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輔助器械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適用于三腔二囊管的便攜式三腔二囊管拉力保持器。
背景技術:
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是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最直接,有效地治療方法。使用中,經鼻腔將三腔二囊管插入胃內,胃囊及食道囊充氣后用止血鉗夾住充氣管,三腔二囊管露在外面的一端拴上繩子,繩子的另外一端設置有一定重量的重物,并通過病床上設置有滑輪,將繩子搭在滑輪上,用重物的自重保持繩子對三腔二囊管的相應的拉力。
這種方法病人在病床上移動后拉力會發生變化,或者重物來回晃動也會產生拉力的變化,拉力的變大或者變小,都會造成患者的不適,甚至有可能發生生命危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便攜式三腔二囊管拉力保持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對三腔二囊管保持穩定可靠的拉力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便攜式三腔二囊管拉力保持器,包括設置在殼體內部的拉力保持裝置,所述拉力保持裝置包括水平設置的相互嚙合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第一齒輪與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連接,驅動電機將動力傳遞給第一齒輪,第一齒輪將動力傳遞給第二齒輪。驅動電機和控制裝置電連接,控制裝置控制驅動電機的正轉、反轉、停止或者運行,控制裝置安裝在U型結構的支架內部, 第二齒輪下端豎直方向上設置有固定連接的繞線軸,兩端分別設置有水平方向限位板的繞線軸上纏繞有拉繩,第二齒輪和繞線軸的中間分別穿過豎直設置的固定軸,第二齒輪和繞線軸繞著固定軸自轉,所述固定軸的兩端分別穿過支架的兩個側壁后固定在殼體上。
進一步的,所述拉繩靠近伸出端的位置設置有無線拉力傳感器,無線拉力傳感器將檢測到的拉力信號傳遞給控制裝置,控制裝置將接收到的無線拉力傳感器的電信號和默認設置的拉力值進行對比,比較后如果拉力值不在默認設置的拉力范圍內,則無線拉力傳感器控制驅動電機運動,從而帶動繞線軸正轉或者反轉,使無線拉力傳感器感應到的拉力值達到滿足要求的拉力值。
進一步的,所述拉繩的端部設置有夾子,方便快速裝卸。
進一步的,所述支架上設置有報警裝置,報警裝置和控制裝置電連接,當無線拉力傳感器傳來的拉力值和默認的拉力值相差很遠時,說明有可能病人動作幅度過大,這時報警裝置進行報警,提醒醫生去查看患者的情況。
進一步的,所述殼體外側第一側壁上設置有分別與控制裝置電連接的液晶顯示器和輸入按鈕,殼體上與設置有液晶顯示器和輸入按鈕的第一側壁相對的第二側壁上設置有由短板和長板組成的L型的把手,把手的短板與殼體連接,把手的長板內壁為與短板夾角小于90度的斜平面,殼體的下側第一側壁、第二側壁和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之間的第三側壁上與繞線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連通的拉繩開口,拉繩開口的方向與把手的開口方向相反。
進一步的,所述殼體的底端側面延伸出若干均勻分布水平設置的安裝耳朵,安裝耳朵上設置有第一安裝孔,安裝耳朵通過固定螺栓分別固定在L型固定架的水平板上,水平板上設置有若干與安裝耳朵相對應的第二安裝孔,固定架的豎直板上設置有至少兩個U型螺栓,U型螺栓水平穿過豎直板后用第二螺母并緊。
進一步的,所述U型螺栓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U型螺栓設置在同一個水平面上。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便攜式三腔二囊管拉力保持器具有以下優勢:
(1)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將需要的拉力值輸入后,本實用新型可以自動調節到設定的拉力值。
