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救護領域,具體而言,涉及針對氣管插管的更換套管。
背景技術:
在醫療救護領域中,有大量的具體技術類別。其中,針對患者呼吸困難的情況,有對應的氣管插管術來應對。氣管插管是指將一特制的氣管內導管經聲門置入氣管的技術,這種技術能為氣道通暢、通氣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誤吸等提供最佳條件。氣管插管技術已經成為保障全麻手術順利進行、心肺復蘇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礙的急危重癥患者搶救過程中的重要措施,是呼吸道管理中應用最廣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是醫務人員必須熟練掌握的基本技能。氣管內插管容易破壞了機體天然屏障,造成局部黏膜抵抗力減弱,口腔黏膜干燥、唾液減少,口腔的自凈作用能力降低,從而損害了對口腔分泌物的有效消除,導致口腔內微生物在溫暖潮濕的口腔內繁殖。
相關技術中,氣管插管也指進行氣管插管手術所需要使用到的物理結構。氣管插管主要由以下2個部分組成:中空的輸氣軟管和設置在輸氣軟管一端的氣囊(人工呼吸設備)。使用的時候,醫護人員順著患者的呼吸道,或者是順序氣管切口將將輸氣軟管插入到患者的氣管中,進而通過擠壓氣囊來使氣管插管工作。
在氣管插管工作一定時間之后,由于各種原因(如氣管插管被堵塞、病人咬壞氣管插管的管身等原因),需要對氣管插管進行更換。在更換的時候,只能先將已經插入到患者身體中的舊氣管插管拔出,再按照原路將新的氣管插管插入,進而起到使用新的氣管插管來替代舊的氣管插管的目的。但此種方式需要氣管插管的更換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對操作人員的要求較高,不便于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針對氣管插管的更換套管,以提高更換氣管插管的便捷程度。
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針對氣管插管的更換套管,包括:
管身,管身呈兩端開口的中空柱狀體,管身的內徑大于或等于氣管插管的管壁的外徑;
管身由軟質材料制成,且管身沿其徑向的橫截面均呈環狀。
結合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沿管身的長度方向還設置有刻度線。
結合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刻度線位于管身的內壁或外壁。
結合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刻度線嵌設在管身的內壁和外壁之間。
結合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還包括氣囊,氣囊與管身的第一端的開口通過連接管連通。
結合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還包括設置在管身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位于管身遠離第一端的位置;
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貫穿管身的側壁,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沿管身的軸線相對稱。
結合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氣囊為兩個,且兩個氣囊均分別通過連接管與管身的第一端的開口連通。
結合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還包括設置在管身的內壁上的潤滑層。
結合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管身的第二端的邊沿為圓角。
結合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管身的內徑為7-8mm,和/或,管身長度為15-20cm。
結合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其中,管身的內徑為7-8mm,和/或,管身長度為15-20cm。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針對氣管插管的更換套管,采用設置了套管的方式,與現有技術中,在進行氣管插管更換的時候,需要將已經插入到患者身體中的舊氣管插管先取出,再按照舊氣管插管插入的方式,將新的氣管插管插入到患者體內,進而完成新舊氣管插管的更好相比,其通過設置了管身,其中,管身呈兩端開口的中空柱狀體,管身的內徑大于或等于氣管插管的管壁的外徑;管身由軟質材料制成,且管身沿其徑向的橫截面均呈環狀。使得,在進行氣管插管更換的時候,只需要先將管身套入到被更換的舊氣管插管上,當管身移動到指定的位置之后(如管身已經插入到患者的切口內),將舊氣管插管取出,再將新的氣管插管插入到管身內,并順延到指定的位置,當新的氣管插管放置到位后,便可以將管身取出,進而完成氣管插管的更換,此種套接的更換方式,不會因為更換手法的生疏而導致新氣管插管插錯位置,提高了更換的便利性。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針對氣管插管的更換套管的基本結構圖;
