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孕婦腹托。
背景技術:
孕婦在孕中晚期,即懷孕4~10個月時,一般要求側臥位睡姿,原因是側臥睡姿具備:可以減輕增大的妊娠子宮對孕婦主動脈及骼動脈的壓迫,可以減輕妊娠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增加回到心臟的血流量等優點。然而孕婦在側臥時(尤其在孕中晚期)由于腹部過大過重,容易引起的不適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可以緩解孕婦側臥時的不適感的孕婦腹托。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孕婦腹托,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腹托組件以及右腹托組件,左腹托組件包括左腹托和左綁帶,右腹托組件包括右腹托和右綁帶,所述左綁帶的一端固定在左腹托的一端,所述右綁帶的一端固定在右腹托的一端,所述左綁帶的另一端通過距離可調式連接結構連接右腹托,所述右綁帶的另一端通過距離可調式連接結構連接左腹托,所述左腹托和右腹托的內側設置有用于撐在孕婦腹部的托面部分,所述托面部分呈內凹的弧面結構,所述左腹托和右腹托的外側設置有用于支撐在床面(或其他可供孕婦躺著的家具表面)上的支撐面部分。
作為優選,所述距離可調式連接結構包括魔術貼母面和魔術貼公面,左腹托和右腹托上均固定有魔術貼母面,所述左綁帶的另一端以及右綁帶的另一端均固定有魔術貼公面。
作為優選,所述支撐面部分呈平面結構。
作為優選,支撐面部分的一端和托面部分的一端連接,所述支撐面部分的另一端和托面部分的另一端分別和連接面的兩端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連接面呈平面結構。
作為優選,所述托面部分采用高彈柔性材質。
作為優選,所述左腹托和右腹托分別被包裹在包裹層內,包裹層的端部設置有開孔,開孔通過拉鏈閉合。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托面部分可以對孕婦腹部形成貼合支撐,并結合支撐面部分可以將腹部重量作用在床面(或其他可供孕婦躺著的家具表面)上,從而可以緩解孕婦側臥時的不適感,一般孕婦枕產品使用普通填充物形成非貼合支撐;孕婦腹托綁縛在腰腹部,可移動使用(如床上、沙發上、露營均可使用),而一般孕婦枕產品,非綁縛使用,一般置于床上;左腹托組件和右腹托組件通過左綁帶、右綁帶連接,因此因此方便收納,體積遠小于一般孕婦枕產品,不占床上空間;使用時,左腹托和右腹托分別位于腰部兩側,左綁帶、右綁帶分別位于腰部和腹部,因此通過調節左綁帶,可以適應不同腰部寬度的孕婦的調節需求,通過調節右綁帶,可以適應不同腹圍(孕周)的孕婦的調節需求,以獲得更好的貼合性和舒適性,一般孕婦枕不具備個性化調節功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孕婦腹托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左腹托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右腹托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孕婦腹托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參見圖1-圖4,本實施例孕婦腹托,包括左腹托組件以及右腹托組件,左腹托組件包括左腹托11和左綁帶12,右腹托組件包括右腹托21和右綁帶22,所述左綁帶12的一端固定在左腹托11的一端,所述右綁帶22的一端固定在右腹托21的一端,所述左綁帶12的另一端通過距離可調式連接結構連接右腹托21,所述右綁帶22的另一端通過距離可調式連接結構連接左腹托11,所述左腹托11和右腹托21的內側設置有用于撐在孕婦腹部的托面部分31,所述托面部分31呈內凹的弧面結構,所述左腹托11和右腹托21的外側設置有用于支撐在床面上的支撐面部分。
所述距離可調式連接結構包括魔術貼母面和魔術貼公面,左腹托11和右腹托21上均固定有魔術貼母面,所述左綁帶12的另一端以及右綁帶22的另一端均固定有魔術貼公面。
所述支撐面部分32呈平面結構。支撐面部分32的一端和托面部分31的一端連接,所述支撐面部分32的另一端和托面部分31的另一端分別和連接面33的兩端連接,所述連接面33呈平面結構。
所述托面部分31采用高彈柔性材質。
所述左腹托11和右腹托21分別被包裹在包裹層4內,包裹層4的端部設置有開孔,開孔通過拉鏈41閉合。
需要說明的是:距離可調式連接結構也可以采用其他現有的調節結構,例如通過在左腹托11和右腹托21上均固定有紐扣,所述左綁帶12的另一端以及右綁帶22的另一端開設有多個紐扣孔,通過紐扣扣入不同位置的紐扣孔,通過調節左綁帶,可以適應不同腰部寬度的孕婦的調整需求,通過調節右綁帶,可以適應不同腹圍(孕周)的孕婦的調整需求,以獲得更好的貼合性和舒適性。
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說明書的內容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