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腰椎牽引床,尤其涉及一種康復醫療用新型腰椎牽引床。
背景技術:
康復醫療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是20世紀中期出現的一個新的概念。康復醫學和預防醫學、保健醫學、臨床醫學并稱為“四大醫學”,它是一門以消除和減輕人的功能障礙,彌補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設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醫學學科,也就是功能障礙的預防、診斷、評估、治療、訓練和處理的醫學學科。運動療法、作業療法等是現代康復醫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
康復醫學是一門有關促進殘疾人及患者康復的醫學學科,更具體地說,康復醫學是為了康復的目的而應用有關功能障礙的預防、診斷和評估、治療、訓練和處理的一門醫學學科。康復醫學又稱第三醫學(臨床醫學為第一醫學,預防醫學為第二醫學)。在現代醫學體系中,已把預防、醫療、康復相互聯系,組成一個統一體。康復醫學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原以殘疾人為主要服務對象。現代康復醫學是近半個世紀來蓬勃發展起來的,它的發展是人類醫學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現代科學技術進步的結果。
目前的康復醫療用腰椎牽引床存在結構復雜、操作不便、治療效果不佳的缺點,因
此亟需研發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治療效果佳的康復醫療用新型腰椎牽引床。
技術實現要素: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目前的康復醫療用腰椎牽引床存在結構復雜、操作不便、治療效果不佳的缺點,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治療效果佳的康復醫療用新型腰椎牽引床。
(2)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這樣一種康復醫療用新型腰椎牽引床,包括有床腿、床體、腰部床面、束緊帶、滑軌Ⅰ、滑塊Ⅰ、頭部床面、頭枕、活動板Ⅰ、活動板Ⅱ、彈簧、腳踏板、滑軌Ⅱ、滑塊Ⅱ、齒條、小皮帶輪、齒輪、大皮帶輪、平皮帶、轉盤和連接桿,床體底部設有床腿,床體頂部中間設有腰部床面,腰部床面上設有束緊帶,腰部床面左端鉸接連接有活動板Ⅰ,活動板Ⅰ左端鉸接連接有活動板Ⅱ,活動板Ⅰ與活動板Ⅱ之間設有彈簧,活動板Ⅱ頂部左側設有腳踏板,床體內頂部右側設有滑軌Ⅰ,滑軌Ⅰ上滑動式連接有滑塊Ⅰ,滑塊Ⅰ頂部設有頭部床面,頭部床面頂部右端設有頭枕,床體內頂部左側設有滑軌Ⅱ,滑軌Ⅱ上滑動式連接有滑塊Ⅱ,滑塊Ⅱ頂部與活動板Ⅱ鉸接連接,滑塊Ⅱ底部設有齒條,床體內底部左側設有小皮帶輪,小皮帶輪前側設有齒輪,床體內底部中間設有大皮帶輪,大皮帶輪與小皮帶輪上繞有平皮帶,大皮帶輪前側設有轉盤,轉盤前側偏心鉸接連接有連接桿,連接桿右端與滑塊Ⅰ鉸接連接。
優選地,還包括有海綿墊,頭部床面上設有海綿墊。
優選地,連接桿材料為Q234鋼。
工作原理:當腰椎病患者在治療后需要進行康復治療時,患者躺在床體上,腰部位于腰部床面上,并用束緊帶將腰部束緊,腰部及其上部位位于頭部床面上,頭枕可以讓患者躺的更舒適,患者腿部放在活動板Ⅰ及活動板Ⅱ上,腳部接觸腳踏板。然后患者將腿伸直,通過腳踏板帶動活動板Ⅰ向左擺動,使得滑塊Ⅱ向左運動,滑塊Ⅱ帶動齒條向左運動,齒條帶動齒輪逆時針旋轉動,齒輪帶動小皮帶輪逆時針轉動,小皮帶輪通過平皮帶帶動大皮帶輪逆時針轉動,大皮帶輪帶動轉盤逆時針轉動,轉盤帶動連接桿向右擺動,連接桿帶動滑塊Ⅰ向右運動,滑塊Ⅰ帶動頭部床面向右運動,而患者要不束緊在腰部床面上,所以患者腰椎得到拉伸,當患者將腿部彎曲時,彈簧帶動活動板Ⅰ向右運動,活動板Ⅰ帶動滑塊Ⅱ向右運動,滑塊Ⅱ帶動齒條向右運動,齒條帶動齒輪順時針轉動,齒輪帶動小皮帶輪順時針轉動,小皮帶輪通過平皮帶帶動大皮帶輪順時針轉動,大皮帶輪帶動轉盤順時針轉動,轉盤帶動連接桿向左擺動,連接桿帶動滑塊Ⅰ向左運動,滑塊Ⅰ帶動頭部床面向左運動回到初始位置,如此反復,達到腰椎牽引治療的效果。當患者治療一段時間后,將束緊帶松開,離開床體在做一些舒展動作,達到緩和治療強度的效果。
