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用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氣管導管蓋。
背景技術:
置入氣管導管的病人在康復時需要取出氣管導管。取出氣管導管前需要測試病人取出氣管導管后是否能正常呼吸,采用的方法是對氣管導管進行封堵,先封堵小部分面積,然后慢慢增大封堵面積直至完全封堵。現有技術中,沒用專用于上述場合的封堵用品,護士常用橡膠塞或其他物品塞入或膠帶粘貼的方式進行封堵,現有封堵方式不僅操作不便而且難以調節封堵面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氣管導管封堵的氣管導管蓋。
為解決上述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氣管導管蓋包括導管蓋主體、旋轉擋板和轉軸;導管蓋主體包括導管蓋殼體、外層擋板和內層擋板,導管蓋殼體的內部空間為空氣通道和氣管導管連接孔,外層擋板位于空氣通道的端部并與導管蓋殼體連接,內層擋板位于空氣通道內并與導管蓋殼體連接,內層擋板與外層擋板之前形成旋轉擋板槽,外層擋板和內層擋板上均設置有轉軸孔和通氣孔,轉軸孔位于空氣通道的中心線上;旋轉擋板位于旋轉擋板槽內;轉軸位于轉軸孔內并與旋轉擋板連接;轉軸能夠帶動旋轉擋板旋轉,使得旋轉擋板能夠不封閉通氣孔或部分封閉通氣孔或完全封閉通氣孔。
進一步的是:氣管導管蓋包括手柄,手柄位于導管蓋殼體外并與轉軸連接。
進一步的是:氣管導管蓋包括阻尼墊,阻尼墊位于手柄與外層擋板之間,手柄與轉軸螺紋連接并壓縮阻尼墊。
進一步的是:氣管導管連接孔內設置有彈性墊。
進一步的是:外層擋板表面上設置有用于標示旋轉擋板封閉通氣孔面積多少的刻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氣管導管蓋通過氣管導管連接孔套裝在氣管導管上,旋轉轉軸,轉軸帶動旋轉擋板旋轉即可調節其封堵通氣孔的面積,從而調節氣管導管的封堵面積。采用本實用新型能夠方便地測試病人取出器官導管后是否能正常呼吸。
附圖說明
圖1是氣管導管蓋剖視圖;
圖2是氣管導管俯視圖;
圖中標記為:旋轉擋板槽1、導管蓋殼體2、通氣孔3、轉軸孔4、轉軸5、內層擋板6、手柄7、阻尼墊8、外層擋板9、旋轉擋板10、空氣通道11、氣管導管連接孔12、彈性墊13、刻度1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氣管導管蓋包括導管蓋主體、旋轉擋板10和轉軸5;導管蓋主體包括導管蓋殼體2、外層擋板9和內層擋板6,導管蓋殼體2的內部空間為空氣通道11和氣管導管連接孔12,外層擋板9位于空氣通道11的端部并與導管蓋殼體2連接,內層擋板6位于空氣通道11內并與導管蓋殼體2連接,內層擋板6與外層擋板9之前形成旋轉擋板槽1,外層擋板9和內層擋板6上均設置有轉軸孔4和通氣孔3,轉軸孔4位于空氣通道11的中心線上;旋轉擋板10位于旋轉擋板槽1內;轉軸5位于轉軸孔4內并與旋轉擋板10連接;轉軸5能夠帶動旋轉擋板10旋轉,使得旋轉擋板10能夠不封閉通氣孔3或部分封閉通氣孔3或完全封閉通氣孔3。
氣管導管蓋通過氣管導管連接孔12套裝在氣管導管上,旋轉轉軸5,轉軸5帶動旋轉擋板10旋轉即可調節其封堵通氣孔12的面積。
如圖1和圖2所示,空氣通道11為圓形,通氣孔3的形狀最好是扇形且圓心角小于180度,通氣孔3的面積最好等于氣管導管的內孔面積。旋轉擋板10的形狀最好也是扇形,其圓心角應稍大于通氣孔3的圓心角。
為了方便轉軸5旋轉,氣管導管蓋包括手柄7,手柄7位于導管蓋殼體2外并與轉軸5連接。轉動旋轉手柄7即可帶動轉軸5旋轉。
為了給予轉軸5一定的阻尼,避免轉軸5和旋轉擋板10隨意旋轉,氣管導管蓋包括阻尼墊8,阻尼墊8位于手柄7與外層擋板9之間,手柄7與轉軸5螺紋連接并壓縮阻尼墊8。阻尼墊8給予手柄7一定的阻尼,避免手柄7隨意旋轉,也就避免了轉軸5和旋轉擋板10隨意旋轉。手柄7與轉軸5螺紋連接因此二者有可能相對旋轉,可在手柄7內安裝頂緊螺釘頂緊轉軸5以避免二者相對旋轉
為了使氣管導管蓋與氣管導管連接更加容易和可靠,氣管導管連接孔12內設置有彈性墊13。有了彈性墊13,不僅氣管導管蓋套裝上氣管導管更加容易;彈性墊13的彈性也可使得氣管導管蓋壓緊氣管導管。
為了能夠便于得知旋轉擋板10封閉通氣孔3面積的多少,外層擋板9表面上設置有用于標示旋轉擋板10封閉通氣孔3面積多少的刻度14。外層擋板9邊緣對齊刻度14,外層擋板9即封閉相應的面積。通常需要外層擋板9需要封閉1/4、1/2、3/4和全部的通氣孔3面積,因此可如圖2所示,相應地在1/4、1/2、3/4面積對應的外層擋板9邊緣上設置刻度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