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醫用平車。
背景技術:
在醫院,經常出現運送病人的情況,運送病人一般都用醫用平車,讓病人躺在醫用平車上,由醫護人員進行運送。目前的醫用平車存在的缺點是:1)車體高度一定,轉移病人時需將病人搬到平車上,對于身高受限的醫護人員來說,費時費力,不利于病人的轉移;2)當將病人由一處運送到另一處時,其運送的道路可能不完全在室內,會有室外的情況,如運送時恰逢晴天,病人會被太陽曬;如恰逢雨雪天,就更慘了,病人會遭受雨淋,雪花撲面。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醫用平車,既能提高病人轉移的便利性,又能提高病人的舒適度。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手段解決上述問題:一種醫用平車,包括車體和設置在車體上方的升降板,所述車體下方前后兩側分別設置有前輪和后輪,車體上設置有立柱,所述升降板與立柱滑動連接,升降板兩側均通過升降結構與車體連接,所述升降結構包括反向絲攻的上螺桿和下螺桿,所述上螺桿與升降板連接,所述下螺桿與車體連接,上螺桿與下螺桿之間通過兩端帶有相對應絲攻的調節螺母連接。
進一步,所述前輪處設置有剎車,所述后輪為萬向輪。
進一步,兩個調節螺母之間通過環形帶連接。
進一步,任意一個調節螺母外套有與該調節螺母固定連接的從動齒輪,所述車體上設置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與從動齒輪嚙合的主動齒輪。
進一步,所述車體上設置有遮擋傘。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醫用平車,包括車體和設置在車體上方的升降板,所述車體下方前后兩側分別設置有前輪和后輪,車體上設置有立柱,所述升降板與立柱滑動連接,升降板兩側均通過升降結構與車體連接,所述升降結構包括反向絲攻的上螺桿和下螺桿,所述上螺桿與升降板連接,所述下螺桿與車體連接,上螺桿與下螺桿之間通過兩端帶有相對應絲攻的調節螺母連接。該結構的醫用平車,既能提高病人轉移的便利性,又能提高病人的舒適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醫用平車,包括車體1和設置在車體上方的升降板2,所述車體下方前后兩側分別設置有前輪3和后輪4,所述前輪處設置有剎車5,所述后輪為萬向輪,車體上設置有立柱6,所述升降板與立柱滑動連接,升降板兩側均通過升降結構與車體連接,所述升降結構包括反向絲攻的上螺桿7和下螺桿8,所述上螺桿與升降板連接,所述下螺桿與車體連接,上螺桿與下螺桿之間通過兩端帶有相對應絲攻的調節螺母9連接。該結構的醫用平車,在轉運病人時,轉動調節螺母,帶動升降板升降,使升降板處于合適的高度,再將病人搬移到升降板上,有效提高了病人轉移的便利性,保證了病人的舒適度,為進一步提高病人的舒適度,可在升降板上設置軟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兩個調節螺母之間通過環形帶10連接。這樣,轉動一個調節螺母,即可通過環形帶帶動另一個調節螺母同步轉動,不僅提高了調節升降板位置的效率,而且能使升降板兩端同步升降,避免升降板發生傾斜,進一步提高了病人躺在升降板上的舒適度。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任意一個調節螺母外套有與該調節螺母固定連接的從動齒輪11,所述車體上設置有電機13,所述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與從動齒輪嚙合的主動齒輪12,電機為正反電機。通過電機帶動調節螺母轉動,進一步提高了調節效率。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車體上設置有遮擋傘14,遮擋傘能覆蓋整個升降板,遮擋傘用來遮風擋雨,進一步提高了病人的舒適度。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