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針對氣管插管的更換套管的側視圖;
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針對氣管插管的更換套管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101,管身;102,刻度線;103,連接管;104,第一通孔;105,第二通孔;106,氣囊;107,管身的第二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氣管插管技術已經不再是難度很高的技術了。如,經口氣管插管的使用快速而方便,在呼吸、心跳驟停搶救時較常使用,在對患者進行一般護理的時候,也時常會使用到該項技術。除了經過口腔的氣管插管還有在切口處順下氣管插管的方式等。
不論是哪種氣管插管的使用方式,其核心均是將氣管插管順如到患者身體內部的氣管中。當氣管插管插入到患者身體中一定時間之后,氣管插管則需要進行更換(有由于患者身體內的痰液將氣管插管堵塞而進行的更換,也有氣管插管本身腐蝕、老化的問題而進行的更換)。相關技術中,在氣管插管進行更換的時候,需要兩個人進行配合操作。第一個人先將已經插入到患者身體內部的舊氣管插管取出,再按照原路(之前在患者體內插入舊氣管插管的路徑),將新氣管插管插入到患者體內。其中,對將新氣管插管插入到患者體內的工作人員的要求較高,主要是,當舊氣管插管從患者的身體中取出后,患者內部沒有能夠進行替代工作的氣管插管,必須快速的將新的氣管插管重新插入到患者體內,以保證患者不會受到危險。因此,相關技術中,在更換氣管插管的時候都是由兩個或更多的人來協同操作,即使如此也經常出現事故。如,新氣管插管插入時容易劃傷患者,存在安全隱患;又如,新氣管插管很可能沒有一次性插入成功,那就必須拔出后重新插入,來回插入易導致患者黏膜受損。由此可見,相關技術中,在進行氣管插管的更換,是很不方便的。
有鑒于此,本申請提供了針對氣管插管的更換套管,如圖1-3所示,包括:
管身101,管身101呈兩端開口的中空柱狀體,管身101的內徑大于或等于氣管插管的管壁的外徑;
管身101由軟質材料制成,且管身101沿其徑向的橫截面均呈環狀。
使用時,更換套管的管身101是套在氣管插管上的(管身101環繞氣管插管),因此,管身101的內徑需要大于或等于氣管插管的管壁的外徑。通常,氣管插管的管壁是呈中空的圓柱狀的,因此管身101沿其徑向的橫截面均呈環狀,以使管身101能夠正常的套在氣管插管上。使用狀態下,氣管插管并不是呈直線狀插入到患者體內的,通常需要彎曲一定的程度,因此管身101也需要適應性的調整為軟質材料的構成。以便在將管身101套入到氣管插管上的時候,能夠適應性的改變其形狀。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管身101是需要深入到患者身體內部的,因此,考慮到安全性,管身101在插入到患者身體內部前需要進行滅菌處理,并且其材質也不應當使用對人體有害的材料制成。并且,管身101的易形變程度也不能過大,否則在新的氣管導管沿著管身101插入到患者身體內部的時候,管身101可能會在患者身體內部發生移動,進而傷害到患者。
通常,氣管插管的型號均是相同的,尤其是針對同一個患者(氣管插管的更換是針對同一個患者),更換前后的舊氣管插管和新氣管插管應當是同樣規格(尺寸)的,因此,管身101的內徑大于或等于氣管插管的管壁的外徑,可以理解為,管身101的內徑大于或等于舊氣管插管的管壁的外界,也可以理解為,管身101的內徑大于或等于新氣管插管的管壁的外界。
進一步,在氣管插管使用的時候,由于每個人的身體結構不同,具體病況也不相同,因此氣管插管深入到患者身體內部的深度也不相同。在將舊氣管插管插入到患者身體內部的時候,已經計算好,或者是試探好相應的深度了,那么將新氣管插管插入后,也應當是相同的深度。由此,通過設定好刻度線102,在將管身101插入到患者身體內部后,可以讀取出舊氣管插管相對于刻度線102的位置(參考位置)。之后,再將新氣管插管插入后,便可以查看新氣管插管是否插入到了參考位置,進而可以高效率的完成氣管插管的更換。需要說明的是,在確定參考位置的時候,應當選擇氣管插管上有標志性的位置作為參考,還可以是在新、舊氣管插管的管壁上均設置刻痕線,如果舊氣管插管的刻痕線對應刻度線102的5厘米處,則新氣管插管的刻痕線也應當對應到5厘米處。即,沿管身101的長度方向還設置有刻度線102。
