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術刀,尤其是涉及一種切割脊柱椎板及部分關節突用鋸刀,屬于醫療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對于椎間盤突出、脊柱不穩、骨質及韌帶增生肥厚引起的椎管狹窄等疾病進行后路椎管減壓及相關手術操作中,需要切除椎板及部分關節突進行減壓,傳統的后路椎板切除減壓方式有以下幾種:(1)通過槍鉗咬除:由于大多數脊柱退變性疾病常伴有骨質增生、硬化,這大大增加了槍鉗咬除的難度,故此種方式存在效率低,出血量大等不足,而且咬除的骨質無法整體原位回植;(2))通過磨鉆磨除:主要針對頸椎處的疾病,此種方式效率低、磨的深度難以控制,存在神經損傷風險;(3)通過超聲骨刀切除:雖然此種方式安全性高,但價格極為昂貴,很難在大多數醫院普及。另外,對于無避讓空間的嚴重椎管狹窄疾病中仍存在神經損傷的風險。因此,急需一種安全、經濟及高效的手術工具來進行上述操作。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容易、安全、經濟、效率高的切割脊柱椎板及部分關節突用鋸刀。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切割脊柱椎板及部分關節突用鋸刀,包括控制端、與控制端連通的鋸刀本體,還包括一與控制端連通的分離止擋機構,所述的分離止擋機構整體結構為L型,包括豎直連接臂和底端的分離止擋頭,而所述的鋸刀本體則活動設置于分離止擋頭的上部,且鋸刀本體的鋸切行程在分離止擋頭的平面內。
進一步,上述的分離止擋頭和豎直連接臂為一體成型結構,
且所述的分離止擋頭為一平鏟形。
而所述的分離止擋頭的端部為鈍邊,有效防止在使用過程中對接觸的神經組織或器官的損傷。
而為了實現有效的分離及防護功能,所述的分離止擋頭的厚度設計為1-3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傳統的鋸刀本體上增加分離止擋機構,可以在去除椎板及部分關節突前,先將椎板及部分關節突與其下方神經組織分隔開來,然后通過鋸刀進行切割分離止擋頭將切割下來的椎板及部分關節突取出,在治療完病灶后,將切割下的椎板及部分關節突再原位回植,從而能最大限度的恢復脊柱穩定的力學結構,此外,由于在切除椎板及部分關節突的過程中,有分離止擋頭進行限位和防護,鋸刀不會破壞到其他正常神經組織,大大提高了手術安全性和效率,且成本低,經濟實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主要附圖標記含義為:
1、豎直連接臂 2、分離止擋頭 3、鋸刀本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1所示:
切割脊柱椎板及部分關節突用鋸刀,包括控制端(圖中未示出)、與控制端連通的鋸刀本體3,還包括一與控制端連通的分離止擋機構,所述的分離止擋機構整體結構為L型,包括豎直連接臂1和底端的分離止擋頭2,且分離止擋頭2和豎直連接臂1為一體成型結構,在本實施例中,分離止擋頭2為一平鏟形,分離止擋頭2的端部為鈍邊,防止尖銳的邊角刺傷接觸到的神經組織或其他器官等,而為了有效分隔椎板及部分關節突與其下部的神經組織等,在本實施例中,分離止擋頭2的厚度為2mm,當然,其厚度在1-3mm的范圍內均是可行的,此外,上述的鋸刀本體3活動設置于分離止擋頭2的上部,且鋸刀本體3的鋸切行程在分離止擋頭2的平面內,即保證鋸刀本體3在分離止擋頭2的保護作用下有效鋸切椎板及部分關節突,且不碰觸分離止擋機構的豎直連接臂1。
本實用新型的操作步驟為:前期步驟與傳統手術步驟相同,在充分暴露好預定切除椎板及相應的關節突后,操作分離止擋機構,使其分離止擋頭2從待切除鋸切椎板或部分關節突的椎管側與其對應的神經組織間的間隙處插入,將待切除椎板或部分關節突與其他神經組織分離開,然后向上微提分離止擋機構,加大待切除椎板或部分關節突與其他組織的分離度,然后操作鋸刀向下,對待切除椎板或部分關節突進行切割,切割完成后,整塊移除椎板或部分關節突,然后再進行常規的病灶的治療,待治療完成后,將切下的椎板或部分關節突進行原位回植,并固定。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傳統的鋸刀本體3上增加分離止擋機構,可以在去除椎板及部分關節突前,先將椎板及部分關節突與其他神經組織分隔開來,然后通過鋸刀進行切割后,整塊移除椎板或部分關節突在治療完病灶后,將切割下的椎板及部分關節突再進行原位回植由于是原椎板及部分關節突,能與原缺口完全配合,提高了回植的精確度,從而能最大限度的恢復脊柱穩定的力學結構。此外,由于在切除椎板及部分關節突的過程中,有分離止擋頭2進行限位和防護,鋸刀不會破壞到其他正常神經組織,大大提高了手術安全性和效率,且成本低,經濟實用。
本實用新型按照上述實施例進行了說明應當理解,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定本實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