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急救擔架。
背景技術:
軍用擔架伴隨戰爭產生、發展和完善,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目的是為了受傷士兵快速脫離戰場環境,避免二次損傷,進而形成了最符合生理特點和醫學要求的搬運工具。目前的擔架面料主要采用帆布,擔架桿大多數國家已采用鋁合金材料,外形分為直桿式、兩折式以及四折式三種。直桿式擔架適用于大型救護所及醫院,兩折式擔架適用于陣地搶救,四折擔架用于特種部隊,但現有擔架結構都較為簡單,只起到運輸的功能,功能單一,如果重癥病人長途運輸顛簸很有可能使病情進一步惡化或者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而且,由于目前擔架面料多數采用帆布,在運輸過程中會有較大的震動,易對傷員造成二次損傷。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功能急救擔架,在常規擔架的基礎上,設置減震氣囊,可防止受傷部位受到二次傷害,保護受傷部位。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功能急救擔架,包括兩擔架桿以及設置在兩擔架桿之間的擔架面,所述擔架面上設置有起緩沖作用的減震氣囊。
所述減震氣囊包括相互獨立的頭頸部氣囊、胸部氣囊、腰腹部氣囊和下肢部氣囊,所述胸部氣囊一側的擔架桿上設置有引流管,引流管連通設置在擔架面背面的引流袋,擔架面背面還設置有三角巾急救包與氣管切開術急救包。
所述擔架桿上安裝有止血帶和用于記錄止血時間的定時器,所述止血帶為卡扣式一次性寬止血帶。
所述擔架桿上還設置有用于放置滾筒式可裁剪簡易骨折固定板的置物槽,擔架桿靠近端部位置還安裝有正壓通氣機和生命監護儀,擔架面內設置有加熱電阻絲,正壓通氣機、生命監護儀和加熱電阻絲均與擔架桿上的蓄電池連通。
所述擔架桿上還通過轉軸固定有一可伸縮的輸液桿。
所述兩擔架桿上均鉸鏈接有至少兩個可收縮式支架,支架底端安裝有滑輪。
所述兩擔架桿結構相同,均采用四折式結構設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擔架面上設置有起緩沖作用的減震氣囊有利于保護受傷部位,防止二次傷害的發生。
所述減震氣囊包括設置在相互獨立的頭頸部氣囊、胸部氣囊、腰腹部氣囊和下肢部氣囊,所述胸部氣囊一側的擔架桿上設置有引流管,引流管連通設置在擔架面背面的引流袋,在傷員出現氣胸、血胸等常見戰創傷時,可以幫助傷員恢復呼吸功能,防止呼吸功能的進一步衰退。擔架面背面還設置有三角巾急救包與氣管切開術急救包,三角巾急救包可在危急時刻起到固定敷料,協助止血和防止感染的作用,在呼吸道堵塞,傷員呼吸嚴重受阻時可立即利用氣管切開術急救包中的工具實行氣管切開術。
所述擔架桿上安裝有止血帶和用于記錄止血時間的定時器,所述止血帶為卡扣式一次性寬止血帶,有助于傷員減少出血量,并且通過卡扣調節松緊程度,防止過緊導致組織壞死或皮膚損傷,定時器可以防止止血帶綁住皮膚過久而造成的組織缺血壞死。
所述擔架桿上還設置有用于放置滾筒式可裁剪簡易骨折固定板的置物槽,可以通過簡單的復位固定使得骨折部位二次損傷的可能性降低,并且維持原有的生理功能。擔架桿靠近端部位置還安裝有正壓通氣機和生命監護儀,正壓通氣機可使呼吸功能受損的官兵維持生命,降低因缺氧造成的酸中毒以及腦死亡等嚴重并發癥的風險,生命監護儀對戰地軍醫判斷受傷官兵生命體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使醫生及時采取相應的心肺復蘇處理。擔架面內設置有加熱電阻絲,電阻絲產生的熱量可維持傷員體溫恒定,避免傷員由于大出血使全身血液灌注不足而導致的體溫下降。
所述擔架桿上還通過轉軸固定有一可伸縮的輸液桿,可以在出血休克時及時補充血容量,增加受傷者的生存幾率。
所述兩擔架桿上均鉸鏈接有至少兩個可收縮式支架,支架底端安裝有滑輪,使擔架行使病床的部分功能,可進行轉運和緊急手術。
所述兩擔架桿結構相同,均采用四折式結構設計,將傳統的軍用四折式擔架作為結構基礎相當于已經有較為成熟的制作技術作為基礎,并且易于戰地工作者的使用和生產廠家的制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頂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擔架桿,2-擔架面,3-減震氣囊,31-頭頸部氣囊,32-胸部氣囊,33-腰腹部氣囊,34-下肢部氣囊,4-生命監護儀,5-正壓通氣機,6-支架,7-滑輪,8-輸液桿,9-止血帶,10-置物槽,11-蓄電池。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兩擔架桿1以及設置在兩擔架桿1之間的擔架面2,所述擔架面2上設置有起緩沖作用的減震氣囊3,所述減震氣囊3包括相互獨立的頭頸部氣囊31、胸部氣囊32、腰腹部氣囊33和下肢部氣囊34,有利于保護受傷部位,防止二次傷害的發生,擔架桿1靠近端部位置還安裝有正壓通氣機5和生命監護儀4,正壓通氣機可使呼吸功能受損的官兵維持生命,降低因缺氧造成的酸中毒以及腦死亡等嚴重并發癥的風險,生命監護儀對戰地軍醫對受傷官兵生命體征的判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使醫生及時采取相應的心肺復蘇處理。擔架面2內設置有加熱電阻絲,電阻絲產生的熱量可維持傷員體溫恒定,避免傷員由于大出血使全身血液灌注不足而導致的體溫下降。正壓通氣機5、生命監護儀4和加熱電阻絲均與擔架桿1上的蓄電池11連通。
參見圖2,所述胸部氣囊32一側的擔架桿1上設置有引流管,引流管連通設置在擔架面2背面的引流袋,在傷員出現氣胸、血胸等常見戰創傷時,可以幫助傷員恢復呼吸功能,防止呼吸功能的進一步衰退,擔架面2背面還設置有三角巾急救包與氣管切開術急救包,三角巾急救包可在危急時刻起到固定敷料,協助止血和防止感染的作用,在傷員呼吸道堵塞,呼吸嚴重受阻時可立即利用氣管切開術急救包中的工具實行氣管切開術。所述擔架桿1上安裝有止血帶9和用于記錄止血時間的定時器,所述止血帶9為卡扣式一次性寬止血帶,有助于傷員減少出血量,并且通過卡扣調節松緊程度,防止過緊導致組織壞死或皮膚損傷,定時器可以防止止血帶綁住皮膚過久而造成的組織缺血壞死。所述擔架桿1上還設置有用于放置滾筒式可裁剪簡易骨折固定板的置物槽10,可以通過簡單的復位固定使得骨折部位二次損傷的可能性降低,并且維持原有的生理功能。所述擔架桿1上還通過轉軸固定有一可伸縮的輸液桿8,可以在出血休克時及時補充血容量,增加受傷官兵的生存幾率。所述兩擔架桿1上均鉸鏈接有至少兩個可收縮式支架6,支架6底端安裝有滑輪7,使擔架行使病床的部分功能,可進行轉運和緊急手術。所述兩擔架桿1結構相同,均采用四折式結構設計,將傳統的軍用四折式擔架作為結構基礎相當于已經有較為成熟的制作技術作為基礎,并且易于戰地工作者的使用和生產廠家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