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麻醉氣體監護儀。
背景技術:
醫療監護儀是一種以測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參數,并可與已知設定值進行比較,如果出現超標,可發出警報的裝置或系統。監護儀的用途除測量和監護生理參數外,還包括監視和處理用藥及手術前后的狀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麻醉氣體監護儀,具有麻醉氣體利用率高,結構簡單,體積小,便于攜帶的優點。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本麻醉氣體監護儀,包括心電圖機,所述的心電圖機的機殼上通過彈性繩連接有用于吸取麻醉氣體的吸入面罩,所述的吸入面罩內腔通過導氣板劃分為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所述的第一腔體與麻醉氣供氣源相連接,所述的第二腔體與嘴巴相接觸,所述的第二腔體上開設有排氣口,所述的導氣板靠近排氣口的一側鉸接連接有門閥,所述的心電圖機上連接有電極片。
在上述的麻醉氣體監護儀中,所述的第一腔體上連接有與供氣源相連接的插接管。
在上述的麻醉氣體監護儀中,所述的機殼上設有橫桿,所述的橫桿上設有掛鉤,所述的掛鉤與插接管一側的掛環相連接。
在上述的麻醉氣體監護儀中,所述的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之間設有通道口,所述的門閥位于通道口處且通過轉軸與導氣板連接。
在上述的麻醉氣體監護儀中,所述的心電圖機上設有接線端,所述的接線端,所述的電極片通過導線與電極夾連接,所述的電極夾可拆卸連接于接線端。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通過導氣板將吸入面罩的內腔劃分為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在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的連通處設置門閥,吸氣時門閥打開,麻醉氣體從第一腔體進入第二腔體被吸入人體,呼氣時門閥關閉將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隔斷,呼出的廢氣從排氣口排出,降低了麻醉氣體的浪費,提高了麻醉氣體的利用率,麻醉時間短,且設備結構簡單,體積小,便于攜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麻醉氣體監護儀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方案包括心電圖機1,所述的心電圖機1的機殼11上通過彈性繩2連接有用于吸取麻醉氣體的吸入面罩3,所述的吸入面罩3內腔通過導氣板4劃分為第一腔體31和第二腔體32,所述的第一腔體31與麻醉氣供氣源相連接,所述的第二腔體32與嘴巴相接觸,所述的第二腔體32上開設有排氣口33,所述的導氣板4靠近排氣口33的一側鉸接連接有門閥41,所述的心電圖機1上連接有電極片5。
第一腔體31上連接有與供氣源相連接的插接管6。所述的機殼11上設有橫桿22,所述的橫桿22上設有掛鉤23,所述的掛鉤23與插接管6一側的掛環61相連接。所述的第一腔體31和第二腔體32之間設有通道口,所述的門閥41位于通道口處且通過轉軸42與導氣板4連接。所述的心電圖機1上設有接線端13,所述的接線端13,所述的電極片5通過導線與電極夾51連接,所述的電極夾51可拆卸連接于接線端13。
工作原理:通過導氣板4將吸入面罩的內腔劃分為第一腔體31和第二腔體32,在第一腔體31和第二腔體32的連通處設置門閥41,吸氣時門閥41打開,麻醉氣體從第一腔體進入第二腔體被吸入人體,呼氣時門閥41關閉將第一腔體31和第二腔體32隔斷,呼出的廢氣從排氣口33排出,降低了麻醉氣體的浪費,提高了麻醉氣體的利用率,麻醉時間短,且設備結構簡單,體積小,便于攜帶。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