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食管癌術后頸部吻合口瘺的沖洗引流裝置。
背景技術:
食管癌是一種高發性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目前,針對食管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是實施外科手術。在術后食管-胃吻合口瘺出現的概率較高,如果未能進行及時而有效處理吻合口瘺造成的感染,則患者將會出現嚴重的癥狀,甚至死亡。使用瘺腔引流管在瘺口處進行負壓吸引是目前治療吻合口瘺的重要手段,有效地進行瘺口清洗及引流可使抗感染的效果加強,使患者治愈的時間得到縮短,降低吻合口瘺患者的病死率。
目前臨床上所使用的吻合口瘺引流管多為胸腔引流管改造而成,配合醫護人員定時沖洗瘺口以保持傷口的清潔,這樣的治療方式消耗了醫護人員的巨大精力,并且治療效果緩慢。此外,胸腔引流管的管徑較粗,引流口過大,容易負壓吸引住瘺口內的血管及臟器,造成引流不暢以及拔管時的組織損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集沖洗和引流功能為一體且不易造成瘺口處組織損傷的食管癌術后頸部吻合口瘺的沖洗引流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集沖洗和引流功能于一體,用于沖洗的生理鹽水與引流廢液形成循環,工作效率高,能夠有效節省醫護人員的精力。2、本實用新型將現有引流管的管口改造成分布均勻的引流孔3,使原本在管口處的集中負壓吸引力轉變為分散的吸引力,從而有效能夠有效地避免過強的負壓對人體組織造成的損傷。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雙層管管口處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雙層管,雙層管包括內管1和外管2,外管2的前端為封閉端且與內管1的前端緊固連接,外管2的前端與內管1的前端平齊,在外管2靠近前端的管壁上均勻分布有多個引流孔3;內管1的后端通過脈沖增壓泵4與醫用生理鹽水袋5連接,外管2的后端通過負壓吸引器6與廢液桶7連接。
進一步地,在內管1上設置有流量閥8。
進一步地,在外管2上設置有流量閥9。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將雙層管的前端沒入至食管吻合瘺口處,然后將醫用生理鹽水袋5打開,并啟動脈沖增壓泵4以及負壓吸引器6,用于沖洗的生理鹽水從內管1的前端流出,對傷口進行清洗,清洗后的廢液由引流孔3進入外管2,并且進一步流出到廢液桶7。本實用新型將現有引流管的管口改造成分布均勻的引流孔3,使原本在管口處的集中負壓吸引力轉變為分散的吸引力,從而有效能夠有效地避免過強的負壓對人體組織造成的損傷。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