因為還包括有海綿墊,頭部床面上設有海綿墊,使患者治療過程中更舒適。
因為連接桿材料為Q234鋼,Q234鋼硬度高,不易變形,有效延長連接桿使用壽命。
(3)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達到了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治療效果佳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床腿,2-床體,3-腰部床面,4-束緊帶,5-滑軌Ⅰ,6-滑塊Ⅰ,7-頭部床面,8-頭枕,9-活動板Ⅰ,10-活動板Ⅱ,11-彈簧,12-腳踏板,13-滑軌Ⅱ,14-滑塊Ⅱ,15-齒條,16-小皮帶輪,17-齒輪,18-大皮帶輪,19-平皮帶,20-轉盤,21-連接桿,22-海綿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一種康復醫療用新型腰椎牽引床,如圖1-2所示,包括有床腿1、床體2、腰部床面3、束緊帶4、滑軌Ⅰ5、滑塊Ⅰ6、頭部床面7、頭枕8、活動板Ⅰ9、活動板Ⅱ10、彈簧11、腳踏板12、滑軌Ⅱ13、滑塊Ⅱ14、齒條15、小皮帶輪16、齒輪17、大皮帶輪18、平皮帶19、轉盤20和連接桿21,床體2底部設有床腿1,床體2頂部中間設有腰部床面3,腰部床面3上設有束緊帶4,腰部床面3左端鉸接連接有活動板Ⅰ9,活動板Ⅰ9左端鉸接連接有活動板Ⅱ10,活動板Ⅰ9與活動板Ⅱ10之間設有彈簧11,活動板Ⅱ10頂部左側設有腳踏板12,床體2內頂部右側設有滑軌Ⅰ5,滑軌Ⅰ5上滑動式連接有滑塊Ⅰ6,滑塊Ⅰ6頂部設有頭部床面7,頭部床面7頂部右端設有頭枕8,床體2內頂部左側設有滑軌Ⅱ13,滑軌Ⅱ13上滑動式連接有滑塊Ⅱ14,滑塊Ⅱ14頂部與活動板Ⅱ10鉸接連接,滑塊Ⅱ14底部設有齒條15,床體2內底部左側設有小皮帶輪16,小皮帶輪16前側設有齒輪17,床體2內底部中間設有大皮帶輪18,大皮帶輪18與小皮帶輪16上繞有平皮帶19,大皮帶輪18前側設有轉盤20,轉盤20前側偏心鉸接連接有連接桿21,連接桿21右端與滑塊Ⅰ6鉸接連接。
還包括有海綿墊22,頭部床面7上設有海綿墊22。
連接桿21材料為Q234鋼。
工作原理:當腰椎病患者在治療后需要進行康復治療時,患者躺在床體2上,腰部位于腰部床面3上,并用束緊帶4將腰部束緊,腰部及其上部位位于頭部床面7上,頭枕8可以讓患者躺的更舒適,患者腿部放在活動板Ⅰ9及活動板Ⅱ10上,腳部接觸腳踏板12。然后患者將腿伸直,通過腳踏板12帶動活動板Ⅰ9向左擺動,使得滑塊Ⅱ14向左運動,滑塊Ⅱ14帶動齒條15向左運動,齒條15帶動齒輪17逆時針旋轉動,齒輪17帶動小皮帶輪16逆時針轉動,小皮帶輪16通過平皮帶19帶動大皮帶輪18逆時針轉動,大皮帶輪18帶動轉盤20逆時針轉動,轉盤20帶動連接桿21向右擺動,連接桿21帶動滑塊Ⅰ6向右運動,滑塊Ⅰ6帶動頭部床面7向右運動,而患者要不束緊在腰部床面3上,所以患者腰椎得到拉伸,當患者將腿部彎曲時,彈簧11帶動活動板Ⅰ9向右運動,活動板Ⅰ9帶動滑塊Ⅱ14向右運動,滑塊Ⅱ14帶動齒條15向右運動,齒條15帶動齒輪17順時針轉動,齒輪17帶動小皮帶輪16順時針轉動,小皮帶輪16通過平皮帶19帶動大皮帶輪18順時針轉動,大皮帶輪18帶動轉盤20順時針轉動,轉盤20帶動連接桿21向左擺動,連接桿21帶動滑塊Ⅰ6向左運動,滑塊Ⅰ6帶動頭部床面7向左運動回到初始位置,如此反復,達到腰椎牽引治療的效果。當患者治療一段時間后,將束緊帶4松開,離開床體2在做一些舒展動作,達到緩和治療強度的效果。
因為還包括有海綿墊22,頭部床面7上設有海綿墊22,使患者治療過程中更舒適。
因為連接桿21材料為Q234鋼,Q234鋼硬度高,不易變形,有效延長連接桿21使用壽命。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改進及替代,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