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具有可視化喉部麻醉功能的纖支鏡。
背景技術:
纖支鏡是利用由幾萬根透光度很高的玻璃或丙烯樹脂拉成很細的纖維所組成的導光束結構,是用來診斷支氣管疾病的一種儀器。它的管腔很小,柔軟可彎曲,導光能力強,亮度大,視野清晰,可以輕巧地由口腔或鼻腔進入氣管直至各支氣管段口,醫生可在直視下觀察氣管、左右各葉支氣管開口及粘膜情況。然而現有的纖支鏡并沒有喉部麻醉的功能,一般采用一次性喉麻管局部麻醉,然而一次性喉麻管因操作過程中看不到患處,極易產生麻醉盲噴的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可視化喉部麻醉功能的纖支鏡。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具有可視化喉部麻醉功能的纖支鏡,包括纖支鏡本體,纖支鏡本體包括能插入患者喉部的探查管,探查管中設有光纖導光束,光纖導光束一端與外接光源連接,另一端延伸至探查管前端,探查管前端還設置有攝像頭,其中:纖支鏡還包括喉麻裝置,喉麻裝置包括喉麻管和注射器,喉麻管內包裹有內管,喉麻管管壁內凹形成有軸向延伸的凹腔,探查管能卡入凹腔中使喉麻管與探查管連接為一體,喉麻管的前端與探查管前端平齊,喉麻管后端與注射器連接,內管軸向貫通喉麻管的前后兩端,喉麻管在內管的前端部設置有擋水塊,擋水塊與內管前端間隙配合,從內管前端噴出的水柱經擋水塊遮擋分散為水霧。
為優化上述技術方案,采取的具體措施還包括:
上述的內管前端開口向探查管前方傾斜,使噴出的水霧位于攝像頭前方。
上述的喉麻管為透明軟質塑料制備。
上述的內管為具有柔性的金屬管。
上述的凹腔表面貼附有用于增加與探查管之間摩擦力的阻尼層。
上述的阻尼層為磨砂塑料層。
上述的探查管的外壁貼附有摩擦層。
上述的摩擦層的材質為磨砂塑料。
本實用新型的具有可視化喉部麻醉功能的纖支鏡,在纖支鏡上增加了喉麻裝置,讓喉麻管和纖支鏡固定在一起,同時喉麻管的前端和纖支鏡探查管前端齊平,這樣喉麻管就能利用纖支鏡前端的攝像頭,達到可視化喉部麻醉功能,當注射器向喉麻管內注射麻藥時,麻藥經內管從喉麻管前端噴出,經擋水塊遮擋分散為水霧,均勻噴在喉麻管前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喉麻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M-M剖視圖;
圖4是圖2的A部放大圖。
其中的附圖標記為:纖支鏡本體1、探查管11、喉麻裝置2、喉麻管3、凹腔31、注射器4、內管5、擋水塊6。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的具有可視化喉部麻醉功能的纖支鏡,包括纖支鏡本體1,纖支鏡本體1包括能插入患者喉部的探查管11,探查管11中設有光纖導光束,光纖導光束一端與外接光源連接,另一端延伸至探查管11前端,探查管11前端還設置有攝像頭,其中:纖支鏡還包括喉麻裝置2,喉麻裝置2包括喉麻管3和注射器4,喉麻管3內包裹有內管5,喉麻管3管壁內凹形成有軸向延伸的凹腔31,探查管11能卡入凹腔31中使喉麻管3與探查管11連接為一體,喉麻管3的前端與探查管11前端平齊,喉麻管3后端與注射器4連接,內管5軸向貫通喉麻管3的前后兩端,喉麻管3在內管5的前端部設置有擋水塊6,擋水塊6與內管5前端間隙配合,從內管5前端噴出的水柱經擋水塊6遮擋分散為水霧。
實施例中,內管5前端開口向探查管11前方傾斜,使噴出的水霧位于攝像頭前方。
實施例中,喉麻管3為透明軟質塑料制備。
實施例中,內管5為具有柔性的金屬管。
實施例中,凹腔31表面貼附有用于增加與探查管11之間摩擦力的阻尼層。
實施例中,阻尼層為磨砂塑料層。
實施例中,探查管11的外壁貼附有摩擦層。
實施例中,摩擦層的材質為磨砂塑料。
本實用新型的纖支鏡使用方式如下:當需要喉麻時,將喉麻管3安裝在纖支鏡本體1的探查管11上,讓喉麻管3陷入凹腔31中固定,保持喉麻管3和探查管11前端齊平,然后將探查管11插入患者喉部,通過攝像頭調節探查管11端部位置,當到達合適位置時,保持探查管11不動,通過注射器4向患者喉部噴麻藥。
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