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具領域,具體地講是一種手腕醫用膠帶機。
背景技術:
病人輸液時需要用醫用膠帶固定針頭和膠管,輸液結束后醫生也會用醫用膠帶將藥棉固定在皮膚的針孔處,給病人輸液的過程都是由一名大夫完成,為了能夠及時用醫用膠帶進行各項操作,就需要醫生提前將醫用膠帶撕成小段粘貼在手背或者其他器械上,需要用到醫用膠帶時再撕下粘貼到相應位置,該過程容易造成醫用膠帶粘貼面的污染,甚至會造成輸液病人針眼處發生感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手腕醫用膠帶機,可以方便醫生取用醫用膠帶,同時可有效防止醫用膠帶被外部環境污染。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手腕醫用膠帶機,其特征在于,包括腕帶、底端封口的圓筒形凹槽和醫用膠帶,所述凹槽的槽底固定連接到腕帶上,所述腕帶佩戴在手腕上,所述凹槽的軸線位置設置有垂直于凹槽槽底的轉軸,所述凹槽的槽壁上設置有開口,所述開口一側的槽壁上設置有切割刀片,所述醫用膠帶為滾筒狀,所述醫用膠帶平放在凹槽的槽底上且安裝在轉軸上,所述轉軸上安裝有將醫用膠帶固定在凹槽內的限位裝置。
以下是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優化:
所述限位裝置包括墩頭部和桿部,所述墩頭部固定連接在桿部的頂端,所述桿部與轉軸同軸線且螺紋連接到轉軸內部,所述墩頭部將醫用膠帶限制在凹槽內。
進一步,所述限位裝置的墩頭部內部設置有空腔,所述墩頭部的頂端為活動蓋板,所述活動蓋板用于將空腔蓋嚴。
使用本手腕醫用膠帶機時,擰下限位裝置,裝入醫用膠帶后擰緊限位裝置,將醫用膠帶從凹槽的開口處抽出,并根據需要用切割刀片切斷,所述墩頭部內部的空腔可以用于放置藥棉。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醫生使用醫用膠帶時更方便,且不會使醫用膠帶被外部環境污染,可有效防止輸液病人的針眼被污染過的醫用膠帶所感染。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的縱剖視圖;
圖3為限位裝置的縱剖視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腕帶,2、凹槽,3、轉軸,4、限位裝置,5、醫用膠帶,6、切割刀片,7、開口,401、空腔,402、蓋板,403、墩頭部,404、桿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手腕醫用膠帶機,其特征在于,包括腕帶1、底端封口的圓筒形凹槽2和醫用膠帶5,所述凹槽2的槽底固定連接到腕帶1上,所述腕帶1佩戴在手腕上,所述凹槽2的軸線位置設置有垂直于凹槽2槽底的轉軸3,所述凹槽2的槽壁上設置有開口7,所述開口7一側的槽壁上設置有切割刀片6,所述醫用膠帶5為滾筒狀,所述醫用膠帶5平放在凹槽2的槽底上且安裝在轉軸3上,所述轉軸3上安裝有將醫用膠帶5固定在凹槽2內的限位裝置4。
所述限位裝置4包括墩頭部403和桿部404,所述墩頭部403固定連接在桿部404的頂端,所述桿部404與轉軸3同軸線且螺紋連接到轉軸3內部,所述墩頭部403將醫用膠帶5限制在凹槽2內。
進一步,如圖3所示,所述限位裝置4的墩頭部403內部設置有空腔401,所述墩頭部403的頂端為活動蓋板402,所述活動蓋板402用于將空腔401蓋嚴。
使用本手腕醫用膠帶機時,擰下限位裝置4,裝入醫用膠帶5后擰緊限位裝置4,將醫用膠帶5從凹槽2的開口7處抽出,并根據需要用切割刀片6切斷,所述墩頭部403內部的空腔401可以用于放置藥棉。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醫生使用醫用膠帶時更方便,且不會使醫用膠帶被外部環境污染,可有效防止輸液病人的針眼被污染過的醫用膠帶所感染。
以上所述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方式的舉例,其中未詳細述及的部分均為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公知常識。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任何基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啟示而進行的等效變換,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