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血管取栓器。
背景技術:
血栓病是指血栓栓塞性疾病,主要由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兩種病理過程所引起的疾病。臨床非常常見,嚴重危害公眾生命和健康,血栓栓塞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和復發率高的特點,是中年人致死和致殘的主要疾病。血栓一旦形成,往往造成不可逆的嚴重后果。
近年來,抗栓治療得到了迅速發展,將血管內產生的血栓取出,使閉塞的血管再通,是恢復血栓堵塞血管的關鍵,也是目前國際血管研究的新領域。例如,授權公告號為CN203724174U和CN101396295B的專利公開文本均公開了一種取栓器,主要包括取栓器主體和設置在取栓器主體遠端的過濾網或網籃,其中,取栓器主體通過醫用金屬絲形成螺旋狀結構來構成。在前述技術方案中,取栓器主體通過醫用金屬絲形成螺旋狀結構來構成,使取栓器主體結構復雜且體積較大,不利于取栓器釋放和回撤。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利于簡化取栓器結構的血管取栓器。
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血管取栓器,包括:血栓分離件,由超彈性醫用線狀材料制成的閉合結構,在打開狀態下用以將血栓與血管內壁分離;過濾網籃,由醫用編織材料制成,其開口端設置在所述血栓分離件上,用以攔截被所述血栓分離件分離下來的斑塊;制動組件,與所述血栓分離件連接,用以使所述血栓分離件處于打開/閉合狀態。
優選的,所述制動組件包括操作桿和多根連桿,這多根連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血栓分離件和操作桿鉸接或轉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多根連桿沿所述血栓分離件的周向均勻分布。
優選的,在所述操作桿上設有沿其軸向貫通的導絲配合孔。
采用本實用新型所述血管取栓器,在使用時,血管取栓器主體在血管內釋放,沿導絲由近端至遠端推動操作桿使血栓分離件處于打開狀態,過濾網籃張開且位于血栓的遠端;回撤取栓器主體時,血栓在血栓分離件的作用下與血管內壁面剝離,被剝離下的血栓被過濾網籃攔截。這種血管取栓器的結構簡單,有利于簡化取栓器釋放和回撤過程。
附圖說明
圖1為血管取栓器的整體示意圖;
圖2為血管取栓器的取栓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見圖1~圖2對本實用新型所述血管取栓器進行詳細說明。在下述描述中,將血管取栓器在使用過程中的靠近操作端的一側定義為血管取栓器的近端,將其遠離操作端的一側定義為血管取栓器的遠端。
如圖1所示,血管取栓器主要包括血栓分離件2、過濾網籃1和制動組件。其中,血栓分離件2是由超彈性材料制成的具有閉合結構的圈狀部件,本實施例中,超彈性材料優選鎳鈦合金(Ni-Ti),鎳鈦合金(Ni-Ti)因其生物機械相容性、生物相容性、耐疲勞性、均勻塑性變形、磁共振成像相容性、彈性展開能力等特性而被廣泛應用在醫療應用中。血栓分離件2在血管取栓器處于未使用狀態下處于收縮狀態,可經導管送入,在血管取取栓器處于使用狀態下處于打開狀態,其在打開狀態下呈圓形或橢圓形,主要用以將血栓(即附著在血管內壁上的斑塊)從血管內壁上剝離,使血栓與血管內壁分離。
過濾網籃1是由醫用編織材料制成的漁網狀或網兜狀的結構,它的遠端閉合近端敞口設置,在本實施例中,過濾網籃1整體呈倒置的圓錐狀且其近端敞口設置,過濾網籃1的開口端以捆綁的形式設置在血栓分離件2上且沿其周向均勻分布,它主要用以對血液進行過濾以攔截被血栓分離件2分離下來的斑塊。前述醫用編織材料主要指直徑為0.02mm至0.06mm的化纖絲、鎳鈦合金絲、鈦絲、鎢絲、鉭絲、鉑金絲、鉑銥合金絲或不銹鋼絲,過濾網籃1的網孔孔徑為1mm左右。
制動組件用以使血栓分離件2處于打開/閉合狀態,它包括操作桿4和多根連桿3,這多根連桿3的近端與操作桿4的遠端鉸接或轉動連接,它們的遠端沿血栓分離件2的周向均勻地分布并與其鉸接或轉動連接。其中,操作桿4和多根連桿3均由醫用高分子材料或金屬材料,可以為醫用不銹鋼、鈷基合金、鈦基合金、形狀記憶合金或貴金屬等。在操作桿4上設有沿其軸向貫通的導絲配合孔。
下面結合上述結構描述對血管取栓器的取栓過程進行詳細地描述。具體為:
本實用新型血管取栓器通常需要配合一根內徑相匹配的專用輸送導管使用。預先在病變血管處置入圖2所示的一根導絲5,在使用時,首先將釋放輸送導管放置到血栓6的遠端,通過后撤輸送導管使血管取栓器主體在血管內釋放,然后沿導絲5由近端至遠端推動操作桿4使血栓分離件2處于打開狀態,血栓分離件2的打開程度以其貼住血管內壁或嵌入血栓為準;過濾網籃1張開且位于血栓6的遠端;回撤取栓器主體時,血栓6在血栓分離件2的作用下與血管內壁面剝離,被剝離下的血栓6被過濾網籃1攔截。
本實用新型所述血管取栓器的結構簡單,有利于簡化取栓器釋放和回撤過程。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