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預防PICC置管時,患者手臂引起靜脈血栓的固定套,屬于醫療領域。
背景技術:
在化療前會進行PICC置管,一般置管位置為上肢貴要靜脈和頭靜脈,而PICC置管后,患者的肢體容易出現腫脹疼痛,上臂肌肉酸脹、肢體感覺功能障礙,皮溫高,而出現這樣的情況,大多數經B超檢查,會發現是靜脈血栓形成。
而靜脈血栓一旦形成,不但患者肢體不舒適,而當患者按摩或者劇烈運動時, 栓子會脫落,引起肺栓塞,會危及患者的生命,而且,病人患有腫瘤后,再出現此類并發癥,會導致思想負擔加重,產生緊張恐懼心理,甚至會對治療失去信心。
而為了預防靜脈血栓的形成,在PICC置管后,醫生會叮囑患者置管側肢體適度活動,避免置管側肢體提重、過度外展等,另外,在置管后3到4天每天在穿刺點10cm附近進行熱敷,盡可能地避免靜脈血栓的發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使用方便,能夠固定患者置管側上肢,并對穿刺點進行熱敷的預防PICC置管引起靜脈血栓的固定套,以克服已有技術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實現其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預防PICC置管引起靜脈血栓的固定套,包括臂托架,臂托架具有松緊帶,還具有臂帶,臂帶的一端通過連接帶與臂托架相連,臂帶的另一端具有綁帶,臂帶位于綁帶的一側邊的上下兩側對稱布置有2個敷袋,且每個敷袋都具有容納腔。
所述臂托架的兩端均具有螺桿連接頭,2個加長螺母段分別通過螺桿連接頭固定在臂托架上。
所述每個敷袋的表面還具有絨面層,消毒紗布貼通過其背面具有的鉤面層與絨面貼的配合,粘貼在敷袋上。
所述加長螺母段的端部具有扣環,連接繩的一端系在扣環上,另一端固定有橡膠捏球。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包括臂托架,臂托架具有松緊帶,還具有臂帶,臂帶的一端通過連接帶與臂托架相連,臂帶的另一端具有綁帶,臂帶位于綁帶的一側上下兩側對稱布置有2個敷袋,且每個敷袋都具有容納腔,這樣結構的好處在于,使用時,將臂托架像骨折固定木板一樣,貼合在患者的肘部,調整位置后,通過松緊帶固定在患者臂部,這樣,就避免了患者的手臂過度彎曲,影響握拳后上臂肌肉收縮程度,同時,臂帶能夠搭在患者的手臂上,這樣,臂帶兩側對稱布置的2個敷袋就分別貼合患者的手臂皮膚,能夠包覆住穿刺點,此時,將綁帶綁在患者的上肢,實現了臂帶的固定,而敷袋具有容納腔,這樣熱毛巾,或者發熱裝置就可以通過容納腔放置在敷袋內,這樣的好處在于,不但通過2個敷袋,患者穿刺處的皮膚能夠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熱敷,同時,熱毛巾或者發熱裝置放置在敷袋內,不容易掉落,不需要時時進行調整。
而所述臂托架的兩端均具有螺桿連接頭,2個加長螺母段分別通過螺桿連接頭固定在臂托架上,這樣結構的好處在于,每個患者的上肢長度是不一樣的,通過旋轉螺桿連接頭,就相當于調整了整個臂托架的長度,能夠更好地貼合不同患者的上肢,達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而所述每個敷袋的表面還具有絨面層,消毒紗布貼通過其背面具有的鉤面層與絨面貼的配合,粘貼在敷袋上,患者的穿刺點平時也需要保證干燥和衛生,因此敷袋上粘貼消毒紗布層,能夠在熱敷的同時,也保證了衛生,而其消毒紗布層是可更換的,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可以更換。
而所述加長螺母段的端部具有扣環,連接繩的一端系在扣環上,另一端固定有橡膠捏球,而具有扣環的加長螺母段是安裝在臂托架位于患者手部一側的,這樣,當本實用新型被患者穿戴完畢后,患者還可以用手部不斷捏合橡膠捏球,在熱敷的同時,也對患者的上肢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消毒紗布貼11背面的鉤面層12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照附圖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如附圖1、2所示。
一種預防PICC置管引起靜脈血栓的固定套,包括臂托架1,臂托架1具有松緊帶7,還具有臂帶2,臂帶2的一端通過連接帶3與臂托架1相連,臂帶2的另一端具有綁帶4,臂帶2位于綁帶4的一側邊的上下兩側對稱布置有2個敷袋5,且每個敷袋5都具有容納腔6。
所述臂托架1的兩端均具有螺桿連接頭8,2個加長螺母段9分別通過螺桿連接頭8固定在臂托架1上。
所述每個敷袋5的表面還具有絨面層10,消毒紗布貼11通過其背面具有的鉤面層12與絨面貼10的配合,粘貼在敷袋5上。
所述加長螺母段9的端部具有扣環13,連接繩14的一端系在扣環13上,另一端固定有橡膠捏球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