(2)拉力變化后,本實用新型也可以實現自動調整,保持壓力恒定,同時加入報警裝置,當出現異常情況后可以及時報警,提醒醫生查看患者情況,節省了人力的同時也更加安全可靠。
(3)本實用新型避免了傳統的重物懸掛過程中體位變動重物來回晃動及拉力變化產生的不適,治療過程中患者更為舒適。
(4)本實用新型利用固定架固定在病床的床尾,節省病房空間。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固定架的主視圖和局部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A-A處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殼體;101-第一側壁;102-第二側壁;103-第三側壁;104-拉繩開口; 105-安裝耳朵;106-第一安裝孔;2-第一齒輪;3-第二齒輪;4-驅動電機;5-繞線軸;51-限位板;6-固定軸;7-拉繩;8-報警裝置;9-控制裝置;10-無線拉力傳感器;11-夾子;12-支架;13-輸入按鈕;14-把手;141-長板;1411-長板內壁;142-短板;15-固定螺栓;16-第一螺母;17-固定架;171-水平板;172-豎直板;173-第二安裝孔;18-U型螺栓;19-第二螺母,20-液晶顯示器。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 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至圖2所示,一種便攜式三腔二囊管拉力保持器,包括設置在殼體1內部的拉力保持裝置,拉力保持裝置包括水平設置的相互嚙合的第一齒輪2和第二齒輪3,第一齒輪2與驅動電機4的輸出軸連接,驅動電機4將動力傳遞給第一齒輪2,第一齒輪2將動力傳遞給第二齒輪3。第二齒輪3下端豎直方向上設置有固定連接的繞線軸5,兩端分別設置有水平方向限位板51的繞線軸5上纏繞有拉繩7,拉繩7的伸出端分別設置有無線拉力傳感器10和夾子11。第二齒輪3和繞線軸5的中間分別穿過豎直設置的固定軸6后用軸承進行定位和支撐,第二齒輪3和繞線軸5同時繞著固定軸6自轉,固定軸6的兩端分別穿過U型結構的支架12的兩個側壁后固定在殼體1上。支架12上設置有控制裝置9和報警裝置8,報警裝置8、無線拉力傳感器10和驅動電機4分別和控制裝置9電連接,控制裝置9控制驅動電機4的正轉、反轉、停止或者運行。
無線拉力傳感器10將檢測到的拉力電信號傳遞給控制裝置9,控制裝置9將接收到的無線拉力傳感器10的電信號和默認設置的拉力值進行對比,比較后如果拉力值不在默認設置的拉力范圍內,則無線拉力傳感器10控制驅動電機4運動,從而帶動繞線軸5正轉或者反轉,使無線拉力傳感器10達到滿足要求的拉力值。如果無線拉力傳感器10傳來的拉力值和默認的拉力值相差很遠時,說明有可能病人動作幅度過大或者發生了其他異常情況,這時控制裝置9控制報警裝置8進行報警,提醒醫生去查看患者的情況。
殼體1外側第一側壁101上設置有分別與控制裝置9電連接的液晶顯示器20和輸入按鈕13,殼體1上與設置有液晶顯示器20和輸入按鈕13的第一側壁101相對的第二側壁102上設置有由短板142和長板141組成的L型 的把手14,把手14的短板142與殼體1連接,把手14的長板內壁1411為與短板142夾角小于90度的斜平面,殼體1的下側第一側壁101、第二側壁102和第一側壁101與第二側壁102之間的第三側壁103上與繞線軸5對應的位置設置有連通的拉繩開口104,拉繩開口104的方向與把手14的開口方向相反。醫院的病床一般都是有柵欄的結構,使用時,將把手14卡在患者床尾的柵欄上將本實用新型進行固定。
如圖2至圖4所示,殼體1的底端側面延伸出若干均勻分布水平設置的安裝耳朵105,安裝耳朵105上設置有第一安裝孔106,安裝耳朵105通過固定螺栓15分別固定在L型固定架17的水平板171上,水平板171上設置有若干與安裝耳朵105相對應的第二安裝孔173,固定螺栓15穿過第二安裝孔173后用第一螺母16并緊。固定架17的豎直板172上設置有兩個U型螺栓18,U型螺栓18水平穿過豎直板172后用第二螺母19并緊,兩個U型螺栓18設置在同一個水平面上。利用U型螺栓18將固定架17固定在床尾的柵欄上,將拉力保持器固定在水平板171上,在醫院空間有限的情況下,節省空間。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