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固定鼻胃管的耳夾,屬于醫療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鼻胃管常應用與消化道疾病及術后胃腸減壓和不能進食患者的鼻飼。
而現有的鼻胃管一般采用多條膠帶固定在患者的面頰或鼻翼處,但是膠布的粘性受溫度、時間、患者皮膚油脂的分泌量的影響,是會影響到固定效果的,特別是夏天出汗較多,膠布是很容易松落,非計劃性拔管率增加;而有的患者對膠布過敏,鼻胃管都沒法固定;
而現有技術所采用的固定裝置,結構也都比較復雜,最重要的是,患者使用起來不舒適,感覺面部物體多,容易在無意識狀態拉扯,使用效果并不是特別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患者佩戴舒適,同時能夠固定鼻胃管的鼻胃管固定耳夾,以克服已有技術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實現其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鼻胃管固定耳夾,包括U型耳夾主體,且U型耳夾主體的內側具有2個對稱布置的止擋凸子。
所述U型耳夾主體的端部具有關節球,調整臂的端部具有與關節球相配合的關節腔,通過關節球與關節腔的配合,調整臂與U型耳夾主體轉動連接,調整臂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第一支臂的一端與關節腔固定連接,另一端通過銷軸與第二支臂轉動連接,第二支臂的端部具有集管圈,集管圈具有缺口。
所述U型耳夾主體開口端的2個夾臂的夾持面均具有緩沖墊。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具有U型耳夾主體,且U型耳夾主體的內側具有2個對稱布置的止擋凸子,這樣結構與以往技術最大的優點在于,2個對稱布置的止擋凸子,能夠將整個U型耳夾主體分隔成兩部分,止擋凸子到開口的部分,可以稱之為夾持段,可以夾住患者的耳廓,而另一部分可以供鼻胃管穿過,止擋凸子可以起到卡住鼻胃管的作用,同時使其固定在患者的耳畔,而不用全部集中在患者的臉部,這樣,膠布的使用度就大大降低了,同時,耳朵到嘴部的距離是很短的,這樣的就能夠大大縮短了鼻胃管的使用長度,使得鼻胃管既不長,又固定在患者耳畔,平時牽拉到的概率會降低,同時,臥床翻身時也不容易拉扯到。
而所述U型耳夾主體的端部具有關節球,調整臂的端部具有與關節球相配合的關節腔,通過關節球與關節腔的配合,調整臂與U型耳夾主體轉動連接,調整臂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第一支臂的一端與關節腔固定連接,另一端通過銷軸與第二支臂轉動連接,第二支臂的端部具有集管圈,集管圈具有缺口,這樣結構的好處在于,單純通過U型耳夾主體固定鼻胃管是能夠達到固定的目的了,但是,鼻胃管位于患者耳朵和嘴部之間沒有固定,平時容易隨著重力垂落,而通過調整臂前端具有的集管圈,可以扎扣住鼻胃管,通過撥動調整臂,能夠使得鼻胃管盡可能地貼合患者皮膚,特別是當鼻胃管的長度余量大時,可以起到一個支架的作用,配合U型耳夾主體,能夠更好地使得鼻胃管固定在患者的耳畔部位。
而所述U型耳夾主體開口端的2個夾臂的夾持面均具有緩沖墊,緩沖墊能夠在夾臂夾住患者耳廓時起到緩沖的作用,即使長時間使用,患者的耳朵也不會感覺不舒適,而緩沖墊可以采用海綿或者硅膠材料制成。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照附圖,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一種典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鼻胃管固定耳夾,包括U型耳夾主體1,且U型耳夾主體1的內側具有2個對稱布置的止擋凸子2。
所述U型耳夾主體1的端部具有關節球3,調整臂4的端部具有與關節球3相配合的關節腔11,通過關節球3與關節腔11的配合,調整臂4與U型耳夾主體1轉動連接,調整臂4包括第一支臂5和第二支臂6,第一支臂5的一端與關節腔11固定連接,另一端通過銷軸與第二支臂6轉動連接,第二支臂6的端部具有集管圈7,集管圈7具有缺口8。
所述U型耳夾主體1開口端的2個夾臂9的夾持面均具有緩沖墊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