括一床板以及一左床腳和一右床腳,分別與所述左機架基座和所述右機架基座連接。
可選地,所述左機架基座和所述右機架基座中分別設置有一第一左驅動部件和一第一右驅動部件,用于驅動所述左床腳和所述右床腳的升降移動。
可選地,所述第一左驅動部件包括:一左運動機構,包括一左滑軌和一左滑塊,其中所述左滑軌被設置于所述左機架基座上,所述左滑塊與所述左床腳連接,通過所述左滑塊在所述左滑軌中的滑動來帶動所述左床腳上下移動;以及一左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所述左運動機構的左滑塊;所述第一右驅動部件包括:一右運動機構,包括一右滑軌和一右滑塊,其中所述右滑軌被設置于所述右機架基座上,所述右滑塊與所述右床腳連接,通過所述右滑塊在所述右滑軌中的滑動來帶動所述右床腳上下移動;以及一右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所述右運動機構的右滑塊。
可選地,所述左驅動機構和所述右驅動機構分別選自由電動推桿、電機減速機、螺旋升降機構以及鏈輪鏈條機構組成的組。
可選地,所述左機架基座和所述右機架基座中分別設置有一第二左驅動部件和一第二右驅動部件,用于驅動所述機架相對于所述床體的前后傾斜移動。
可選地,所述床板與所述左床腳和所述右床腳之間設置有一第三驅動部件,用于驅動所述床板相對于所述機架的前后移動。
可選地,所述第三驅動部件包括一傳動機構,與所述床板連接;以及一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所述傳動機構來帶動所述床板前后移動。
可選地,所述驅動機構為電機。
可選地,所述手柄連接到所述電機的一輸出端,其中,所述手柄的轉動能夠旋轉所述電機以帶動所述床板前后移動。
本實用新型尤其適用于機架可大角度傾斜的設備,所提供的醫學成像系統結構簡單、成本低。其中,床腳與機架基座整合在一起,節省空間。并且,床身接近機架,床板伸出后變形較小。此外,床板可升降,有利于待檢對象上下床。同時,在失電狀態下床板可以通過手動方式移出掃描區。
附圖說明
下面將通過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更清楚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優點,附圖中:
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的醫學成像系統的示圖;
圖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的醫學成像系統的側視圖;
圖3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的醫學成像系統的部分示圖,示出床腳與機架基座的配合連接;
圖4A和圖4B分別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的醫學成像系統的機架傾斜的示圖;
圖5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的醫學成像系統的床板縱向移動的示圖;
圖6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的醫學成像系統的示圖。
其中,附圖標記如下:
1 床板
2 第三驅動部件
3a 左床腳
3b 右床腳
4a 左機架基座
4b 右機架基座
5 機架
10 左運動機構
20 左驅動機構
30 手柄
100、200 醫學成像系統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在各圖中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當實例、例子或說明”,不應將在本文中被描述為“示意性”的任何圖示、實施方式解釋為一種更優選的或更具優點的技術方案。
為使圖面簡潔,各圖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與本實用新型相關的部分,它們并不代表其作為產品的實際結構。另外,以使圖面簡潔便于理解,在有些圖中具有相同結構或功能的部件,僅示意性地繪示了其中的一個,或僅標出了其中的一個。
在本文中,“一”或“一個”不僅表示“僅此一個”,也可以表示“多于一個”的情形。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僅用于彼此的區分,而非表示它們的重要程度及順序、以及互為存在的前提等。
參見圖1和圖2,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的醫學成像系統的示圖,圖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的醫學成像系統的側視圖。如圖所示,醫學成像系統100包括:一機架5、一左機架基座4a和一右機架基座4b以及一床體。其中,左機架基座4a和右機架基座4b分別設置在機架5的左右兩側。床體包括床板1、左床腳3a和右床腳3b,分別與左機架基座4a和右機架基座4b連接。