具體的,一般情況下,刻度線102是在管身101制作完成之后,新增加上去的,因此刻度線102可以簡單的設置在管身101的外壁上,此種情況,可以在管身101加工完成后,再增加。也可以是將刻度線102設置在管身101的內壁上。但將刻度線102設置在外壁上的方式,由于管身101的外壁是直接與患者身體相接觸的,刻度線102可能會對患者的身體帶來影響(尤其是刻度線可能會使用涂料來繪制,涂料會會損傷患者);而將刻度線102設置在內壁上的情況,則可能會造成管身101與新、舊氣管插管接觸的時候,產生摩擦,進而影響氣管插管的更換。
因此,可以將刻度線102嵌設在管身101的內壁和外壁之間。如可以在管身101的管壁(側壁)中設置夾層,現將刻度線102刻在夾層上,再制作管身101。此種方式就不會造成刻度線102與氣管插管,或患者身體接觸到。
進一步,本申請所提供的針對氣管插管的更換套管,還包括氣囊106,氣囊106與管身101的第一端的開口通過連接管103連通。
需要說明的是管身101的兩端是指其長度方向的兩端。氣囊106的作用是輔助患者呼吸,也就是人工肺。
優選的,氣囊106為兩個,且兩個氣囊106均分別通過連接管103與管身101的第一端的開口連通。
進一步,本申請所提供的針對氣管插管的更換套管,還包括設置在管身101上的第一通孔104和第二通孔105;
第一通孔104和第二通孔105均位于管身101遠離第一端的位置;
第一通孔104和第二通孔105均貫穿管身101的側壁,且第一通孔104和第二通孔105沿管身101的軸線相對稱。
在進行更換的時候,管身101的內壁需要與氣管插管發生摩擦,為了避免二者的摩擦影響到了更換,可以在管身101的內壁上增加潤滑層。
在將管身101插入到患者身體內部的時候,首先是管身101的第二端107先接觸到患者的身體內部。如果第二端107的邊沿是直角的話,則很容易在插入的時候劃傷患者,有鑒于此,可以將管身101的第二端107的邊沿為圓角。進而避免管身101插入到患者身體內部時,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傷害。
更具體的,使用狀態下,管身101是套在氣管插管上的,同時管身101也是深入到患者身體內部的。因此,管身101的直徑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過大,則會影響患者正常活動,過小,則會導致管身101無法套在氣管插管上。考慮到實際情況,可以將管身101的內徑設置為7mm-8mm,管身101長度15cm-20cm,由于管身101的側壁不會很厚(一般1mm左右),因此管身101的外徑相應調整即可,再此不過多限定。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如上述實施例所公開的針對氣管插管的更換套管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1,將管身101的第二端107套在第一氣管插管上,第一氣管插管是被更換的舊氣管插管;
12,沿著第一氣管插管,將管身101朝向靠近第一氣管插管的方向移動,以使管身101的大部分套入到第一氣管插管上;
13,取出第一氣管插管;
14,將第二氣管插管放入管身101的內部,第二氣管插管是進行更換的新氣管插管;
15,當第二氣管插管達到指定位置后,取出管身101。
優選的,在步驟12和13之間還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根據刻度線102記錄第一氣管插管與管身101的相對位置。
在步驟14和15之間還包括如下步驟:
調整第二氣管插管的位置,直至第二氣管插管與管身101的相對位置,和,第一氣管插管與管身101的相對位置是相同的。
其中,步驟12中所說的,“管身101的大部分套入到第一氣管插管上”,是指管身101已經能夠起到了套在第一氣管插管上的作用(一般是指第一氣管插管的底端,即最深入患者身體內部的一端是與管身101的第二端107平齊,或者是第一氣管插管的底端位于第二端107的附近)。如患者是在進行氣管切口后,使用的氣管插管,管身101的第二端107至少應當經過氣管切口深入到患者身體內部。但在將管身101深入到患者身體內部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過多深入,否則會對患者的內臟造成影響。
整體來看本申請所提供的針對氣管插管的更換套管,其具有如下優點:
1、更換方便,單人即可完成更換,不需要其他人在更換的時候進行配合;
2、針對氣管切口所使用的氣管插管,在更換的時候,氣管切口被該管身撐著,不會閉合;
3、更換速度大大加快;
4、不易劃傷患者,無安全隱患;
5、無須重復插入,一次即可成功(管身是沿著舊氣管插管插入的,新氣管插管是壓著管身插入的),可有效避免因重復操作導致的黏膜損傷等。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所述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