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比例尺,具體是涉及一種用于測量人面部的黃金比例尺。
背景技術:
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黃金比例尺,同現有技術相比,除了用于測量鼻梁角度、測量眉毛角度、眼眶距離測算外,比例尺的后卡頭通過結構上的改進還可實現折疊功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黃金比例尺,具體結構為:
包括一對前卡頭和一對后卡頭,所述前卡頭和后卡頭之間通過主體旋轉軸連接,其中一個前卡頭的端部設置上標尺和下標尺,所述下標尺上設置下標尺滑軌,所述上標尺為扇形,所述上標尺上設置上標尺基礎讀數區,所述后卡頭均設置折疊鉸鏈,所述折疊鉸鏈上設置折疊旋轉軸,所述折疊鉸鏈的下方設置折疊固定夾,所述折疊固定夾的一側設置固定夾螺絲,另一側設置折疊固定夾旋轉螺絲。
上述的黃金比例尺,其中:所述上標尺通過上標尺固定螺絲固定。
上述的黃金比例尺,其中:所述下標尺通過下標尺固定螺絲固定。
上述的黃金比例尺,其中:所述前卡頭和后卡頭打開后一對前卡頭端點的距離與一對后卡頭端點的距離比例為1:0.618。
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實現后卡頭的折疊功能,打開固定夾螺絲后,沿著折疊固定夾旋轉螺絲旋轉折疊固定夾,之后,后卡頭通過折疊旋轉軸、折疊鉸鏈向反向折疊,在正常使用狀態時按照相反方向進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黃金比例尺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黃金比例尺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黃金比例尺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前卡頭 2后卡頭 3下標尺 4上標尺 5上標尺固定螺絲 6下標尺固定螺絲 7下標尺滑軌 8主體旋轉軸 9折疊固定夾旋轉螺絲 10折疊固定夾 11折疊鉸鏈 12固定夾螺絲 13折疊旋轉軸 14折疊旋轉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黃金比例尺,包括一對前卡頭1和一對后卡頭2,所述前卡頭1和后卡頭2之間通過主體旋轉軸8連接,其中一個前卡頭1的端部設置上標尺4和下標尺3,所述下標尺3上設置下標尺滑軌7,所述上標尺4為扇形,所述上標尺4上設置上標尺基礎讀數區,所述后卡頭2均設置折疊鉸鏈11,所述折疊鉸鏈11上設置折疊旋轉軸13,所述折疊鉸鏈11的下方設置折疊固定夾10,所述折疊固定夾10的一側設置固定夾螺絲12,另一側設置折疊固定夾旋轉螺絲9,所述上標尺4通過上標尺固定螺絲5固定。
打開固定夾螺絲12后,折疊固定夾10打開,沿著折疊固定夾旋轉螺絲9旋轉折疊固定夾10,之后,后卡頭2通過折疊旋轉軸13、折疊鉸鏈11可以向反向折疊,在正常使用狀態時按照相反方向進行。
所述下標尺3通過下標尺固定螺絲6固定,所述前卡頭1和后卡頭2打開后一對前卡頭端點的距離與一對后卡頭端點的距離比例為1:0.618。
黃金比例尺測量鼻梁角度功能簡介:
打開前卡頭1,使其按照主體旋轉軸8轉動到一定角度后,利用前卡頭1頂部端點靠近鼻梁與額骨交界處,而后打開下標尺3進行鼻梁角度測量;
黃金比例尺測量眉毛角度功能簡介:
將前卡頭1頂部端點放置于額骨中間,而后利用上標尺4讀數進行角度測算;
黃金比例尺眼眶距離測算功能介紹:
利用一側前卡頭1頂部端點放置眼眶邊緣,打開另一側前卡頭1至面部輪廓部位,而后測量前卡頭1兩端點間距離得出眼眶與面部輪廓的距離;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以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