左機架基座4a和右機架基座4b中各設有一套獨立的升降驅動單元,分別用于控制左床腳3a的升降移動和右床腳3b的升降移動。在使用中,使用者由醫學成像系統100的操作面板(圖未示)輸入運動要求至醫學成像系統100的系統控制單元和部件控制單元(圖未示)。其中,部件控制單元按系統指令控制左右床腳升降至指定位置。
參見圖3,圖3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的醫學成像系統的部分示圖,示出床腳與機架基座的配合連接。在圖3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左機架基座4a和右機架基座4b中可以分別設置有第一左驅動部件和第一右驅動部件,用于驅動左床腳3a和右床腳3b的升降移動。結合圖3,以左床腳3a與左機架基座4a為例進行說明。右床腳3b與右機架基座4b之間的配合連接情況與之類似。
如圖3所示,第一左驅動部件可以包括左運動機構20和左驅動機構10,左運動機構20可以包括左滑軌和左滑塊(圖未示),其中左滑軌被設置于左機架基座4a上,左滑塊與左床腳3a連接,通過左滑塊在左滑軌中的滑動來帶動左床腳3a上下移動。左驅動機構10用于驅動左運動機構20的左滑塊。在如圖3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左驅動機構10可以由電機推桿組成,電機推桿底端與左機架機座4a連接,上端與滑塊連接,電動推桿受控運動,上端推動左滑塊和左床腳3a,沿滑軌作同步升降運動。
類似地,第一右驅動部件可以包括右運動機構和右驅動機構,右運動機構可以包括右滑軌和右滑塊,其中右滑軌被設置于右機架基座3b上,右滑塊與右床腳3b連接,通過右滑塊在右滑軌中的滑動來帶動右床腳3b上下移動。右驅動機構用于驅動右運動機構的右滑塊。
盡管在圖3所示的實施方式中,以驅動機構為電動推桿為例進行圖示說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左驅動機構和右驅動機構可以為各種能夠實現驅動功能的部件,例如包括但不限于,電動推桿、電機減速機、螺旋升降機構以及鏈輪鏈條機構等。并且,雖然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以滑軌配合滑塊的方式來實現床腳與機架基座的連接,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此,能夠實現床腳與機架基座直接連接并能夠保證二者之間可進行相對移動的連接方式,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參見圖4A和圖4B,圖4A和圖4B分別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的醫學成像系統的機架傾斜的示圖。在實施方式中,左機架基座4a和右機架基座4b中可以分別設置有第二左驅動部件和第二右驅動部件(圖未示),用于驅動機架5相對于床體的前后傾斜移動。
床板縱向運動由設置在床體中的驅動單元來進行驅動,在使用中,使用者由醫學成像系統100的操作面板輸入運動要求至醫學成像系統100的系統控制單元和部件控制單元。部件控制單元按系統指令控制床板縱向運動至指定位置。參見圖5,圖5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的醫學成像系統的床板縱向移動的示圖。結合圖1和圖5,床板1與左床腳3a和右床腳3b之間設置有第三驅動部件2,用于驅動床板1相對于機架5的前后移動。進一步地,第三驅動部件2可以包括驅動機構和傳動機構(圖未示),傳動機構與床板1連接,驅動機構驅動傳動機構來帶動床板1前后移動。可選地,可以利用電機來實現驅動機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想到其他的可替換實現方式,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參見圖6,圖6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的醫學成像系統的示圖。在圖6所示的實施方式中,醫學成像系統200還可以包括手柄30,手柄30連接到作為第三驅動部件2的電機的輸出端,手柄30的轉動能夠旋轉電機以帶動床板1前后移動。從而,在失電狀態下,可以通過手動方式將床板1移出掃描區。正常情況下,由電機驅動傳動機構帶動床板進行縱向移動,在斷電時,利用與電機輸出端接口連接的外接手柄,來移動床板。手柄30的數量和設置位置在此不受限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想到其他的變化方式,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醫學成像系統,該醫學成像系統包括:一機架;一左機架基座和一右機架基座,分別設置在所述機架的左右兩側;以及一床體,所述床體包括一床板以及一左床腳和一右床腳,分別與所述左機架基座和所述右機架基座連接。本實用新型尤其適用于機架可大角度傾斜的設備,所提供的醫學成像系統結構簡單、成本低,外觀簡潔美觀。其中,床腳與機架基座整合在一起,節省空間。并且,床身接近機架,床板伸出后變形較小。同時,在失電狀態下床板可以通過手動方式移出掃描區。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