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急救擔架。
背景技術:
擔架是醫療部門的必備設備,主要用于在急診中轉移病人。目前擔架主要兩個支撐桿及位于兩支撐桿之間的支撐布組成,這種擔架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但是由于支撐桿較長,并且不能折疊收縮,占用了較大空間,攜帶不方便,并且這種擔架形式只能采用雙人抬的方式,不論病人是什么狀態,不論什么體重都要醫護人員用力抬著,這對醫務人員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給醫護工作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簡單、可以折疊和省力的急救擔架,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急救擔架,包括第一支撐桿、通孔、第一支撐布、第二支撐布、第二支撐桿、銷軸、滑槽,所述第一支撐桿數目為2,所述第一支撐布固定連接在兩個第一支撐桿之間,所述第二支撐桿數目為2,所述第二支撐布固定連接在兩個第二支撐桿之間,所述通孔位于第一支撐桿中心,所述滑槽位于第一支撐桿一端,第一支撐桿與第二支撐桿通過銷軸連接,銷軸位于所述滑槽內。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支撐桿、第二支撐桿下方分別設有耳座、鉸鏈、可伸縮支腿、滾輪和卡環,所述耳座通過鉸鏈與可伸縮支腿一端連接,可伸縮支腿另一端與滾輪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通過銷軸連接,可以折疊,減小了設備的體積,便于存儲和攜帶;
(2)設置了滾輪裝置,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小醫務人員的體力勞動,并且連接滾輪的可伸縮桿可以折疊,不占用空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符號說明:
1.第一支撐桿,2.通孔,3.第一支撐布,4.第二支撐布,5.第二支撐桿,6.銷軸,7.滑槽,8.耳座,9.鉸鏈,10.可伸縮支腿,11.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急救擔架,包括第一支撐桿1、通孔2、第一支撐布3、第二支撐布4、第二支撐桿5、銷軸6、滑槽7,所述第一支撐桿1數目為2,所述第一支撐布3固定連接在兩個第一支撐桿1之間,所述第二支撐桿5數目為2,所述第二支撐布4固定連接在兩個第二支撐桿5之間,所述通孔2位于第一支撐桿1中心,所述滑槽7位于第一支撐桿1一端,第一支撐桿1與第二支撐桿5通過銷軸6連接,銷軸6位于所述滑槽7內。
所述第一支撐桿1、第二支撐桿5下方分別設有耳座8、鉸鏈9、可伸縮支腿10、滾輪11和卡環12,所述耳座8通過鉸鏈9與可伸縮支腿10一端連接,可伸縮支腿10另一端與滾輪11連接。
本實用新型由于第一支撐桿1與第二支撐桿5采用銷軸6連接,故兩者可產生相對轉動,可以折疊。第一支撐桿1內部設有通孔2,并且銷軸6位于滑槽7內,當第一支撐桿1和第二支撐桿5位于同一條直線上時,用力將第二支撐桿5推向第一支撐桿1的方向,此時銷軸6沿著滑槽7運動,第二支撐桿5也伸入通孔2中一定長度,這時擔架便可以使用來承受病人的重量了。若地面很平,則可以利用滾輪11來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量,調節可伸縮支腿10到合適的高度,本實用新型便可以像推車一樣移運病人,減小了醫務人員的體力支出。
當使用完成需要儲存或者攜帶時,調節可伸縮支腿10的長度到最小,旋轉可伸縮支腿10到與第一支撐桿1平行的方向,利用卡環12將可伸縮支腿10卡住,完成折疊支腿操作,減小了體積。然后再將第二支撐桿5從通孔2中拔出來,旋轉第二支撐桿5到第一支撐桿1,使兩支撐桿重合在一起,進一步減小了整個裝置的體積,非常便于存儲和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