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輔助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膽道引流管用轉接頭。
背景技術:
在現有臨床治療,尤其是針對于膽道結石手術以及膽囊摘除術后,以及良、惡性膽管梗阻的術后減黃,化膿性膽管炎的診療等疾病時,都需要用到膽道引流管并外接負壓引流袋進行引流。但是現在臨床所使用的引流管接頭與引流袋的接頭不匹配,需要醫護人員再從其他設備上剪取其他接頭進行轉接,這個就存在接頭不牢靠易脫落,浪費器械等問題,而且現有的引流管上沒有專門的沖洗口,當患者需要進行沖洗的時候,需要醫護人員用注射器直接刺破膽道引流管進行沖洗,操作繁瑣,而且很容易發生感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種膽道引流管用轉接頭,該結構設計新穎,實用性強,能夠很好地與引流管接頭及引流袋的接頭匹配連接,同時也解決了引流管的沖洗問題,操作方便,避免患者發生感染。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膽道引流管用轉接頭,它包括豎直連接管和分支管,豎直連接管的外側設有防滑紋,分支管與豎直連接管的夾角為25°~60°,豎直連接管的上管口與膽道引流管接頭相連,豎直連接管的下管口與負壓引流袋接頭相連,距離下管口1~2cm的豎直連接管上設有開關閥,分支管的管口與沖洗接頭相連,沖洗接頭上設有密封頭。
根據上述的膽道引流管用轉接頭,所述密封頭與沖洗接頭螺紋連接。
根據上述的膽道引流管用轉接頭,所述沖洗接頭的端部設有密封墊,密封頭蓋合在沖洗接頭上。
根據上述的膽道引流管用轉接頭,所述豎直連接管的上管口的直徑為膽道引流管接頭的口徑的1.05~1.1倍,膽道引流管接頭的口徑嵌入至豎直連接管的上管口內;所述豎直連接管的下管口的直徑為負壓引流袋接頭的口徑的1.05~1.1倍,負壓引流袋接頭的口徑嵌入至豎直連接管的下管口內。
根據上述的膽道引流管用轉接頭,所述沖洗接頭的材質醫用橡膠或醫用軟硅膠。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
1. 本實用新型結構包括豎直連接管和分支管,豎直連接管的外側設有防滑紋,分支管與豎直連接管的夾角為25°~60°,豎直連接管的上管口與膽道引流管接頭相連,豎直連接管的下管口與負壓引流袋接頭相連,距離下管口1~2cm的豎直連接管上設有開關閥,分支管的管口與沖洗接頭相連,沖洗接頭上設有密封頭;防滑紋的設計便于接觸豎直連接管輔助連接,分支管與豎直連接管的夾角為25°~60°,該角度便于沖洗引流管;密封頭的設計當需要沖洗的時候,關閉開關閥閥,打開密封頭,用注射器刺破沖洗接頭的端部的密封墊進行沖洗即可。該結構能夠很好地與引流管接頭及引流袋的接頭匹配連接,同時也解決了引流管的沖洗問題,操作方便,避免患者發生感染。
2. 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簡單、合理,成本低廉,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參照圖1所示,一種膽道引流管用轉接頭,它包括豎直連接管1和分支管2,豎直連接管1的外側設有防滑紋3,分支管2與豎直連接管1的夾角為25°~60°,豎直連接管1的上管口與膽道引流管接頭4相連,豎直連接管1的上管口的直徑為膽道引流管接頭4的口徑的1.05~1.1倍,膽道引流管接頭4的口徑嵌入至豎直連接管1的上管口內;所述豎直連接管1的下管口與負壓引流袋接頭5相連,豎直連接管1的下管口的直徑為負壓引流袋接頭5的口徑的1.05~1.1倍,負壓引流袋接頭5的口徑嵌入至豎直連接管1的下管口內,距離下管口1~2cm的豎直連接管上設有開關閥6,分支管2的管口與沖洗接頭7相連,沖洗接頭7的材質醫用橡膠或醫用軟硅膠,沖洗接頭7上設有密封頭8,沖洗接頭7的端部設有密封墊9,密封頭8螺紋連接在沖洗接頭7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