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按摩椅,特別是涉及一種智能按摩椅。
背景技術:
傳統的按摩椅通常都是被動式按摩,其按摩機芯沿著原來設定好的背部曲線進行來回行走按摩,沒有與使用者進行有效的人機交互,沒法智能感知人體最需按摩或放松的部位,為了使人體酸痛或最需要按摩的部位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按摩放松,做到有的放矢,現有技術出現了一種智能按摩椅,其能夠對人體的重點部件進行按摩,有效緩解人體酸痛及疲勞。然而,由于這種智能按摩椅采用手握式檢測部件對人體酸痛進行采集,導致使用者在檢測時要握緊檢測手柄進行檢測,沒法同時兼顧手部按摩,且其結構裝配較復雜,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智能按摩椅,其克服了現有技術的智能按摩椅所存在的不足之處。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智能按摩椅,包括座椅、扶手、按摩機芯和控制模塊;所述扶手上具有用于擱置手臂的按摩腔,該按摩腔的上部具有供用戶放入或取出手臂的開孔;所述按摩腔的側壁上設置有接觸用戶肌膚以檢測其體征參數的體征檢測裝置,所述控制模塊與體征檢測裝置連接;所述扶手上還設有對手臂實施按摩的按摩氣囊,該按摩氣囊位于前述按摩腔的側部。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體征檢測裝置設置在側壁的受按摩氣囊膨脹推動后可接觸用戶肌膚的位置上。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側壁具有柔性,體征檢測裝置設置在該柔性側壁的內側,按摩氣囊設置在該柔性側壁的外側。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體征檢測裝置與所述按摩氣囊設置于按摩腔相對的側壁。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體征檢測裝置包括兩感應片和殼體,兩感應片安裝在殼體,殼體安裝在按摩腔的側壁上。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殼體包括上下固定的上殼和下殼,上殼開設兩個容讓孔,所述兩感應片一一嵌裝在該兩容讓孔。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座椅包括靠背和座部,所述按摩機芯設在靠背和/或座部。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控制模塊包括健康分析模塊和按摩控制模塊,所述體征檢測模塊、健康分析模塊、按摩控制模塊和按摩機芯逐個電連接。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扶手上具有用于擱置手臂的按摩腔,該按摩腔的上部具有供用戶放入或取出手臂的開孔,且按摩腔的側壁上設置有接觸用戶肌膚以檢測其體征參數的體征檢測裝置,所述控制模塊與體征檢測裝置連接,扶手上還設有對手臂實施按摩的按摩氣囊,該按摩氣囊位于前述按摩腔的側部,使得本實用新型既可以兼顧手部按摩,又可以利用體征檢測裝置對用戶的體征參數進行檢測,并配合控制模塊控制按摩機芯調整按摩部位和/或力度,且本實用新型結構較為簡單、成本低。
2、作為一種優選,所述體征檢測裝置設置在側壁的受按摩氣囊膨脹推動后可接觸用戶肌膚的位置上,使得按摩時,體征檢測裝置通過按摩氣囊膨脹推動即可緊貼使用者的手掌,而不用使用者刻意握住體征檢測裝置,從中提高使用者按摩的舒適性。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智能按摩椅不局限于實施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體征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體征檢測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圖5是按摩氣囊安裝在按摩腔內側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請參見圖1-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智能按摩椅,包括座椅1、扶手2、按摩機芯(圖中未體現)和控制模塊(圖中未體現),座椅1包括靠背11和座部12,控制模塊可配置于座椅1的座部12下方,按摩機芯可配置于座椅1的靠背11上;所述扶手2上具有用于擱置手臂的按摩腔21,該按摩腔21的上部具有供用戶放入或取出手臂的開孔,具體,按摩腔21沿左右方向的縱截面呈U字形。所述按摩腔21的側壁2A上設置有接觸用戶肌膚以檢測其體征參數的體征檢測裝置3,所述控制模塊與體征檢測裝置3連接并依據體征參數調整按摩程序;所述扶手2上還設有對手臂實施按摩的按摩氣囊4,該按摩氣囊4位于前述按摩腔21的側部。
所述體征檢測裝置3設置在側壁的受按摩氣囊4膨脹推動后可接觸用戶肌膚的位置上。具體而言,本實施例中,側壁2A具有柔性,體征檢測裝置3設置在該柔性側壁2A的內側,按摩氣囊4設置在該柔性側壁2A的外側,按摩氣囊4膨脹后可推動側壁2A以使體征檢測裝置3接觸位于按摩腔21內的使用者的手臂。在一另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體征檢測裝置3與按摩氣囊4可設置于按摩腔21相對的側壁,即體征檢測裝置3位于側壁2A,按摩氣囊4位于側壁2B,按摩氣囊4膨脹后可推動位于按摩腔21內的使用者的手臂,以使手臂接觸體征檢測裝置3。
本實施例中,如圖3、圖4所示,所述體征檢測裝置3為酸痛檢測裝置或血壓檢測裝置等,其包括兩感應片31和殼體,兩感應片31安裝在殼體,殼體安裝在按摩腔21的側壁上。具體,所述殼體包括上下固定的上殼32和下殼33,上殼32開設兩個容讓孔321,所述兩感應片31一一嵌裝在該兩容讓孔321。
本實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塊包括健康分析模塊和按摩控制模塊,所述體征檢測模塊、健康分析模塊、按摩控制模塊和按摩機芯逐個電連接。
工作時,使用者躺在座椅1上,并將其雙手自然放在座椅1兩側的扶手2的按摩腔21中,按摩氣囊4充氣,對使用者的手臂進行按摩,并使體征檢測裝置3與使用者的手掌緊貼,體征檢測裝置3對使用者的體征參數進行檢測,并將檢測到體征參數傳輸至控制模塊,控制模塊依據體征參數調整按摩程序,控制按摩機芯的按摩位置和/或力度,對使用者達到最佳的按摩效果。使用者的手臂在按摩過程中,體征檢測裝置3始終與使用者的手掌接觸,做到體征參數不斷修正,按摩方式也能及時修正,以達到最佳的按摩效果。按摩時,體征檢測裝置3通過按摩氣囊4膨脹推動即可緊貼使用者的手掌,而不用使用者刻意握住體征檢測裝置3,從中提高使用者按摩的舒適性。
本實用新型結構及裝配簡單,成本低,可廣泛應用于各種低、中端按摩椅上。
上述實施例僅用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智能按摩椅,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實施例,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落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