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外科設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外科用調節型導向架。
背景技術:
在外科臨床治療中,為了治療創傷時需要使用索引結構,為了保證其治療效果一般需要創傷面與治療裝置處于垂直,在實現操作時需要進行導向定位,傳統技術的導向定位結構主要是由推進結構和導向結構組成,其在實際使用時很難保證治療的精度與治療的質量,從而適用性和實用性受到限制。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便捷且可有效提高治療精度的外科用調節型導向架。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外科用調節型導向架,包括架座,設置在所述架座上的限位凸起和調節支桿,在所述調節支桿上設有導向孔,在所述導向孔內設有推進桿,在所述限位凸起上設有與所述導向孔處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穿插孔,在所述限位凸起的側面上設有導軌槽孔,在所述導軌槽孔內設有導軌抵柱,在所述導軌抵柱與所述導軌槽孔之間設有導軌壓簧,在所述調節支桿上設有與所述導軌槽孔處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抵壓孔,在所述調節支桿上設有鎖位螺桿,所述調節支桿通過鎖位螺桿固定在所述架座上,在所述導向孔和穿插孔的頂壁上均設有燕尾導向槽,在所述推進桿的頂壁上設有與所述燕尾導向槽相配合的燕尾凸塊,在所述推進桿推進時所述燕尾凸塊卡位在所述燕尾導向槽內。
所述架座包括支撐板和設置在所述支撐板底面的升降支撐桿,所述限位凸起和調節支桿設置在所述支撐板的頂面上。
在所述推進桿的端部設有針具固定孔,在所述針具固定孔內設有卡位弧形彈片。
在所述限位凸起與所述架座之間設有加強筋桿。
本實用新型具有積極的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操作便捷,在使用時將外科用針具固定推進桿上,然后控制調節支桿與限位凸起的位置,通過導軌抵柱配合抵壓孔使調節支桿與限位凸起處于同一水平位置,然后再將推進桿通過穿插孔實現治療操作,其大大提高了質量和效率且可有效的保證推進桿與治療面處于垂直位置,使用穩定性好且適用性強。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圖1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其中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見圖1,一種外科用調節型導向架,包括架座2,設置在所述架座2上的限位凸起1和調節支桿3,在所述調節支桿3上設有導向孔4,在所述導向孔4內設有推進桿5,在所述限位凸起1上設有與所述導向孔4處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穿插孔6,在所述限位凸起1的側面上設有導軌槽孔7,在所述導軌槽孔7內設有導軌抵柱8,在所述導軌抵柱8與所述導軌槽孔7之間設有導軌壓簧9,在所述調節支桿3上設有與所述導軌槽孔7處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抵壓孔10,在所述調節支桿3上設有鎖位螺桿11,所述調節支桿3通過鎖位螺桿11固定在所述架座2上,在所述導向孔4和穿插孔6的頂壁上均設有燕尾導向槽12,在所述推進桿5的頂壁上設有與所述燕尾導向槽12相配合的燕尾凸塊13,在所述推進桿推進時所述燕尾凸塊卡位在所述燕尾導向槽內。
所述架座2包括支撐板21和設置在所述支撐板21底面的升降支撐桿22,所述限位凸起1和調節支桿3設置在所述支撐板21的頂面上。
在所述推進桿5的端部設有針具固定孔14,在所述針具固定孔內設有卡位弧形彈片15。
在所述限位凸起與所述架座之間設有加強筋桿16。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操作便捷,在使用時將外科用針具固定推進桿上,然后控制調節支桿與限位凸起的位置,通過導軌抵柱配合抵壓孔使調節支桿與限位凸起處于同一水平位置,然后再將推進桿通過穿插孔實現治療操作,其大大提高了質量和效率且可有效的保證推進桿與治療面處于垂直位置,使用穩定性好且適用性強。
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