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中醫理療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能夠調節氣壓的彈簧氣門芯式真空拔罐器。
背景技術:
拔火罐是傳統中醫的一種理療手段,是以杯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或抽吸等方法排除罐內空氣形成負壓,致罐體能夠吸附于人體表面的特定部位,形成皮膚局部充血或瘀血現象,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現有技術的拔罐器多種多樣,有玻璃罐、塑膠罐、陶瓷罐和竹筒罐等。早期的拔火罐是在罐內塞入燃燒物燃燒后立即將罐口扣在人體上,通過罐內熱脹冷縮形成負壓而使罐體吸附于人體上的,現已改用酒精為燃料。目前所用的拔罐器基本上都是通過抽吸方式使罐體內產生負壓的,這樣可以自行控制吸附的力度,容易把握。而現有技術中的抽吸式真空拔罐器多為柱式單向氣閥裝置,其原理是利用自身重力和倒吸力使橡膠片堵住氣孔來實現空氣止回的,然而,這種裝置只能在罐口朝下或在傾斜一定角度時使用,由于氣孔對橡膠片的自吸力太小,所以經常會出現漏氣甚至脫罐現象,或者負壓太大了卻又無法調節,氣壓比較難以把握,只能重新抽氣和反復調整,不僅浪費時間,對治療效果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因氣壓把握不當傷害皮膚。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能夠調節氣壓的彈簧氣門芯式真空拔罐器。
本實用新型由罐體、倒T字形柱塞、彈簧和通孔橡膠堵頭組成;所述的罐體為大半圓廣口杯狀,其罐頂部為凸起的抽氣嘴,在抽氣嘴內部預留有通孔,該通孔分為三段,孔徑由內到外逐段收小,其頂部孔口段套合倒T字形的橡膠柱塞,其內孔口段安裝通孔橡膠堵頭,其中段即堵頭與柱塞之間安置彈簧。這樣,臨床施罐時,通過專用抽氣泵在抽吸罐內空氣的同時頂開倒T字形橡膠柱塞,在拔出抽氣泵時倒T字形橡膠柱塞在彈簧的作用下復位堵住通氣孔阻止氣體回灌,當負壓超過彈簧所能承受的強度時,會自動調節壓強,同時還可通過手動進一步減壓調節。
采用以上方案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以在任何角度下施罐,可通過彈簧進行調壓,從而起到因負壓強過大傷害人體皮膚的保護作用,安全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外觀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中序號說明:
1——罐體,
2——倒T字形柱塞,
3——彈簧,
4——通孔橡膠堵頭。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本實用新型由罐體1、倒T字形柱塞2、彈簧3和通孔橡膠堵頭4組成;所述的罐體1為大半圓廣口杯狀,其罐頂部為凸起的抽氣嘴,在抽氣嘴內部預留有通孔,該通孔分為三段,孔徑由內到外逐段收小,其頂部孔口段套合倒T字形橡膠柱塞2,其內孔口段安裝通孔橡膠堵頭4,其中段即堵頭與柱塞之間安置彈簧3。臨床施罐時,通過專用抽氣泵在抽吸罐內空氣的同時頂開倒T字形橡膠柱塞2,在拔出抽氣泵時倒T字形橡膠柱塞2在彈簧3的作用下復位堵住通氣孔阻止氣體回灌,當負壓超過彈簧3所能承受的強度時,會自動調節壓強,從而起到因負壓強過大傷害人體皮膚的保護作用,同時還可通過手動進一步減壓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