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經皮腎鏡手術的止血裝置,特別是公開一種經皮腎鏡雙極止血器,特別是公開一種經皮腎鏡雙極止血器。
背景技術:
經皮腎鏡手術是目前治療巨大、多發、復雜腎臟結石的首選治療手段。手術主要限制因素在于不可避免的會有少部分患者出現穿刺通道大出血,嚴重時危及生命。目前尚缺乏經皮腎鏡專用的雙極止血裝置,只能采用通道壓迫止血或單極電凝鉤止血,前者仍難免有患者壓迫止血無效仍出現大出血,后者非經皮腎鏡專用,操作不方便,且單極電凝止血效果欠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實用方便,可實現術中止血,避免術后穿刺通道動脈出血的發生,提高手術安全性、減低出血并發癥發生率的經皮腎鏡雙極止血器。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經皮腎鏡雙極止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連接桿、固定套、電凝頭、電凝頭固定柱和導線,所述連接桿內設有導線通道,所述導線的前端從所述導線通道的尾端穿過導線通道與所述電凝頭固定柱相連,所述電凝頭固定柱固定在所述連接桿的頭部端,所述電凝頭固定在所述電凝頭固定柱上,所述導線的尾端位于所述連接桿的尾部端且所述導線的尾端設有電極接口,所述固定套包括2個內壁呈弧形的固定片,2個所述固定片分別固定在所述連接桿的兩側,所述固定片的內壁與所述連接桿的上表面之間共同圍成用于放置經皮腎鏡的鏡管通道;所述連接桿的尾部下方設有手柄。
所述電凝頭、電凝頭固定柱、電極接口的數量分別為2個,所述導線的數量為2根,每1個電凝頭與1個電凝頭固定柱、1根導線和1個電極接口依次相連,2根導線之間相互絕緣。
所述固定套的數量為1~6個。
所述固定片的縱向截面呈“C”字形。
所述固定片為彈性固定片。
所述手柄由固定桿和環形持握圈組成,所述環形持握圈通過固定桿與所述連接桿相連。
所述連接桿的上表面為平面或弧形面。
所述電凝頭為球狀電凝頭,所述電凝頭的頂部與經皮腎鏡頭端的上緣等高。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經皮腎鏡手術時,若發現穿刺通道腎實質的動脈出血點,可使用本實用新型的電凝頭進行電凝止血,充分發揮雙極電凝止血確切、可封閉小血管、周圍組織損傷小的優點,從而封閉穿刺通道中的破損的較大血管斷端,特別是小動脈斷端,有效避免術后穿刺通道動脈出血的發生,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減低出血并發癥發生率,且操作簡單易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與經皮腎鏡相連的時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連接桿;2、固定套;21、固定片;3、電凝頭;4、電凝頭固定柱;5、導線;6、電極接口;71、固定桿;72、環形持握圈;8、經皮腎鏡。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圖1~3,本實用新型包括連接桿1、固定套2、電凝頭3、電凝頭固定柱4和導線5,所述連接桿1內設有導線通道,所述導線5的前端從所述導線通道的尾端穿過導線通道與所述電凝頭固定柱4相連,所述電凝頭固定柱固4定在所述連接桿1的頭部端,所述電凝頭3固定在所述電凝頭固定柱4上,所述電凝頭3為球狀電凝頭,所述電凝頭3的頂部與經皮腎鏡8頭端的上緣等高。所述導線5的尾端位于所述連接桿1的尾部端且所述導線5的尾端設有電極接口6。所述電凝頭3、電凝頭固定柱4、電極接口6的數量分別為2個,所述導線5的數量為2根,每1個電凝頭3與1個電凝頭固定柱4、1根導線5和1個電極接口6依次相連,2根導線5之間相互絕緣。
所述固定套2的數量為1~6個,每個所述固定套2包括2個內壁呈弧形的固定片21,所述固定片21的縱向截面呈“C”字形,所述固定片21為彈性固定片,2個所述固定片21分別固定在所述連接桿1的兩側,所述固定片21的內壁與所述連接桿1的上表面之間共同圍成用于放置經皮腎鏡8的鏡管通道;所述連接桿1的尾部下方設有手柄,所述手柄由固定桿71和環形持握圈72組成,所述環形持握圈72通過固定桿71與所述連接桿1相連。所述連接桿1的上表面為平面。
實施例一:
根據圖2,所述連接桿1的上表面與上述不同的是,所述連接桿1的上表面呈弧形面,其余結構如上述。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所述電極接口6用于通過連接線連接高頻電刀發生器的雙極輸出,將本實用新型套在經皮腎鏡8的前端,保持電凝頭3在經皮腎鏡8末端前方3-5mm左右,將手指套入環形持握圈72便于必要時前后移動及旋轉本實用新型。檢查經皮腎鏡穿刺通道若發現有出血點及血管斷端,通過環形持握圈72的手指操作將本實用新型前后移動及旋轉至出血點,啟動電凝封閉出血點的血管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