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步態矯正儀。
背景技術:
因中風造成的偏癱患者的走路姿勢有以下特點: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不彎曲;靠以髖關節為圓心向側前方畫圈來帶動病肢運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做出改進,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步態矯正儀,通過儀器帶動患者的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彎曲,并限制髖關節的畫圈運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步態矯正儀,包括腰部固定裝置、大腿支撐桿和小腿支撐桿,所述大腿支撐桿頂端與腰部固定裝置轉動連接,所述大腿支撐桿底端與小腿支撐桿轉動連接,所述大腿支撐桿上設置有大腿固定裝置,所述小腿支撐桿上設置有小腿固定裝置,所述小腿支撐桿底部設置有腳部固定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大腿支撐桿和小腿支撐桿均包括兩個管體套置形成,位于內部管體側部設有滑槽,位于外部的管體設有貫穿滑槽及內管的螺栓實現鎖緊。
進一步的,所述大腿固定裝置和小腿固定裝置均由固定在支撐桿上的彈力帶組成,彈力帶的兩端設有相互配合的公母扣。
進一步的,所述腳部固定裝置由腳底支撐板和彈力帶組成,所述彈力帶的兩端設有相互配合的公母扣。
進一步的,所述腰部固定裝置由一段腰部支撐桿和彈力帶組成,彈力帶的兩端設有相互配合的公母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儀器帶動患者的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彎曲,并限制髖關節的畫圈運動,這樣可以有效矯正步態。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
圖中:1-腰部固定裝置,12-腰部固定彈力帶,13-腰部固定卡扣,2-大腿固定裝置,21-大腿固定彈力帶,22-大腿固定卡扣,3-鎖緊開關,4-大腿支撐桿,5-小腿支撐桿,6-小腿固定裝置,61-小腿固定彈力帶,62-小腿固定卡扣,7-腳部固定裝置,71-腳部固定彈力帶,72-腳部固定卡扣,73-腳底支撐板。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步態矯正儀,包括腰部固定裝置1、大腿支撐桿4和小腿支撐桿5,所述大腿支撐桿4頂端與腰部固定裝置1轉動連接,所述大腿支撐桿4底端與小腿支撐桿5轉動連接,所述大腿支撐桿4上設置有大腿固定裝置2,所述小腿支撐桿5上設置有小腿固定裝置6,所述小腿支撐桿5底部設置有腳部固定裝置7。
本實施例中,所述大腿支撐桿4和小腿支撐桿5均為伸縮桿,且在大腿支撐桿4和小腿支撐桿5上各有一個調節儀器長度的鎖緊開關3。
本實施例中,所述大腿固定裝置2和小腿固定裝置6均由固定在支撐桿上的彈力帶組成,彈力帶的兩端由卡扣連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腳部固定裝置7由腳底支撐板73和彈力帶71組成,所述彈力帶71的兩端由卡扣72連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腰部固定裝置1由一段腰部支撐桿和彈力帶12組成,彈力帶12的兩端由卡扣13連接。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使用如下:根據使用者的腿長調節伸縮桿的長度,然后將鎖緊開關鎖緊。接著借助儀器上的固定裝置分別在腰部、大腿、小腿和腳部將儀器固定。固定裝置使用的是具有強力彈性的彈力帶,它不僅可以很好的將儀器固定在使用者身上,而且可以很好的貼合人體而又令人感覺很舒適。因為腰部固定裝置和大腿支撐桿轉動連接,使用者一旦開始行走,便會帶動大腿支撐桿主動彎曲,從而帶動使用者大腿抬起,髖關節彎曲。同理,使用者的膝關節和踝關節也會被動彎曲,從而達到矯正步態的目的。此外,矯正儀沒有左右方向的自由度,因此,使用時可以很好的限制使用者的畫圈步態。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