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臨床護理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留置針貼膜的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靜脈留置針因具有減少重復靜脈穿刺,減輕患者痛苦,提高護理工作效率等諸多優點,已成為臨床輸液治療的主要工具。留置針穿刺成功后,保護好留置針,延長使用日期,也是護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傳統留置針固定方法為靜脈穿刺送管成功后用3M透明敷貼固定針頭,再用醫用膠帶固定針管延伸段,但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由于針管置于體表易引起針管延伸段與外界摩擦,導致敷貼卷邊、針頭滑出等情況,重新穿刺則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護士的工作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留置針貼膜固定裝置,通過第二敷貼層固定留置針貼膜,通過敷貼帶和第二敷貼層上的槽道固定留置針延長管,解決了由于針管置于體表引起的針管延伸段與外界摩擦,所導致的敷貼卷邊、針頭滑出等情況。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留置針貼膜固定裝置,包括第一敷貼層、棉墊層、第二敷貼層、敷貼帶,所述第二敷貼層上設有棉墊層,所述棉墊層上設有第一敷貼層;所述第一敷貼層兩側設有醫用膠帶,所述第一敷貼層上開有槽道;其中,所述槽道的兩側固定有兩條固定帶;其中,所述敷貼帶與固定帶相配合;所述敷貼帶兩端部設有粘性層。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敷貼層、第二敷貼層采用PU膜材料,避免水分滲入感染傷口等問題,同時由于PU膜透明,方便觀察留置針延長管狀態。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敷貼層通過醫用膠帶固定在患者皮膚上。
進一步地,所述敷貼帶的長度大于第一敷貼層的長度,差值在10-30mm的范圍,所述敷貼帶的寬度小于固定帶的長度,差值在0-10mm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設計一個設有第一敷貼層、棉墊層、第二敷貼層、敷貼帶的留置針貼膜固定裝置,可以有效避免因3M透明敷貼卷邊導致的針頭滑出,以及水分滲入感染傷口等問題,同時也可以及時觀察留置針延長管的狀態,操作方便、衛生,便于拆裝,減少醫護工作者的工作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正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應用示意圖。
圖中各數字標號的名稱分別是:1-第一敷貼層、2-棉墊層、3-第二敷貼層、4-敷貼帶、5-槽道、6-固定帶、7-醫用膠帶、8-粘性層、9-3M透明敷貼、10-留置針延長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留置針貼膜固定裝置,包括第一敷貼層1、棉墊層2、第二敷貼層3、敷貼帶4,如圖1、圖2所示;
所述第二敷貼層3為腰形,第二敷貼層3采用PU膜材料,第二敷貼層3上設有棉墊層2,棉墊層2上設有第一敷貼層1,第二敷貼層3、棉墊層2、第一敷貼層1相互重合設置;
其中,第一敷貼層1為腰形,第一敷貼層1采用PU膜材料,第一敷貼層1上開有槽道5,槽道5為半圓槽,槽道5的半徑在2-5mm的范圍;
第一敷貼層1一表面固定有兩條固定帶6,固定帶6固定于槽道5的兩側;
第一敷貼層1兩側均設有醫用膠帶7,第一敷貼層1通過醫用膠帶7固定在患者皮膚上;
其中,固定帶6中穿過有敷貼帶4,敷貼帶4采用PU膜材料,敷貼帶4的長度大于第一敷貼層1的長度,差值在10-30mm的范圍,敷貼帶4的寬度小于固定帶6的長度,差值在0-10mm的范圍,其中,敷貼帶4兩端部設有粘性層8。
本實施例的一個具體使用過程為:
如圖3所示,3M透明敷貼9通過第二敷貼層3固定,第二敷貼層3采用PU膜材料避免水分滲入感染傷口;留置針延長管10通過敷貼帶4固定于槽道5中,敷貼帶4采用透明PU膜材料以便于觀察留置針延長管10的狀態,其中,敷貼帶4通過粘性層8固定于患者皮膚上。
傳統留置針固定方法為靜脈穿刺送管成功后用3M透明敷貼9固定針頭,再用醫用膠帶固定針管延伸段,但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由于針管置于體表易引起針管延伸段與外界摩擦,導致3M透明敷貼9卷邊、針頭滑出等情況,重新穿刺則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護士的工作量。本實用新型通過設計一個設有第一敷貼層1、棉墊層2、第二敷貼層3、敷貼帶4的留置針貼膜固定裝置,可以有效避免因3M透明敷貼9卷邊導致的針頭滑出,以及水分滲入感染傷口等問題,同時也可以及時觀察留置針延長管10的狀態,操作方便、衛生,便于拆裝,減少醫護工作者的工作量。
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結構所作的舉例和說明,所屬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實用新型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